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者对76例动脉瘤(AA)破裂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脑干功能状态的评价。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17~68岁。35例为前交通动脉 AA,21例颈内动脉 AA,13例大脑中动脉 AA,6例基底动脉 AA和1例大脑后动脉 AA。按 Hunt 和 Hess 分类法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度:35例为Ⅱ度,28例Ⅲ度,12例Ⅳ度和1例Ⅴ度。脑血管造影有46例(60.5%)出现血管痉挛(CC),其中节段性即动脉干的一个节段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33例未破裂脑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本文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有关的危险因素。男8例,女25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54岁。共38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瘤(ICA瘤)16个,大脑中动脉瘤(MCA瘤)15个,前交通动脉瘤(AcomA瘤)4个,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ACA瘤)3个。发现契机:症状性  相似文献   

3.
84例烟雾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脑血管造影证实84例烟雾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为5-48岁;临床上有脑缺血症状者40例(48%),出血症状者44例(52%);成人组(≥14岁)58例,年龄为14-48岁,平均(27±13)岁;儿童组26例,年龄为5~12岁,平均(9±2)岁。回顾性分析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像改变。结果 77例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闭塞性病变,84例均可见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6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77例皮层侧支开放,成人组48例、儿童组8例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78例脑循环时间延长,63例为Suzuki和Takaku分级第四、五、六阶段。 结论 (1)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后循环受累;(2)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8例成人患者存在动脉瘤;(3)广泛的侧支循环建立,以成人组侧支代偿较好;(4)循环时间延长,部分病例颅后窝静脉早期显现。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ET)对脑血管有持久的强烈缩血管作用。为探讨ET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痉挛(CVS)、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及血肿量的相关性,作者首次对22例SAH(男13,女9,17~76岁),15例非SAH病人(男11,女4,26~73岁)及18例正常人(男10,女8,29~60岁)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大ET-1、ET-1和ET-3浓度。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90例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60岁~84岁(65岁±6.8岁),病程2月至19年(4.8年±3.2年);1级高血压(轻度)24例,2级高血压(中度)20例,3级高血压(重度)14例.伴有高脂血症32例,伴有脑血管意外4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1岁~85岁(66岁±岁),病程3月至20年(5.0年±3.5年);1级高血压(轻度)13例,2级高血压(中度)11例,3级高血压(重度)8例.伴有高脂血症19例,伴有脑血管意外2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普通人群中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UA)的最高发病率为0.5%,其中约95%的病例于破裂后首次诊断。在破裂前诊断出更多的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尽管目前CT和MR得到了改善,但不能发现更多的UA,脑血管造影仍为诊断的选择。本研究旨在评估脑血管造影范围、多发性动脉瘤(MA)的发生率、UA的发生率及其定位之间的联系。在前瞻性连续研究中,5年间共登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076例,女674例(62%),男402例(38%),平均年龄女49岁,男48岁。1076例病人中经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适当刺激后由于代谢需要,视皮质的局部脑血流增加已被PET或MRI证实。作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了不同脑功能障碍视觉刺激所引起的脑血流速度的变化。 病人组28例,其中12例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男4例,女8例、年龄43(19~56)岁。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MCA)6例,颈内动脉2例,前交通动脉3例,基底动脉1例。12例中11例接受过动脉  相似文献   

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起病6~72 h内,经头CT或MER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74例,随机分为3组:A组58例(男42,女16),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56.5岁;B组58例(男36,女22),年龄39~76 岁,平均年龄56.7岁;C组58例(男32,女26),年龄40~75 岁,平均年龄57.6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间有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99例患者(男71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9.6岁)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调查其基底动脉(BA)血液动力学变化。后循环病变(BA或椎动脉闭塞损伤)19例,前循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病变36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其余43例无损伤。所有病例都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无损伤受检者椎基动脉汇合点可于65~80mm深处测得,在汇合点上10mm 处测 BA 平均速度,其  相似文献   

10.
1991年5月~1994年9月作者用γ刀治疗29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行脑血管造影追踪观察99例,成人(>16岁)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17~72岁,平均33.3岁,小儿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18~44岁)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1 172例,其中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12例(9.6%),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于头部CT血管成像(CTA)和(或)全脑DSA检查结果,且均为囊状动脉瘤。根据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否,将112例患者分为破裂组(69例)与未破裂组(43例)。记录患者的基线及影像学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20支/d或≥20支/d)、饮酒史(10年或≥10年)、高血压病及其控制情况、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多发动脉瘤等;影像学资料包括动脉瘤分布、大小、形态等。比较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总体动脉瘤(个)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责任动脉瘤与非责任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吸烟史和性别与动脉瘤分布的关系。将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不同年龄段,即18~24、25~34、35~44岁,总结不同年龄段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性别分布及其动脉瘤影像学特征。分析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基线资料组间比较以例数计,影像学资料组间比较以动脉瘤数(个)计。以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作为自变量,对多分类变量设哑变量,进行青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12例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34例,女78例,男∶女为1∶2.29。(2)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糖尿病、缺血性卒中、饮酒史、多发动脉瘤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裂组合并高血压病、有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未破裂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8%(24/69)比16.3%(7/43),χ~2=4.531;34.8%(24/69)比14.0%(6/43),χ~2=6.669;均P0.05]。(3)1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共明确诊断动脉瘤130个,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比例最高(80个,占61.5%),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3个,占17.7%)。破裂组动脉瘤分布以颈内动脉系统为主,占49.4%(39/79),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21个,占26.6%)、大脑中动脉(10个,占12.7%)、后循环(9个,占11.4%);未破裂组动脉瘤分布以颈内动脉系统为主,占80.4%(41/51),其次为大脑中动脉(5个,占9.8%)、后循环(3个,占5.9%)、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2个,占3.9%)。两组动脉瘤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1,P=0.002)。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不规则动脉瘤分别占43.0%(34/79)和17.6%(9/51),两组动脉瘤形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6,P=0.003)。两组动脉瘤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动脉瘤破裂为因变量,将基线资料及动脉瘤影像学特征中P0.1的参数为自变量,进一步行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吸烟史(吸烟≥20支/d)、动脉瘤的分布(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后循环)及不规则动脉瘤是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2.730,95%CI:1.022~7.290,P=0.045;吸烟史(≥20支/d):OR=3.122,95%CI:1.032~9.440,P=0.044;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OR=9.527,95%CI:2.517~36.059,P=0.001;后循环:OR=1.947,95%CI:1.181~20.717,P=0.029;不规则动脉瘤:OR=1.343,95%CI:1.798~10.488,P=0.001],其中吸烟≥20支/d者动脉瘤破裂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122倍,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破裂风险是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9.527倍。结论青年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以女性为著,动脉瘤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高血压病、吸烟≥20支/d、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及不规则形态可能增加青年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以该301例为研究对象,容积重建DSA(VR-DSA)为金标准,评估3D-TOF-MRA在诊断微小动脉瘤中的价值。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的数目及动脉瘤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301例中,3D-TOF-MRA共检测出动脉瘤患者135例(149个)。①以患者为样本数,3D-TOF-MRA检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8.5%、94.7%、95.6%及97.0%。以动脉瘤为样本数,上述指标分别为96.8%、98.6%、95.3%、94.6%及98.9%。②与无SAH患者比较,3D-TOF-MRA诊断SAH的假阴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准确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单发或多发动脉瘤对诊断动脉瘤无影响。④3D-TOF-MRA诊断位于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最高,均为100%,诊断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7.3%和98.4%。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比较,3D-TOF-MRA诊断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准确性略低,P=0.039。结论 3D-TOF-MRA对微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高,基本可以替代DSA。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评估患者的基本状况 (年龄、性别等 )、不利于健康的习惯 (吸烟、饮酒等 )及其他基础疾病等作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MIA)危险因素所起的作用。观察对象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连续收治的 2 6 6例动脉瘤性SAH患者 (男 139例 ,女 12 7例 ;年龄 15~ 6 0岁 ,平均 44 5岁 )。经脑血管造影或病理检查确诊为动脉瘤 ,对患者作问卷调查了解身高、体重、烟酒习惯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及用药史。对单发性颅内动脉瘤与MIA作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2 6 6例患者总共有动脉瘤 382个 ,单发的为186例 ,多发的为 80例 (2个动脉瘤者 5 …  相似文献   

14.
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的频率为12%~85%,差异较大,这与造影的时间、次数和评价方法有关。为了确定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痉挛的诊断标准,对因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伴有颅内血肿的85例病人,行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其中出血后3天内血管造影者25例,4~7天41例,8~11天9例,12~14天10例。本组女27例,男58例,年龄18~60岁(平均39  相似文献   

15.
有关文献报告肝炎灵不仅对肝功恢复有效,而且能抑制和/或清除HBV。为观察该药对HBeAg阴转疗效,我们从1991年开始试用肝炎灵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并设对照组比较,现将资料完整的26例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根据1990年5月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设治疗组(肝炎灵)26例,其中慢迁肝17例(男13例,女4例),慢活肝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2.12岁,病程8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5个月。对照组(转移因子合灭澳灵)26例,其中慢迁肝18例(男15例、女3例),慢活肝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5~40岁,平均年龄25.1岁,病程7个月至  相似文献   

16.
13例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施行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效果满意。本组病年龄23~67岁。动脉瘤均为单发,直径2~18.5mm。术前Hunt/Hess分级:0级2例,Ⅰ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术前动脉瘤破裂11例,其中2例于动脉瘤破裂后3天内手术,5例于4~14天手术,4例于14天后手术。13例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造影复查证实动脉瘤夹闭确实。术后结果评定:9例优,1例良好,1例较好,1例差(术前Hunt分级Ⅳ级),1例失去随访。  相似文献   

17.
1981~1989年,作者收治脑动脉瘤破裂1周内手术患者240例,分析早期手术后脑血管痉挛与预后的关系。患者年龄19~74岁,平均51.9岁。男104例,女136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84例,颈内动脉80例,大脑中动脉64例,大脑前动脉9例。基底动脉3例。术前按 GCS 将患者分为15、14~13、12~7分3组,依次分别为117例、70例、53例。术后6个月,按 GCS 分为 GR、MD、SD、V、D5级。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分为3组:无痉挛组(临床无脑血管痉挛症状,CT 正常);症状性痉挛组(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CT 无低密度区);梗塞组(CT 有低密度灶)。以上脑血管痉挛症状和 CT 低密度灶均除外手术操作、出血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并非罕见,由于未能进行全面的脑血管造影检查,不少病人常被漏诊,终因动脉瘤反复破裂出血而死亡。我科自1976年9月~1979年6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12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9例,女3例。年龄21~62岁,31~60岁者9例。二、病变部位:12例动脉瘤均位於小脑幕上,这与我们开展选择性椎动脉造影较晚有关。12例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价硝苯吡啶(NFP)对程状动脉阻塞的急性动态变化,在劳力性与变异性心绞痛中的治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对象为77例心绞痛病人,其中劳力性心绞痛58例(Ⅰ组),男45例,女13例,年龄40~65岁;变异性心绞痛19例(Ⅱ组),男15例,女4例,年龄35~53岁。过去均未服过 NFP,亦无心肌梗塞、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和高血压史。试验前舌下含服 NFP10mg,此后服NFP20mg,每日4次×3天后25min 行冠脉造影。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75岁以上患者脑血管造影实施、病变分布、并发症等情况.方法 83例75岁以上患者行全脑及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缺血性脑血管病61例(73.5%),出血性脑血管病22例(26.5%).结果 83例造影中78例(94.0%)造影经股动脉完成,11例(13.3%)造影中应用复合弯曲导管.缺血性脑血管病例中前循环狭窄107处(占67.3%),后循环52处(占32.7%);颅外97处(占61.0%),颅内62处(占39.0%);发现8例(占13.1%)患者存在9个未破裂动脉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中16例(72.6%)存在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19个.5例(6.0%)出现并发症,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2.4%),穿刺点血肿2例(2.4%),尿潴留1例(1.2%).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作为一项诊断技术对75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是较安全的,其并发症特别是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