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看起来健康的人或经治疗后已稳定病情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为1小时)。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导致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心脏猝死的定义为凡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或者看到患者死亡,但肯定患者前24小时内生活正常。最近,更多的学者规定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死亡者为心脏猝死。由于本病发病急,发病突然,抢救困难,死亡率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作者在工作中所遇到的17例猝死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邹晓东  顾学仁 《江苏医药》1996,22(9):659-659
大多数猝死发生突然,临床救治措手不及,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就我院1970~1994年收治45例猝死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45例既往体健或原有疾病病情稳定,本次突然发病后1~6小时之内死亡,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17~76岁。<60岁32例,>60岁13例二发病后即刻死亡19例,1小时内死亡11例,4小时内死亡7例,6小时内死亡5例。院外死亡26例。45例猝死死因依次为冠心病31例,急性脑血管病变5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3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1例,肺栓塞里倒。31树冠心病摔死中年龄在…  相似文献   

4.
周超  付慧  胡江飞 《贵州医药》2007,31(10):917-918
心脏性猝死是(SCD)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疾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直接危及人类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研究一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猝死的定义猝死是指一个平时外观健康或病情已基本稳定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 ,非人为的”自然死亡 (排除自杀、他杀、中毒、过敏、外伤引起的死亡 )。大多数猝死发生在瞬间至 1小时内 ,很少超过 6小时。但是对于猝死的时间范围在近 30年中有所变化 :196 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界定猝死时间是“从发病至死亡在 2 4小时以内”;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改为“出现症状至死亡在 6小时内”,同年美国 L own等认为所谓心源性猝死多数在症状出现后 1小时内死亡。 1996年 MayoClinic的 Osborn提出一个分类 :Very sudden death暴死 …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概念目前对猝死的认识尚不一致。一般系指患者无心衰和休克,或心衰和休克已被控制,一般情况尚好而突然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若抢救无效,常在3小时内死亡。Mewhinney认为,猝死系指从症状出现一小时内发生的不可预测的死亡。Fulton等则把从症状出现一小时内发生的死亡称“急死、,而对症状出现24小时内发生的死亡称“早期死亡”。Paul认为猝死系从症状出现24小时内瞬间发生的不易预测的死亡。由此可见,目前对冠心病猝死(包括心肌梗塞后猝死)亦无统一的定义。二、心肌梗塞后猝死的有关问题 (一)心肌梗塞后猝死的严重性:近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将发病后6h内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定为猝死。但多数心脏病专家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为猝死。由于心血管痰病,尤其冠心病所致的猝死别称为心脏性猝死。本将1975年10月至1995年10月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性猝死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生命的列车有时也会出轨,心性猝死就是重大的人身事故之一。猝死即突然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从症状或体征出现后6—24小时死亡者称“猝死”。据国外资料统计,猝死多为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在1小时内猝死的病因中,冠心病占90%,1小时以上猝死者,冠心病占60%。  相似文献   

9.
徐姝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3):225-226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尚有争议,世界卫生组织界定死亡发生于发病后6 h内为猝死,但也有指发病后短至1 h,长达24 h发生的死亡[1].  相似文献   

10.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外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为发病后1h内死亡者,WHO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者为猝死.我科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发生的前列腺增生术后猝死2例,现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猝死     
陈国林  王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03-3404
猝死是临床工作中常常遇见的情况,也是医师和医疗机构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和部分新闻媒体的不正确导向,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不到位,医疗争议难以解决,所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猝死的认识、加强对猝死的防范和预见性,并即时履行告知义务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1猝死的定义[1]猝死指自然发生的、非预期的突然死亡,不论有否病史提供的可能死因。猝死可随处发生。猝死的时间界定包括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6小时内和24小时内死亡。按WHO的标准,以24小时内死亡为猝死标准,猝死病人的首发表现多为突发抽搐、意识丧失或突…  相似文献   

12.
心性猝死是因心脏疾患引起的猝然死亡。一般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在我国发病率大于万分之一。其实猝死的场面是比较常见的,工作中的某同事可能突然昏倒,人事不知,摇之不醒,应当如何处理呢? 此时紧急的处理非常关键。因为人脑如缺少血供5分钟便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此时应快速触摸患者大动脉如颈动脉,在颈部两侧,看有无搏  相似文献   

13.
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世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06-1507
所谓猝死即1小时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到来,城市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以及他们健康意识不太强,居住、生活条件差等原因。近年来接诊的猝死患者有上升趋势,但抢救成功率却不够理想。我中心每年抢救猝死患者大约在300例,但经抢救存活者仅2例,成功率很低。为何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低。通过数年来的急救工作。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月至1991年6月,我科老干部住院总死亡186例(肿瘤死亡105例),其中猝死30例,占总死亡数16.13%。为探索老年人猝死的发生,现就猝死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猝死诊断标准,以WHO推荐的,发病后6小时、非预料中非外因引起的突然死亡。本文男29例,女1例;年龄60~79页,平均69岁。22例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     
<正>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平素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在无明显外因时,于症状或体征出现后1、6或24小时内突然死亡。一、猝死的病因:以心血管疾患最为常见。其中冠心病占60%以上。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再次为各种意外。中老年人以冠心病多见。青壮年以心肌病、心肌炎和急性胰腺  相似文献   

16.
丁爱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77-1378
心源性猝死是指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以内死亡为猝死。它来势凶猛、预测性小,猝死前多数病人神志清楚。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出台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如果治疗、护理及病情告知未到位,势必引发纠纷。因此,分析死亡的原因,做好预见性护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死亡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是心血管急救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收集我科2004年3月~2005年8月住院病人猝死病例18例,院外猝死病例2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疾病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发病时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其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8.
猝死也叫急死,貌似健康的人,或是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在没有发生创伤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往往来不及救治。猝死尽管来势迅猛,但事前大多曾有这样那样的先兆。据统计,大约1/4猝死患者在死亡当日有心绞痛、心悸、  相似文献   

19.
赵怀璧  黄信琪 《云南医药》1999,20(2):99-100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虽有器质性病变但病情基本稳定的人,在6小时之内突然发生非外力因素(人为因素、暴力行为等)的意外死亡。本文就我院1989年1月~1997年12月急诊死亡病例中6小时以内猝死的68例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6...  相似文献   

20.
猝死是指直至死前24小时仍无死亡迹象的非预期突然死亡[1].据国内外有关报道,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猝死率[2],住院精神患者猝死发生率约为7‰[3].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情况比较复杂,猝死的原因与抗精神病药物及躯体因素等有关[4].本文仅就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