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力学分析,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股骨近端应力变化.方法 选取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与术后对患髋摄X线正位片,其原始数据输入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绘制应力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股骨近端,外侧近段的应力略有改变,在远段应力略有增加,而在中段变化较大;内侧的应力在近段明显减小,而在远段改变不明显,应力沿股骨轴线的分布很不均匀.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股骨近端应力分布与术前相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形器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患肢负重能力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区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生理状况的原因,老年人多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常常由于轻微暴力引起该部位的骨折,这使股骨近端骨折成为临床的常见病。临床的治疗方法已经由保守治疗为主转变为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骨折的不同临床表现,手术固定方式可以选择空心钉、DHS(动力髋系统)及PFN(股骨近端重建钉)。自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我科使用以上技术手术治疗老年(60岁以上)股骨近端骨折64例,配合一整套临床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假体固定方式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OR值)分别为2.993、2.712和3.363。结论高龄女性患者是发生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是引发该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孟璐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3):1032-1032,1034
骨折就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从组织结构看,骨折即骨小梁的中断。能够引起骨折的原因有很多,但老年股骨颈骨折大多是由创伤引起。  相似文献   

7.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6±15)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5)mL 平均住院(15.3±3.5)d 平均卧床时间(5.0±0.9)d。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优16例,占33.33% 良27例,占56.25% 可4例,占8.33% 差1例,占20.08%。优良率89.58%。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1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宗德 《中外医疗》2010,29(21):101-101
分析解剖钢板手术法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易发生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提出本人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型2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7例,应用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C型3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6岁(70~89 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3例,B1型1例,B2型2例,C型3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病例中长柄假体翻修 自体植骨 捆绑带固定2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1例,骨水泥型假体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例.结果:平均随访25.6个月(8~45 个月).8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4~8 个月);1例(C型)骨折未愈合,为手术治疗患者,并出现螺钉断裂,再次手术行内固定治疗.7例假体稳定,1例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1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用Vancouver分类方法分类简单,适用.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如B2型),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泥型假体联合植骨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对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护理。结果48例患者在施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实施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4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比较股骨近端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髋关节置换两种类型的技术、临床结果、并发症。方法:将2013年6月—2018年6月50例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均Ⅰ期完成。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囊内骨折组平均手术时间(72.4±14.3) min,平均出血量(322.6±135.2) mL,均少于囊外骨折组平均手术时间(81.3±17.6) min和平均出血量(543.4±108.3) 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平均随访38个月,囊内骨折组Harris评分(85.5±16.2),高于囊外骨折组评分(73.4±13.1;P=0.01)。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有更多并发症,与囊内骨折相比,囊外骨折组手术时间更长,出血、并发症更多,假体生存率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使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骨科进行就诊的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采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该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200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假体固定类型、假体形态、假体周围骨折类型,并探讨相关骨折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 Vancouver 分型,A 型骨折15例,B 型骨折4例,C 型骨折3例。女性患者术中骨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右侧手术、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的患者为骨折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骨折分型以及骨折的发生影响因素充分考虑,避免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随着THA手术的不断增加及人口老龄化加重,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风险也不断增高,其发生率约为1%。美国Mayo临床中心对1989—1993年所作的全髋关节翻修术进行原因分析,发现PFF发生率已超过脱位和感染,成为继松动之后的第2大病因。根据发生部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73-75+7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依据Vancouver分型,B1型5例,B2型12例,C型8例,其中1例B1型患者为陈旧性,根据具体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观察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膝关节Hiss评分,并对骨折愈合情况、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0~46个月,平均(28.5±3.0)个月。假体周围骨折术前测量患侧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1.0~3.0 cm,平均(1.80±0.60)cm;术后随访时短缩0~1.3 cm,平均(0.90±0.35)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性愈合时间11~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以及内固定断裂或移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3~96分,平均(90.2±5.2)分,优良率达85.6%。术后膝关节Hiss评分85~100分,平均(94.3±3.8)分,优良率100.0%,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术前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功能要求、骨头质量以及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方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黄易燊 《当代医学》2014,(14):42-4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0月~2013年10月5年来广东省增城市石滩镇中心卫生院三江分院接受治疗的1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Vancouver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患者的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均达到愈合,无畸形愈合,对位对线良好,无局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视觉模拟评分(VAS)0~4分,平均(1.8±0.12)分;患者侧髋关节Harris 评分69~91分,平均为(80.3±2.34)分,优良率达到71.43%;患者在假体周围骨折术术前、术后患侧肢长度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骨折分型来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对症的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