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55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病因及相关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在新生儿期较常见的问题。其对全身各器官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关注。由于病因不同 ,故针对病因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 55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治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病儿为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住院的日龄小于 5天以内的新生儿 ,选择临床与血检指标 (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 )符合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的病儿〔1〕 共 55例。其中男 32例 ,女 2 3例 ,孕周 37~ 4 3周 ,平均39周 ,体重 2 50 0g~ 4 2 50g ,平均 3350克 ,剖宫产 1 3例 ,自然产 4 2例。2 按病因分为以下三组 :血…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3~7岁4例,~14岁5例.病程:5天~1个月2例,~6个月4例,~12个月3例.血尿发作次数:3~5次3例,2~3次4例,1次2例。前驱感染史:共6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胃肠道症状2例.前驱感染距血尿的时间:2~3天5例,1天1例.血尿:肉眼血尿7例,镜下血尿2例.伴随症状:腰痛1例.尿常规:蛋白(-)1例,( )~( )5例,( )3例;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诊断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6例轻型AP患儿及2例重症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对其采取个体化治疗。结果6例轻型AP患儿中胆囊结石3例、胆道蛔虫2例、胆管囊肿1例,除1例胆道蛔虫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外,余均采用手术治疗,均治愈;2例重症AP患儿中1例胆囊结石患儿先行保守治疗,后行手术治疗,另1例高脂血症加暴饮暴食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儿童AP的病因以胆道疾病为主,轻型AP预后良好。儿童AP采取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HLH)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1月~2 0 0 3年 9月我科收治 2 1例HLH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特点。结果  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 ,肝、脾、淋巴结大 ,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2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常表现为三系减少 ;骨髓增生活跃 ;高三酰甘油和 (或 )纤维蛋白原降低。 3 .病因以感染诱发多见 ,其中EB病毒 5例 ,CMV 3例 ,MP、HIV各 2例。 4.治疗及转归 :2 1例中 8例放弃治疗 ,4例未用激素及人血丙种球蛋白 ,该 12例预后不良 ;9例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素及人血丙种球蛋白 ,其中 7例治愈 ,另 2例预后不良。结论 HLH多由感染诱发 ,为致死性疾病 ,激素及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遗传性高氨血症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高氨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头MRI影像学、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3例高氨血症患儿均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明确病因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瓜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2例患儿早期行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均提示高信号。早期积极对症治疗,1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另2例患儿治疗效果差。结论对高氨血症患儿早期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头MRI对高氨血症患儿的病因学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尼莫通治疗儿童脑梗塞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尼莫通治疗儿童脑梗塞 3 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 均为 1996年 4月~ 2 0 0 2年 4月住院患儿 ,均符合 1988年全国第 3届脑血管病会议脑梗塞诊断标准[1] 。其影像学检查符合吴恩惠诊断标准[2 ] 。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3 1例。治疗组男 17例 ,女 13例 ,对照组男 16例 ,女 15例。年龄前者平均 6.9± 5 .1岁 ,后者 7.2± 4.8岁。感染性病因前者、后者各 16例。非感染性病因前者 14例 ,后者 15例。就诊时间前者平均 5 .1± 1.8d ,后者4.5± 1.7d。右侧偏瘫前者 18例 ,后者 17例 ,左侧前者 …  相似文献   

7.
160例小儿癫痫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癫痫的病因繁多 ,发作类型复杂 ,为其治疗增加了难度。我院神经科 1991~ 1999年收治 16 0例 ,发现其病因与年龄有很大关系。本文就小儿癫痫的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1~ 1999年收治的 16 0例癫痫患儿均经神经内科专科医生并排除其他病因的引起的抽风。男 98例 ,女 6 2例。年龄 3个月~ 14a ,3个月~ 1a 16例 (10 % ) ,~ 3a 5 8例 (36 .3 % ) ,~ 6a 5 6例 (35 % ) ,~ 9a 2 0例(12 .5 % ) ,~ 14a 10例 (6 .2 5 % )。二、病因  16 0例均经头颅CT扫描、脑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证实 ,有确切病因 6 6例 ,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新生儿较严重的皮肤感染症,以表皮广泛剥脱为主要症状,现将我科近十年共收治的九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6例,女3例,日龄~7天1例,~14天2例,~28天6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7例。痊愈7例,住院8~14天。死亡2例,住院2~3天。有前驱感染5例:脐炎2例,皮肤感染2例,甲沟炎1例,无前驱症状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咯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小儿反复咯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1996 年1 月至2013 年2 月39 例反复咯血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起病年龄、病因、咯血量、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及随访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 例反复咯血患儿中,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6 例(41%),肺血管畸形8 例(21%),肺动静脉瘘7 例(18%),支气管扩张症3 例(8%),肺结核和肺囊性纤维化各2 例(5%),肺肿瘤1 例(3%)。肺部增强CT 扫描和肺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35 例患儿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反复咯血患儿以Ⅰ度(51%)和Ⅱ度(28%)咯血为主,Ⅲ度(21%)咯血少见。39 例患儿根据不同病因经相应的治疗后咯血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0.5~5 年,除3 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失访外,其余患儿均未再次发生咯血。结论 反复咯血患儿的病因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为主,肺部增强CT 扫描和肺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反复咯血患儿病因的重要方法,应根据患儿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Yang J  Liu EM  Wei JF  Chen KH  Luo ZX  Luo J  Fu Z  Wang LJ  Lu Q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49-453
目的 了解引起重庆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分析病因特点.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制订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哮喘专科门诊共266例慢性咳嗽儿童,按照指南的诊断流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在初步确定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分别于初诊后半个月,1个月和3个月随访,根据治疗效果确定病因诊断,进而统计病因构成比.结果 随访后266例患儿确诊病因例数及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25例(47.0%),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8例(21.8%),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44例(16.5%),UACS 35例(13.2%),随访结束时原因仍不明者3例(1.1%),心因性咳嗽1例(0.4%).年龄组病因:≤3岁组CVA 70.0%(35/50),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20.0%(10/50);3~6岁组中CVA占50.7%(71/140);≥6岁组各病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重庆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前4位病因依次为CVA,CVA+UACS,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UACS,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影响治疗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4月住院新生儿中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 )的 3 1 6例患儿进行病因、影响治疗的因素分析 ,为临床高胆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组 3 1 6例均为住院治疗 ,符合新生儿高胆诊断标准(1) 的患儿。男 2 0 4例、女 1 1 2例 ;足月儿 2 48例、早产儿 61例、过期产儿 7例 ;顺产 2 1 7例、剖宫产 76例、胎头负压吸引2 3例 ;出生体重 <2 50 0g 74例、2 50 0~40 0 0g 2 2l例、>40 0 0g 2 1例 ;日龄 <7天 2 0 8例 ,>7天 1 0 8例。二、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本组 3 1 6例均用日立 70 60型生化仪…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脱髓鞘脑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脱髓鞘脑病是一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由感染、疫苗接种、药物或自身抗原等所触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在白质,病因尚不明确。我院儿科在2000~2004年共收治急性脱髓鞘脑病34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1个月~15岁,平均年龄6.3岁;急性起病14例,亚急性起病20例。1.2临床表现发病前1~4周有前驱感染1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1例,胃肠道感染3例,1例于注射流感疫苗4d后发病。发热5例,肢体运动障碍16例,抽搐发作14例,肢体麻木3例,头痛6例,头晕5例,呕吐6例,精神行为异…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四肢病理性骨折患儿20例,现对其诊断、病因、治疗方法及疗效作如下总结。1资料与结果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3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0例,胫骨5例,肱骨3例,股骨颈2例。病因:骨髓炎10例,骨囊肿5例,成骨不全4例。纤维结构不良1  相似文献   

14.
儿童慢性咳嗽11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慢性咳嗽患儿111例,对该组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获得其病因。结果: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40.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4例(30.6%),感染后咳嗽19例(17.1%),过敏性咳嗽5例(4.5%),多发性抽动4例(3.6%),心因性咳嗽1例(0.9%),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0.9%),原因不明2例(1.8%)。60例(54.1%)慢性咳嗽为单个病因所致,47例(42.3%)有2种病因,2例(1.8%)有3种病因。结论:本组儿童慢性咳嗽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我科诊断为新生儿甲亢的病例,分析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 12例新生儿甲亢中早产儿7例,足月儿5例,均有甲亢临床症状,其中1例出现甲亢危象。母亲均患有或曾经患甲亢。1例母亲在分娩前1天发现患有甲亢;7例母亲既往曾有甲亢病史,其中1例经规则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停药,但孕期未行甲状腺功能检查,3例孕前一直服药治疗,妊娠期停药,3例未规则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3例母亲妊娠5个月时诊断甲亢,一直服药治疗但症状未控制;1例母亲妊娠6个月时诊断甲亢,但未服药治疗。新生儿予以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2岁,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母亲患甲亢但不规则治疗是导致新生儿甲亢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甲亢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的病因、临床及病理、治疗和转归。方法31例CRF患儿,根据血尿素氮(BUN)、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其进行肾功能分级。结果肾衰竭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肾分别为3例、15例、13例。放弃治疗死亡7例,失访10例。14例随访6个月~8年,8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内科综合治疗,6例终末肾患儿行肾替代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各3例,1例腹膜透析无效死亡,1例血液透析1年后行肾移植术,随访8年,肾功能稳定。结论CRF病因甚多,临床多呈非特异性表现。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终末期肾衰患儿应尽早予肾替代疗法,保护残存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心律失常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一2007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例心律失常患儿临床资料,详细收集病史,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心律失常类型、用药情况及定期随访心电图情况.结果 感染和(或)窒息缺氧共21例(77%).6例窒息并感染.期前收缩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4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并长Q-T间期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并心动过缓各1例.期前收缩16例中14例经综合治疗后期前收缩消失,2例房性期前收缩未处理,自行消失;PSVT4例经普罗帕酮治疗后复律;房室传导阻滞3例随原发病治愈而消失;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经治疗原发病痊愈1例,1例死亡;PVT 1例死亡;1例窦性心律不齐并心动过缓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及缺氧为主,临床以室上性期前收缩多见;除PSVT或PVT外,多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且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28例婴幼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情况及治疗问题。本文男22例,女6例,年龄1岁以内24例,~3岁4例。入院时病程平均6.41±4.76d。前驱病有上呼吸道感染15例,肠炎2例,疫苗接种后2例,不明原因9例。全部病例均有皮肤粘膜针尖大小出血点,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IT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年龄、诱因、出血情况及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婴幼儿发病多见,其中年龄1个月~1岁者37例(29.6%),~3岁者38例(30.4%),≤3岁占所有病例数的60%;(2)起病诱因不明者67例(53.6%),诱因明确58例(46.4%),12例(9.6%)发病前1个月内有预防接种史;(3)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使出血症状很快消失;治疗后3、7 d的血小板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儿童ITP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期多见;(2)约半数患儿有前驱感染史,疫苗接种后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3)泼尼松、泼尼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以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3种方法治疗儿童ITP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治疗和预后。方法对67例惊厥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46例,肌阵挛16例,手足搐搦2例,失神3例;发热者48例,无热惊厥19例。病因前3位为热性惊厥45例(67.2%),癫痫11例(16.4%),颅内感染5例(7.5%);原发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9例居首。经积极对症治疗,显效51例,有效13例,3例疗效较差。结论小儿惊厥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其次为癫痫,1~3岁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