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超滤技术在成人体外循环手术中对患者术后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风湿性瓣膜病拟行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改良超滤组(Ⅰ组)和非超滤组(Ⅱ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心功能分级、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CPB前,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肺静态顺应性及呼吸指数,分析改良超滤技术应用成人体外循环术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肺顺应性(Cstat)、呼吸指数(RI)在CPB前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PB前相比,两组患者CPB停止后即刻Cstat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逐渐回升;与Ⅱ组相比,Ⅰ组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 Cstat均有明显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PB前相比,两组患者CPB停止后即刻RI有明显上升(P〈0.05),手术后逐渐下降;与II组相比,Ⅰ组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改良超滤技术应用成人体外循环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肺的顺应性及降低呼吸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四项各参数在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围术期开展观察,记录其TEG、凝血四项、血小板(PLT)的检测结果,将TEG的主要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角)、弹力图最大振幅(MA)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PL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TEG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诊断价值。结果 TEG中的R值与PT值无相关性(r=0.014,P=0.488),与APTT同样无相关性(r=-0.014,P=0.467)。K值与FIB呈明显负相关性(r=-0.288,P <0.001),Angle与FIB呈明显正相关性(r=0.273,P <0.001),MA值与FIB值呈现明显正相关性(r=0.415,P <0.001)。K值与PLT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r=-0.164,P=0.010),Angle与PLT呈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体外对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木瓜蛋白酶分别与贫血小板血浆(PPP)和富血小板血浆(PRP)作用,分为生理盐水组、10U/L组和20U/L组,分别以血凝仪测定PPP和PRP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血气分析仪和血凝仪分别测定PPP的Ca2+浓度和凝血因子V、VII、VIII、IX、X和XI活性(FV:C、FVII:C、FVIII:C、FIX:C、FX:C和FXI:C);将新鲜全血与前述3种浓度木瓜蛋白酶作用,采用硅化管法测定全血凝血时间(CT)。同时测定0、20、40、60和80U/L木瓜蛋白酶PPP的PT和APTT值。结果:10 U/L和20U/L木瓜蛋白酶组PPP和PRP的PT和APTT值、全血CT值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10U/L木瓜酶组(P〈0.01),FV:C和FVIII:C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10U/L木瓜酶组(P〈0.05);三组PPP与PRP之间PT和APTT值、各组间Ca2+浓度以及其余凝血因子活性差异均无显统计学意义(P〉0.05)。PPP的PT和APTT值均与木瓜蛋白酶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5和0.991,P〈0.01)。结论:木瓜蛋白酶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V和VIII活性,从而对凝血功能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具有抗凝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和最常用的凝血因子测定的试验,简称为凝血四项。目前主要应用于手术病人术前常规检测、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等。本文将对本院凝血四项开展以来在临床各科应用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法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行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80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对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出血及输血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出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超滤在体外循环中可快速有效的脱水,减少体外循环后的失血和输血,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呼吸机的脱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顿服80 mg阿托伐他汀对术中肝素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行PCI的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40例)和常规剂量组(43例),两组在抗凝前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和10 mg顿服,随后术中给予普通肝素(UFH)。分别于服药前、手术开始后10 min、术后即刻、术后1 h测活化凝血时间(ACT)以及术后2 h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手术开始后10 min及术后即刻高剂量组A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服药前、术后1 h两组患者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凝血功能4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促进肝素起效速度和增加抗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70例大肠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病人血浆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三项指标在根治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姑息性手术组降低不明显。提示测定大肠癌病人血浆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水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下肢骨折手术并于术后发生DVT的患者58例作为DVT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下肢骨折手术并于术后未发生DVT的患者65例作为非DVT组。观察术前及术后3d卧床期间的凝血功能五项指标变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DVT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凝血功能指标对DVT的预测效能。结果 DVT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上升,且高于非DVT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FIB(OR=2.363,95%,CI为1.462~3.820)和D-D(OR=1.013,95%,CI为1.007~1.019)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IB的AUC为0.694,最佳截点值为4.23g/L,D-D的AUC为0.797,最佳截点值为501.95μg/L,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各项凝血功能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简称:血凝酶)对乳腺癌根治术中出渗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一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入血凝酶2 KU。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和经皮末梢动脉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的出渗血量,测定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30,60 min及术毕即刻的凝血因子Ⅰ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34.2±39.6) min,治疗组(125. 3±35.8) 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中出渗血量(169.4±27.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215.7±34.2) mL](P<0.05)。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30,60 min和术毕即刻测定的PT 及APTT值,两组间在各时间点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术前静脉注射血凝酶2 KU可显著减少术中出渗血量,而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与实验组(57例);对照组患者的瓣膜置换术中使用常规超滤,而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也相对比较短,同时其术后24 h尿量也相对较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术后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应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可使患者肺部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异体输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通过干预治疗对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反思陈旧的认识,遏制滥用止血药物的行为,为临床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0例入住ICU的APACHEII评分〉12分,但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血凝酶1KU/d静脉注射,氨甲苯酸0.4g/d静脉滴注共3d的干预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上述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入住ICU的第1d和第3d抽取外周血,动态监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6项实验室指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入住ICU后第1d监测的凝血指标相比较,其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分组随机,具有可比性。2、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入住ICU后第3d监测的凝血指标相比较,其P值均〉0.05,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干预治疗和无干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临床研究,可指导临床医师在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但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时,即使是APACHEII评分〉12分的危重症患者,也不必习惯性地“常规”给予止血药物,避免过度治疗,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及过度干预治疗所带来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鲁力  谢敏  熊治国 《天津医药》2015,43(3):274-27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6 月- 2014 年 6 月在我院行胃癌治疗的 77 例患者, 其中 38 例予以腹腔镜治疗 (腹腔镜组), 39 例予以常规开腹治疗 (开腹组)。分析比较 2 组患者术前、 术后 6 h、 术后 24 h 的白介素 (IL) -6、 IL-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纤维蛋白原 (FIB)、 D 二聚体 (D-D) 的水平变化情况; 统计并比较 2 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例数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 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肿瘤大小、 分化程度及 TNM 分期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术后 2 组患者血清 IL-6、 IL-8、 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P<0.01), 且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 (P<0.01)。术后 2 组患者 APTT、 PT、 INR 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且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 (P<0.05); 2 组患者术后 FIB、 D-D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例数少于开腹组, 但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例数则多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介质释放减少,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但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巴曲亭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巴曲亭组(I组)和对照组(II组)。观察创面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d创面、渗血量及巴曲亭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I组创面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II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巴曲亭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及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玲  刘蔚然  李锦成 《天津医药》2005,33(9):552-554
目的:观察和比较术中输异体血及输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机体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注异体血(A组)和输注6%羟乙基淀粉(B组),每组20例。在常规监测基础上,术中监测每例患者机体内环境,包括血常规、血气、电解质,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A组血气改变及电解质紊乱较B组明显,2组患者PT、APTT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延长(P〈0.05),FIB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 h2组患者的PT、APTT和FIB均恢复为术前水平,TT变化不明显。结论:输注6%羟乙基淀粉可减少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手术期的扩容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吴永光  严平  胡玄  曹冯 《医药导报》2012,31(8):1032-1034
目的观察血栓通改善骨科术后高凝状态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骨科手术患者 6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1 例,均术后常规行抗感染和补充体液治疗,治疗组于术后第 1 天起加用血栓通 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静脉滴注,连续 6 d。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3 和 7 d 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因子Ⅱ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和凝血因子Ⅰ(FIB),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D 二聚体(D D)含量,术后7 d彩色B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APTT 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 d PT均较术前缩短(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7 d PT进一步缩短,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FIB和D D均升高(P <0.05),随着时间延长,对照组FIB和 D D逐渐升高(P< 0.05),治疗组术后 3 d D D升高不明显,术后7 dD D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可有效改善骨科手术所致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血浆 D D 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预防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治疗组)各85例,比较两组LEDVT的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8例(9.41%)发生LEDVT,观察组为1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FIB、TT、P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索钙可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术后LEDVT的形成,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苑杨  钟华  杜世伟 《天津医药》2013,41(4):330-333
【摘要】目的 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与术后并发症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收治的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的62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介入支架植入术组(支架组,22例)和正常造影组(40例),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1、3、7 d凝血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凝血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因子均于术后7 d 接近术前水平,支架组术后1 d的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术后3 d 各凝血因子以及术后7 d的FDP均高于造影组。造影组仅造影术后1 d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和 IL-8出现明显升高,支架组hs-CRP术后1 d和IL-8只有术后1、3 d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其他凝血因子均出现明显变化,可持续1周。支架组术后的hs-CRP在1、7 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1、3、7 d,IL-6在3、7 d,IL-8在1、 3 d均与造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40.9%)高于造影组(2.5%)。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于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影响,凝血因子升高可持续至术后1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冠脉支架介入后(PCI)后血液凝血功能、纤溶活性、血液黏度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9—2012年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患者2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立即应用疏血通静点,对照组术后立即应用替罗非斑静脉泵入,术后第2天、第6天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介入治疗后均未出现早期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血管事件,但治疗组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度降低,其他各项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疏血通后通过对其凝血功能、血液粘滞度的检测,其在PCI术后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从而可预防冠脉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避免PCI术后心脏时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J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食管癌术后继发DIC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以静滴肝素为主,及时补充足够的凝血因子,予以适当的抗纤溶,并注意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结果8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20%。结论食管癌术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率高,术后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5例。分别通过手术室常规护理和手术是保温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和低体温情况。结果 (1)观察组(2例,5.71%)低体温出现的概率比对照组(11例,3.14%)低(P <0.05)。(2)在术前平均体温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平均体温相较更高,术后30 min观察组的平均体温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3)术前,两组的凝血指标(APTT、PT、TT、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的凝血指标比对照组改观更大(P <0.05)。(4)观察组(34例,占97.14%)对护理的满意认可程度相比对照组(28例,占80.00%)更理想(P <0.05)。结论 经过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事件的发生率,维持稳定的体温和良好的凝血功能,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和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