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MRI证实的脑微出血60例,行T1WI、T2WI序列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微出血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发17例,多发43例,共发现病灶591个,主要分布于皮层和皮层下、基底节区.T1WI发现病灶242个,T2WI发现病灶318个,SWI发现病灶591个,检出率分别为40.95%,53.81%和100%.SWI表现为点状、圆形低信号灶.病变范围的显示较常规序列范围大.结论 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SWI序列对于DAI的诊断价值,并比较SWI与T2*序列对于诊断DAI合并出血的敏感性。方法: 对20例临床确诊DAI有颅内少量出血的患者进行T2*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结果: 20例DAI的颅内微小出血,对病变显示、静脉血管显示的评分上SWI分别为2.8,2.8;T2*为2.0,2.3;T2为2.2,0;T1为1.7,0。SWI分别与T2*,T2,T1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所有病灶出血SWI序列均得到明确显示,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到一个平均76 ± 52的参差不齐低信号病灶,而在T2*加权成像则为21 ± 19。(P<0.01,配对t检验) 结论: SWI序列对检测DAI合并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2*序列。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弥漫性轴索损伤;微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回波采集重度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对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年龄≥55岁、CT证实有脑出血的患者进行颅脑磁共振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及ESWAN扫描,筛选出20例有影像证据高度怀疑CAA的患者,比较各序列对CAA脑微出血灶的检出率(包括数量、部位、分布的显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常规序列T1W检出微出血病灶18个,T2WI检出85个,FLAIR序列检出180个,T2*检出520个,ESWAN检出1025个,ESWAN序列检出病灶数量与其他各序列检出病灶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AN在脑淀粉样血管病中能早期发现微出血灶,并能明确病变累及范围,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AN)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三年中28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T1FLAIR)、T2WI、FLAIR、DWI、CT及SWAN检查。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26个,其中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8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3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7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3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AN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徐国生 《河北医药》2012,34(5):704-706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年中30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 T1FLAIR)、T2WI、FLAIR、CT及SWI检查,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32个,其中1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26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7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2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增强扫描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18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5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I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SW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I及SWI影像资料,记录常规MRI T2WI、T1WI及SWI检出病灶数并测量最大病灶的大小。结果 18例海绵状血管瘤,T2WI检出病灶共25个,T1WI检出病灶共21个,SWI检出病灶共47个。T2WI和T1WI呈"爆米花"样高、低混杂信号,周围绕以低信号环或高信号环;SWI表现为明显低信号。SWI测得的病灶范围较T2WI、T1WI测得的范围大,且微小病灶显示多。但SWI测得的病灶大小与T2WI、T1W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成像对海绵窦血管瘤的显示优于T1WI、T2WI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及SWI,可更好地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变范围及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手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级别胶质瘤病例的MRI资料,比较SWI与常规包括T1WI、T2WI、T2-FLAIR序列相比在显示肿瘤血运、边界方面的优势,探讨SWI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中的指导作用。结果 SWI较其他序列在显示胶质瘤边界、病理静脉、出血灶方面显示清楚,对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放疗有指导作用。结论 SWI在显示胶质瘤边界、病理静脉、出血灶情况方面具有优势,对胶质瘤手术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3):220-22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有出血转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均给予普通磁共振检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出血转化的检出率及出血检出面积。结果常规扫描组出血检出率为6.25%,磁敏感加权成像组出血检出率为26.5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x2=25.87,P=0.001);常规扫描组出血检出面积为(698.8±148.2)mm~2,磁敏感加权成像组出血检出率为(983.5±196.3)mm~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26,P=0.014)。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有出血转化的检出率优于普通磁共振检查,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磁共振T1WI及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T1WI常规剂量增强扫描(CE-T1WI)序列.对肺癌脑转移的检出率,优化脑转移瘤MR扫描序列.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肺癌脑转移T1WI、T2WI、T2FLAIR、DWI、CE-T1WI的MR图像,由两组2人MR影像科医生分别应用双盲法统计病灶的个数.结果 T1WI检出病灶241个,检出率58.4%;T2WI检出病灶296个,检出率71.7%;T2FLAIR检出病灶357个,检出率86.4%;DWI检出病灶253个,检出率61.3%;CE-T1WI序列扫描,检出病灶413个,检出率100%.其中56个,在T1WI、T2WI、T2FLAIR和DWI扫描中未能检出,而在CE-T1WI序列中检出.结论 采用5种序列联合扫描,能提高小转移灶的检出率,而增强序列CE-T1WI为最佳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194-197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1月本院的80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MRI检查,联合组则采用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来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组在检测出血和与静脉有关的病变方面,尤其对微小出血的判断上不精确。而联合组中联合应用CE-MRA及增强后SWI序列提升了扫描速度和图像分辨率,使病变钙铁质沉积、血液代谢产物、内静脉结构等呈现更加清晰。结论对女性盆腔肿瘤患者采用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可以大幅提升对肿瘤病灶的鉴别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