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效果观察林光宇,郑能旺,刘振江,张佩芬,张启延乙肝血源疫苗的接种是当前控制乙肝感染的主要措施,为了获得不同时期体内抗体效应及流行病学预防效果等资料。我们于1986年9月开始对南平造纸厂幼儿园、小学儿童进行了8年的乙肝免疫效果观察。一、...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疫苗两针免疫后14年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易感者接种2剂血源乙肝疫苗的远期免疫效果,1985年4月,在正定县某村,对整个人群采血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132人接种2剂乙肝疫苗,按0、3个月免疫程序,每剂10μg/ml,于首剂免疫后6个月、12个月和14年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6个月时,抗-HBs阳性率(S/N≥2.1)为100%,未检出HBsAg阳性者;12个月时,<20岁组的抗-HBs阳性率(S/N≥2.1)为94.3%;≥20岁组则为74.2%,二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未检出HBsAg阳性者;14年时,抗-HBs阳性率降为59.31%(S/N≥2.1)或18.6%(S/N≥10.0),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4,P>0.05),检出HBsAg阳性者1例,3个月后复检阴性,未发现肝病病人.说明HBV易感者接种2针乙肝疫苗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用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血源加热灭活乙型肝炎(乙肝)疫苗6μgμg和10μg全程免疫3~6岁幼儿,免疫后1个月采血检测,其血清抗-HBs阳转率为9818%,9814%,S/N平均值为10166,11369。而每剂含12μg的三步化学灭活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9881%,S/N平均值为7909,明显低于加热灭活疫苗6μg组(P<005)和10μg组(P<001)。说明加热灭活乙肝疫苗免疫原性更好,且免疫剂量、价格均可降低,这将更有利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本次共观察410名3~6岁儿童,接种两种不同灭活方式的血源乙肝疫苗后,仅个别儿童接种部位稍有疼痛感,未见发热及局部红晕反应,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HBsAg、抗-HBc均阴性,证明两种血源疫苗均安全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4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了解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及长期保护效果,1986~1989年,在正定县吴兴乡7个自然村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活动,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并以免疫后首次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76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4年间,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抗-HBs阳性率,分别由最高的94.44%和95.83%逐年降至50%左右,至10~14年波动于40%~50%;抗-HBs有效阳性率的动态变化与阳性率相似,10~14年基本维持在20%左右.14年间对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共随访观察了7 612.5人年,发现HBsAg阳转者6例,HBsAg年阳转率为0.08%,与本底对照的1.13%相比,保护率为92.92%.这6例HBsAg阳转者在之后的多次检查中均HBsAg阴性,未形成HBsAg慢性携带者.表明血源乙肝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良好,14年内无需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6.
7.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9年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效果及持久性 ,探讨加强免疫接种的适时性。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动态观察免疫人群抗 -HBs阳性率变化及HBsAg携带情况。 结果 免疫接种后 9年间观察人群抗 -HBs有效阳转率从 80 .4 9%逐年降至 2 1 .4 3% ;在免疫接种后第九年HBsAg阳性率达 2 .0 4 %。结论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在免疫接种 5年后应适时开展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8.
9.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14年免疫效果考核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观察了正定县吴兴乡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的免疫学效果.该乡自1986年开始对所有新生儿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在1986~1996年用血源乙肝疫苗,1997~1999年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986~1996年为87.16%,1997~1999年为93.74%.于1999年普查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试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本地免疫前同龄儿童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计算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14岁儿童保护性抗-HBs阳性率为94.74%~10.27%,S/N值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76.72~5.62,随着免疫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HBsAg在10岁以前无升高趋势,1~14岁儿童的HBsAg总阳性率1.27%,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10.5%相比,保护率为87.9%(95%可信限83.18%~93.38%).抗-HBc阳性率为2.26%,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35.1%相比,降低了93.56%.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随年龄的增长保护性抗体水平逐年下降,HBsAg阳性率10~14岁开始出现升高趋势,而在10岁以前未见升高趋势,说明免疫后10年间效果良好,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效果4年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婴幼儿首剂应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Y)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母亲妊娠时HBsAg、抗-HBC均阴性者所生的新生儿首剂全程接种基因型乙肝疫苗后,分别检测他们在免疫后1、2、3、4年时血清HBsAg、抗-HBs含量,观察其血清学免疫效果。【结果】Y1)V首剂全程免疫后1~4年,抗-HBS阳转率逐年降低;从第4年起.抗HBs阳转率显著降低;疫苗安全性可靠;男女间抗-HBs阳转率和免疫持久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YDY全程免疫4年后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1岁幼儿0、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观察了95例1岁健康儿童的免疫效果。本次研究采用ELISA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1岁的幼儿初免1针2个月后和按0、6个月程度免疫接种2针2个月后血清抗-HAV-IgG抗体。结果:两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95%(75/95)和97.89%(93/95);GMT分别为1:5.76和1:12.48。经统计学处理,阳性率和GMT两者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按0、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的血清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初免1针的效果。0、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0、12个月免疫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0、12个月免疫程序的效果,并观察甲肝疫苗免疫儿童12个月加强免疫前后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在正定县选无肝病史、未注射过甲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血清抗-HAV阴性的1~7岁易感儿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后12个月和加强免疫后1个月采血,用微颗粒酶免疫测定法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2个月阳转率为90.0%,GMC为141.2mIU/ml,加强免疫后1个月阳转率为100%,GMC上升到2747.1mIU/ml~3926.3mIU/ml,比加强免疫前平均升高23倍.表明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记忆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一针加强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完善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10名24~38月龄儿童,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种1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对照组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免后1个月,采用定量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甲肝抗体,采用抗-HBs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抗体,评价免疫前后甲、乙肝抗体水平(GMC)和阳性率。并对受试者进行连续3d体温及可能发生的任何临床症状观察和随访,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对照组(甲肝疫苗组)加强免疫1个月后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95.20%上升到100.00%,GMC增长倍数达55.74倍。实验组(甲乙联苗组)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88.80%上升到98.90%,GMC增长58.35倍。乙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的72.90%上升到97.80%,增长24.90%;GMC由免前的22.20mIU/ml上升到1226.10mIU/ml,增长54.50倍。观察到12例不良反应,均为发热,发生率为5.74%,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建议增加1剂次甲乙联苗加强免疫程序,帮助接种者获得长期的甲肝、乙肝抗体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评价新生儿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后的远期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层抽样方法,从上海市2个区1986-1996年出生的有全程血源性乙肝疫苗接种史的人群中抽取2692人作为调查对象,按免疫后不同时间分11个组,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定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平均为1.75%,未见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anti—HBc阳性率平均为3.64%,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anti—HBs阳性率平均为40.16%;18岁以下青少年anti—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9岁以上者anti—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5~19岁组人群anti-HBs阴性率最高(66.80%)。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家庭成员HBsAg阳性、男性、年龄增大是青少年感染乙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源性乙肝疫苗具有较持久的保护效果。建议开展15岁以上人群的定期随访,对anti—HBs阴性者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乙型肝炎疫苗(HBV)纳入计划免疫的儿童免疫程序进行了研究,探索了HBV与现行程序中的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性。在顺德县三个乡镇进行了现场试验,对180名新生儿分为三组,按三种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并检测免前、免后血清学抗体。结果各组不同程序的抗-HBs、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TOPV)和卡介苗(BCG)抗体的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无显著的差别;HBV纳入计划免疫程序后,第3针与麻疹疫苗(MV)同时接种免疫应答良好。表明HBV纳入计划免疫程序是可行的,血清学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的安全性和血清学免疫效果,在五总乡和兴东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1个月后接种第2针(0.5μg),第3针(0.5μg)与第1针分别间隔5、6、8个月,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完成3针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均高于5μg组,差别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3针乙肝疫苗与第3针百白破混合制剂(DPT)联合免疫,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DPT的免疫应答率及水平与非联合免疫的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好,第1针10μg组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与DPT的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986年4月至1990年5月用随机、双盲和有安慰剂对照的严格实验设计,在西安市郊区对265名5~9岁儿童进行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远期效果评价。疫苗组抗体峰值在T12,随后则下降。抗-HBs阳性率下降缓慢,抗-HBs几何均值下降急骤,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别。抗-HBs峰值高低及应答时间早晚与随后抗体持续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四年观察结果显示疫苗对HBV感染的保护率为80%,如针对HBsAg而言,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