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眼球穿孔伤合并囊膜破裂的混浊晶状体存留眼内,常可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用常规方法处理比较困难。本文报道自1979年5~12月间用玻璃体切割器对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作早期切除术的疗效。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共12例(眼),全为男性,年龄7~44岁。其中因锐器引起的角膜或角巩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9例;球内异物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3例。所有病例的晶状体囊膜均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角膜穿孔伤修补、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 1例(2 1眼)角膜穿孔伤先行角膜穿孔伤缝合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其中8例(8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最后植入人工晶体。出院后随访1~18月。结果 2 1眼中,出院矫正视力0 .1~0 .2 5者4眼(19.0 % ) ,0 .3~0 .4者5眼(2 3.8% ) ,0 .5~0 .8者10眼(47.6 % ) ,>1.0者2眼(9.5 % ) ;3月随访矫正视力0 .1~0 .2 5者5眼(2 3.8% ) ,0 .3~0 .4者4眼(19.0 % ) ,0 .5~0 .8者11眼(5 2 .4 % ) ,>1.0者1眼(4.8% )。结论 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角膜穿孔缝合修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能较好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时机。方法:对51例(51眼)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中的44例急诊行角膜全层裂伤清创缝合术;51例于伤后3~10天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体49例、放弃植入人工晶体2例。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低于0.05者4例、0.05~0.25者14例、0.3~1.0者33例。结论:角膜穿孔伴外伤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51例(51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21眼)行角巩膜伤口修补同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0眼)行角巩膜伤口修补,5~14 d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两组在随访期内均能获得满意的视力,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症反应A组高于B组。结论: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伤后应及早手术,并根据其前节紊乱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并适时植入人工晶状体,使伤眼尽早获得理想视力。  相似文献   

5.
角膜穿孔合并外伤性白内障一期人工晶体植入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法: 对1998~2002年我院40例角膜穿孔伤缝合、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及并发症治疗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0.6~1.0 5眼(12.5%);0.3~0.5 16眼(40.0%);0.05~0.2 17眼(42.5%);0.05以下2眼(5.0%)。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葡萄膜炎及后囊混浊。结论: 掌握适当手术适应证,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角膜穿孔伤缝合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海帆 《新疆医学》2003,33(5):10-12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早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早期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了解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无严重不可逆性影响视力的并发症,视力大部分在0.3以上。结论: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早期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同时合并存在眼前段异物的复杂白内障的术中处理技巧,寻找最为适宜的手术操作方式。方法对角膜穿孔伤、同时伴有眼前段异物的复杂外伤性白内障26例(2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眼前段异物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如术中发现后囊原已破裂则联合行眼前部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低于0.1者1眼(3.8%),0.1~0.25者6眼(23.2%),0.3~0.6者14眼(53.8%),大于0.6者5眼(19.2%);人工晶状体位正。结论对于角膜穿孔伤、同时伴有眼前段异物的复杂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应依据具体伤情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手术技巧,包括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异物取出的具体时机及晶状体皮质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力争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获得最佳的术后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C- IOL)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但对伴有眼前段外伤的外伤性白内障 ,如果选择的治疗方法不恰当 ,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998~2 0 0 1年以来 ,我科收治 34例 34眼伴眼前段外伤的外伤性白内障 ,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提高了 PC- IOL的植入率 ,34眼均能植入 PC- IOL,获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34眼 ,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9~12岁 7例 ,18~ 5 4岁 2 7例 ;病程 1~ 5 d不等 ;34眼均有角膜穿孔伤及晶状体囊不同程度的破裂 ,角膜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角膜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角膜破裂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眼)角膜破裂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破裂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1者3例,占9.38%,0.1-0.5者22例,占68.75%,>0.5者7例,占21.88%。结论 角膜破裂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病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施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50例(50眼)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急诊行角膜缝合术后,根据晶状体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将晶体皮质充分吸除干净,然后植入不同型号的人工晶体。结果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视力大部分在0.1~0.8之间,最佳达1.0。结论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和合适型号的人工晶体,可使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52例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2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甲组26例患者实施角巩膜伤口缝合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乙组26患者实施角巩膜伤口缝合后5~14天再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甲组和乙组患者均随访一年,比较甲组和乙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一年后发现,甲组26例患者的脱盲率和脱残率分别为92.31%、65.38%,乙组26例患者的脱盲率和脱残率分别96.15%、69.23%,组间脱盲率和脱残率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乙组26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显著低于甲组(46.15%),P0.05。结论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但于伤后5~14天再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更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施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28例眼球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急诊清创缝合术后,根据晶状体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将患者晶体皮质充分吸除干净,然后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视力大部分在0.15~0.8之间。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使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尚存在较多问题和很大争议[1]。本院于1993~1996年,对32例(32只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32只眼,男26例,女6例;右眼18例,左眼14例。年龄3~6岁12例,7~14岁20例,平均8.2岁。17例为角膜穿通伤,10例为钝挫伤,5例为爆炸伤。其中合并晶体前囊膜破裂4例,角膜白斑16例,虹膜前、后粘连15例,虹膜根部离断1例。从伤后到手术时间1天至7年不等,其中1个月以内手术者20例,超过2个月手术者8例,…  相似文献   

14.
自70年代开展玻璃体切割显微手术以来,一些原来不能治疗的玻璃体及邻近组织的病变获得了有效的治疗。我院自1996年10月起,至今已对10例严重眼外伤进行玻璃体晶状体切割手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10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右眼5例、左眼5例;年龄20~50岁。因锐器致角膜或角膜巩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5例门例伴玻璃体积血),球内异物引起外伤性白内障3例(1例玻璃体积血),角巩膜裂伤合并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1例,因钝器伤致严重眼球挫伤、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继发性青光眼1例。术前视力:光感7…  相似文献   

15.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有效手术.但术中并发玻璃体脱出并不少见,常会影响疗效。我们对本院自1991年以来70例(76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玻璃体脱出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以期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1年以来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0例76眼。其中男32例,女38例;左眼31例,右眼33例,双眼6例。年龄20~88岁,平均647岁。白内障种类;老年性白内障53例57眼,其中4例4眼伴继发性青光眼;外伤性白内障8例8眼,其中伴角膜穿孔伤5眼,球内异物1…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白内障常伴有角膜白斑、虹膜缺损或虹膜前、后粘连、后囊膜破裂及晶状体脱位等并发症 ,因而人工晶状体植入有一定难度。作者于 1993年 2月~ 1998年 6月对 5 3例外伤性白内障行晶状体囊外摘除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5 3例均为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 ,男 39例 ,女 14例 ;年龄14~ 5 6岁 ,平均 2 5岁。 5 3例中眼球穿通伤 42例 ,合并异物 5例 (其中 2例异物已摘除 ) ,角膜白斑 39例 ,虹膜粘连2 3例 ,虹膜缺损 16例 ;眼球钝挫伤 9例 (1例晶状体半脱位 ) ;爆炸伤 2例。外伤至手术时间最短为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晶状体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晶状体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异物取出、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前段玻璃体切割以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同期完成,1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晶状体异物全部顺利取出,超声乳化或前段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同期完成.术后半年到一年,视力0.05~0.3者9例,0.4~0.8者5例,1.0者1例.2眼发生虹膜后粘连.结论大多数晶状体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病例可通过手术及人工晶状体的同期植入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的主要并发症 ,约占 36 %~ 52 .9% [1] 。眼球穿通伤所致的外伤性白内障 ,常有晶体前后囊膜的破损。本文观察了 15例囊膜破损的外伤性白内障 ,采用周边囊膜穿刺破囊法抽吸晶体皮质 ,并借助残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术后视力恢复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外伤性白内障 ,术前均发现囊膜破损 ,均为男性 ,年龄 4~ 33岁 ,平均 2 0岁 ,均为眼球穿通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1.2 手术方法成人按白内障常规局麻 ,幼儿采用全麻加局麻。角膜清创缝合术及白内障切口按常规 ,于周边…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些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仅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部分患者因职业不能戴角膜接触镜,使一些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不能有良好的视力,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普及白内障现代囊外手术的开展,用人工晶体(IOL)植入代替了混浊的白内障在我国已进入广泛临床应用。1992年~1993年我科对13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并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使患者重新获得了良好的视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均为角膜穿通伤致白内障。男12例,女1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4岁。职业农民、工人占11例,学生2例…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8年1月本院共收治68例(68眼)眼球穿孔伤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6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0.8岁.受伤性质:钝器伤35例,锐器伤28例,爆炸伤5例.角膜穿孔伤32例(47.06%),巩膜穿孔伤10例(14.71%),角巩膜穿孔伤26例(38.24%).有色素膜脱出者38例,玻璃体脱出12例,晶状体脱出4例,并发前房出血30例,玻璃体积血14例.就诊时间:伤后0.5~72.0 h.②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均于受伤后急诊行患眼伤口探查缝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