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尹炯  潘晓明 《东南国防医药》2007,9(6):403-404,4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并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间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219例,对照组187例,采用Adiponectin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检测空腹血糖(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重指数。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6.3vs 12.6,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Spearman偏相关分析显示经年龄、性别校正后脂联素水平与BS、SBP、LDL-C、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主要危险因子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的影响。方法:以5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治疗组,20例正常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病人每日口服1.2g血脂康,共服6周。服药前后常规测定血脂。2%~16%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分离出sLDL,扫描仪半定量分析sLDL的含量,并计算sLDL中的胆固醇(sLDL-C)含量。结果:治疗组服用血脂康后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调脂治疗前sLDL占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相对值及s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调脂治疗6周后,治疗组sLDL占LDL的相对值及sLDL-C的实际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44±12vs39±10、1.65±0.31vs1.03±0.21,均为P<0.05。结论:血脂康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可有效降低sLDL及sLDL-C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内脏脂肪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为T2DM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1例为CH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和内脏脂肪素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T2DM组、CHD组血清脂联素、网膜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34.99,100.65,q=7.60~21.68,P<0.01);T2DM组、CHD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21.28,q=9.25,8.30,P<0.01),T2DM组与CH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内脏脂肪素与HOMA-IR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内脏脂肪素与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合糖尿病合并肾病(DN)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ox-LDL.结果 SDM组、EDN组、CDN组血浆ox-LDL、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ox-LDL与hs-CRP高度相关(r=0.83,P<0.01),T2DM患者血浆ox-LDL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痫前期组)及5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脂联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减低(P<0.05)。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和胰岛素水平与儿童肥胖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10月来南阳市中心医院初诊并住院诊治的肥胖儿童40例和健康儿童50例,设为肥胖组及对照组.测定两组的空腹血清脂联素、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和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血脂水平,探讨OSAHS患者颈围与内脂素及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OSAHS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7h的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腹围、臀围。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各组血清内脂素,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①OSAHS组空腹血清内脂素、TC、HDL-C、LDL-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OSAHS组颈围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TG和内脂素相关(P<0.05)。结论①OSAHS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内脂素水平,内脂素、脂代谢紊乱和颈部脂肪堆积三者相互影响。②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可作为OSAHS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AMI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4例。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浓度,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AMI院内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脂联素的均数。结果1血浆脂联素浓度(ug/ml):冠心病组(5.29±2.1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7.84±2.23,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7.17±1.7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72±1.6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SA组(P<0.01);心肌梗死组(4.17±1.7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SA组(P<0.01)。2发生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AMI患者血浆脂联素(ug/ml)水平分析:MACE组血浆脂联素水平(2.73±1.16)明显低于非MACE组(4.83±1.55,P<0.01)。结论低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血浆脂联素水平可能有助于反映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也有助于AMI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35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0例,常规测量身高、体重,所有实验对象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脂联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TG、CHOL、HDL-C、LDL-C、BMI、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代谢综合征组中血清脂联素与TG、CHOL、LDL-C、BMI、年龄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脂类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8外显子ClaI位点多态性与血清瘦素(leptin,LP)、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检测2 555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2 200例体检健康者LDL-R基因的ClaI酶切位点多态性;按基因型分组,用ELISA法检测各基因型瘦素、脂联素的浓度,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2组血脂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瘦素明显升高,脂联素、HDL-C降低(P<0.05);根据LDL-R第8外显子处是否有ClaI酶切位点,分为C+C+、C+C-、C-C-3种基因型,在C+C+组、C+C-组、C-C-组中,血清瘦素水平依次升高,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和胆固醇水平是影响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LDL-R基因C-C-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促进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