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016年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入院治疗的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动脉血管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下降,且降低幅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类并发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确切,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年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6个月后、治疗1年后的脑血管病不良事件(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情况;治疗1年后的病死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s、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2.90±1.31)、(2.49±1.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79±2.12)、(8.32±2.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分别为5.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应用效果较佳,患者神经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诊断,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DSA对其进行介入诊断,并选出符合介入治疗的64例进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观察DSA诊断结果,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患有脑血管和头颈部大血管病变76例,病变血管84支。64例行支架成形术患者均成功放置支架,成功率达到100%,血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出现心率变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DSA介入诊断,可为介入治疗提高评估依据。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介入治疗手段,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61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经治疗后进行疗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肖移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07-1408
目的 对比分析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与传统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方法 选取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疗效确切,并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治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度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影响及疗效.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依达拉奉基础上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用药2周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VE-cadherin和vW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2周期间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黄安金 《北方药学》2020,(3):123-124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期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按照1∶1的方式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作为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接受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设为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GCS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促进好转,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例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保护未受损脑组织,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遴选2018-04~ 2019-11本院收治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均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以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相比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更明确,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水平更好,且并发症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抽签法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脑苷肌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42±2.53)分低于参照组的(19.38±2.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参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加行脑苷肌肽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