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学者认为T细胞介导免疫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恢复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HSV抗原刺激产生保护性T细胞的资料很少。本文用携带编码HVS-1糖蛋白gD基因的转化L细胞(gDL)和重组痘菌病毒(VgD52)研究了HSV特异性T细胞的应答。 用VgD52感染组织培养细胞可合成并表达一种与HSV-1gD相同的糖蛋白。用VgD_(52)感染鼠成纤维细胞系或C3H/HeJ脾细胞18小时后,细胞可与~(125)I标记的HSV-1gD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栀子提取物T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后的BALB/c小鼠脑内间层蛋白16(VP16)的影响,探讨栀子提取物T9抗HSV-1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对HSV-1易感的BALB/c小鼠,以HSV-1 VP16为研究对象,借助RT-PCR方法检测栀子提取物T9对小鼠脑内HSV VP16的影响.结果 栀子提取物T9各给药组在同一时间内VP16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病毒对照组.结论 栀子提取物T9能够使HSV感染小鼠脑内VP16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可能是它抗HSV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抗HSV-1淋巴细胞杂交瘤的建立及应用单克隆抗体对HSV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SV-1 SM44株感染的BHK-21细胞及提取的感染细胞膜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经ELISA筛选仅与HSV-1反应的阳性克隆及克隆化,建立了一株产生抗HSV-1型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Mad-2)。经ELISA,IF及抗原吸收试验证明,该细胞系的培养上清及制备的小鼠腹水均与HSV-1呈特异性反应,但不与HSV-2反应。ELISA测定McAb Mad-2的腹水效为10~(-7),Ig亚类鉴定为IgG-1。应用Mad-2和抗HSV型共同性McAb 1A12及抗HSV-2型特异性McAbCH-A9,对43株临床HSV分离株做了ELISA及IF分型。结果表明,28株口唇、眼部感染分离株和1株宫颈炎分离株均与1A12和Mad-2反应,不与CH-A9反应,为HSV-1。余14株宫颈炎分离株均与1A12和CH-A9反应,而不与Mad-2反应,为HSV-2。ELISA和IF分型的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提示作者应用的一套抗HSV McAb有可能作为HSV型别鉴定的标准试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HSV-1SM44株感染BHK细胞,经放射性同位素~(51)Cr标记制备靶细胞,以正常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应用5株抗HSV McAb,建立了McAb介导ADCC-~(51)Cr释放试验的测定方法,对McAb介导的ADCC效应测定的有关试验条件做了选择,确定了最适工作条件。ADCC测定结果表明,5株抗HSV McAb介导ADCC的活性不同,McAb 1A12,2A8,1G8无ADCC活性;而1D10和2C5 2株McAb 1:10稀释时的~(51)Cr释放率分别为27.09和25.07%,进一步稀释至10~(-2)或10~(-3)时,这2株McAb仍有ADCC活性。结果提示,不同的HSV抗原决定簇诱导产生的抗体,在介导ADCC免疫保护作用上是有差异的。并为McAb用于临床治疗HSV感染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5.
单纯疱疹病毒(HSV)有二个血清型(HSV-1和HSV-2),二型病毒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HSV感染进行型别签定,有助于疾病的治疗、预后及流行病学研究。由于二型病毒间存在广泛的交叉反应,用常规抗血清难以鉴别。本文应用细胞杂交技术,建立了产生抗HSV-2型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人脐带血清在杂交瘤细胞建株中的作用,以及McAb用于临床HSV分离株的分型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动物试验已确认,抗血吸虫感染免疫力的建立是T、B 细胞依赖性的。由B 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已基本明确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主要涉及IgG、IgE 类抗体与巨噬细胞(Mφ)、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而T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对T 细胞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虽未发现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杀伤血吸虫的证据,但已发现T 细胞与B 细胞、Mφ间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NK细胞是一种天然免疫细胞,在抗病毒和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K细胞像适应性免疫细胞——T和B细胞一样,具有了免疫记忆的能力。早期研究发现半抗原可以诱导记忆性NK细胞并诱发接触性超敏反应,小鼠巨细胞病毒(m CMV)的感染和细胞因子的体外刺激也可以诱导记忆性NK细胞。而近期的研究发现,小鼠的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流感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 CMV)、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也可以诱导记忆性NK细胞。本文主要总结上述多种实验体系中有关记忆性NK细胞的最新发现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记忆NK细胞的研究将为NK细胞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中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体外测定T细胞辅助活力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胞免疫观察方法。Ramalho-Pinto等(1979)在曼氏血吸虫感染小鼠上首先研究了这种感染早期的应答——对童虫的辅助T细胞应答。本文对Ramalho-Pinto等法改进后,在正常小鼠建立了T细胞辅助活力测定方法,并用此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和以日本血吸虫抗原免疫后,对半抗原-载体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早期存在对童虫的辅助T细胞应答;3周后应答水平渐降,反映小鼠感染后,辅助T细胞功能部分地受到抑制;②小鼠用日本血吸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免疫后,T细胞辅助应答的规律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者相似,但其应答水平比感染小鼠者低。用新鲜虫卵、冰冻干燥虫卵、成虫抗原免疫小鼠,亦能诱导出对童虫的辅助T细胞应答,初步表明来自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原物质(如虫卵、成虫)和血吸虫童虫表面可能含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成份。  相似文献   

9.
应用15种抗HSV型共同性和2种分别抗HSV-1和HSV-2型特异性McAb,分析了自西安地区分离出的43株HSV临床株的抗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结果表明,从宫颈炎病人中分离出的15株HSV除1株为HSV-1外,14株为HSV-2。从口唇、眼部感染分离出的28株HSV均为HSV-1。用15种型共同性McAb对HSV的抗原性分析表明,6种McAb对所有临床株均呈阳性反应,另外9株McAb仅与部分HSV毒株呈阳性反应。43株HSV分离株中22株(51.2%)可与所有型共同性McAb反应,21株(48.8%)仅与部分McAb反应。比较HSV-1和HSV-2分离株与型共同性McAb反应的结果发现,HSV-2毒株的抗原性改变仅发生于3个抗原位点上,而HSV-1毒株的抗原性改变可发生于9个抗原位点上。同时对3株HSV参考株的抗原性分析表明,HSV-2参考株333仅与7种型共同性McAb反应且不与抗HSV-2型特异性McAb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由同一地区分离出的HSV在抗原性上有明显差异,对造成这种抗原性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单纯疤疹病毒(HSV)Ⅰ型SM44株和Ⅱ型SaV株分别腹腔感染BALB/c小鼠,于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经腹腔注射HSV单克隆抗体(McAb)观察6株McAbs对致死性腹腔感染小鼠的被动保护作用。结果4株McAbs(2C5、1A12、Mad-2、1D10)对HSV-Ⅰ感染的小鼠有保护作用,5株McAbs(2C5、1A12、2A8、1D10、CH-A9)对HSV-Ⅱ感染的小鼠有保护作用。体内保护作用与体外的中和活性相关;并分析了McAbs在中和试验中有无补体参与条件下的保护能力。还证实了HSV糖蛋白在急性感染病程中其型特异性和型共同性抗原决定簇在体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用抗HSV型共同性McAb和抗HSV-2型特异性McAb包被微板,建立了能检测妇女生殖器疤疹的宫颈或阴道棉拭标本中HSV抗原,并可分型的ELISA。经与病毒分离和中和试验分型对照研究,证明本法快速、敏感、特异,分型准确可靠,可用于大规模现场普查。用本法分型检测了宫颈糜烂、霉菌性阴道炎、淋病和滴虫性阴道炎标本中的HSV抗原,结果提示上述疾病均可感染或并发感染HSV,其中以HSV-2感染为主,占24.51%,HSV-1感染次之,占6.94%。宫颈糜烂的程度与HSV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淋病患者并发HSV感染的机会更多,其中HSV-1感染较其它疾病多见。故预防HSV性传播和产道感染给新生儿,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时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T细胞与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同系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共培养的细胞模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绿色荧光染料CFS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来判断T细胞克隆增殖情况;以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含量;通过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感染CMV后特异性的细胞病变和PCR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内CMVDNA的负荷量来了解T细胞针对CMV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在共培养3d后,可见到少量的T细胞克隆形成,CFSE标记的方法显示发生过增殖的T细胞占T细胞总数的(6.68±0.61)%,与未加CMV刺激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共培养上清中的IFNγ浓度为(22.9±3.4)ng/L,而对照组为<8ng/L(P<0.05)。但在试剂盒检测范围内各组均未检出TNFα。共培养的T细胞能够减少31.25%~75%的细胞病变产生,减少~75%的CMVDNA负荷量。共培养3d的培养细胞上清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而将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T细胞与感染CMV的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培养3d,发现T细胞的增殖明显减少(1.83±0.25)%,培养上清中未检出IFNγ,CMVDNA的负荷量无减少,提示T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结论: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在感染CMV后能够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T细胞免疫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有部分是由分泌性的细胞因子介导的;T细胞活化后功能很快受到抑制,其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和Eomesodermin(Eomes)是调控I型效应T细胞的重要转录因子,对CD4I型辅助T细胞(Th1细胞)、NK细胞、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等的分化发育和功能调控有重要作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主要依赖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和NK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T-bet和Eomes通过调控这些免疫细胞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9.1C3分子对人NK细胞和T细胞细胞毒作用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9.1C3分子是否作为抑制型受体调节NK细胞和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用抗CD56抗体和羊抗鼠IgG免疫磁珠分离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活化的淋巴细胞 ,分选CD56 细胞和CD56 -细胞分别作为效应细胞。采用重导向杀伤实验(redirectedkillingassay,RKA)观察抗9.1C3抗体对效应细胞杀伤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人NK细胞和T细胞对P815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在效靶比为4∶1 ,2∶1和1∶1时 ,NK细胞和T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4% ,3.4% ,1.1%和21.2 % ,16.7 % ,6.5 %。用抗CD16和抗CD3抗体分别刺激NK细胞和T细胞时 ,它们对P8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增强 ;在相同的效靶比例 ,它们对P815的杀伤率分别为:47.1 % ,32.2% ,19.1 %和64.4 % ,50.3% ,39.5 %。但用抗9.1C3抗体刺激效应细胞时 ,不仅NK细胞的杀伤作用完全被抑制 ,CD16介导的NK细胞的杀伤作用也被明显下调 ,其杀伤率仅为18.5 % ,9.7 %和7.0 % ;但对CD3介导的T细胞的杀伤作用只轻度被抑制。结论9.1C3分子可能是一种新的抑制型杀伤细胞受体 ,对NK细胞和T细胞细胞毒作用的负调节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初始和记忆T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长有 《现代免疫学》2005,25(5):353-356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细胞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同T细胞亚群在形态、功能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初始和记忆T细胞的表面标志、细胞内细胞因子、免疫应答的特征和影响记忆T细胞形成、维持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对于疫苗的设计和疫苗效果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BCG以三种不同剂量和不同途径感染小鼠,在90天内观察感染小鼠体内BCG生长情况,对PPD的迟发超敏反应以及经尼龙纤维柱过滤的脾脏淋巴细胞对PHA和PPD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从而了解各组小鼠的免疫应答,特别研究了抑制性T细胞(Ts)在调节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用10~6BCG静脉内接种的小鼠肺和脾内早期有大量BCG生长,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CH-A9作亲和层析,纯化出HSV-2 30,000道尔顿型特异性囊膜糖蛋白,其特性与文献报道的各种HSV囊膜糖蛋白均不相同。经ELISA间接法、HSV感染BHK细胞固定片和活细胞膜荧光染色证明,McAb CH-A9具有抗HSV-2型特异性,是针对HSV-2囊膜某一糖蛋白的。  相似文献   

18.
同种特异T细胞疫苗(TCV)免疫诱导出同种免疫反应低下,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同种特异TCV免疫诱导机体抗同种特异TCV(独特型)T细胞的上调.实验证实了“抗TCV-T细胞”的存在.以同种特异TCV免疫动物可诱导出对TCV特异的细胞增殖反应.TCV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能特异杀伤TCV细胞.将TCV免疫小鼠脾细胞作为调节细胞,观察到它能显著地抑制同种MLR,表明它是一“抑制性T细胞”.这些结果提示,同种特异TCV免疫可诱导机体免疫网络中独特型-抗独特型的上调,产生了同种反应T细胞的独特型T细胞,从而保护同种移植物免受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攻击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环境下,机体对非肿瘤来源的外来微生物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为肿瘤患者免疫调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建立小鼠荷瘤模型的基础上,尾静脉感染李斯特菌(OVA-Listeria Monocytogenes,OVA-LM),观察其生存曲线的变化;在荷瘤后感染小鼠模型中,通过流式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Pentamer染色技术检测小鼠抗OVA257-264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通过标记CFSE的OT-Ⅰ细胞过继转移小鼠,观察体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和抗原呈递情况;FACS分析荷瘤情况下小鼠脾脏CD11b+Gr-1+细胞及Treg细胞比例和数量变化。结果荷瘤小鼠感染OVA-LM菌后生存期明显缩短;荷瘤小鼠脾脏抗OVA257-264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显著下调;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速率没有显著变化,但是细胞总数明显下降;荷瘤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变化,但CD11b+Gr-1+细胞显著上调。结论荷瘤小鼠抗感染CD8+T细胞免疫反应下降,其脾脏CD11b+Gr-1+细胞显著上调,提示肿瘤环境下脾脏CD11b+Gr-1+细胞升高可能是影响抗感染CD8+T细胞应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IGHT对利什曼原虫(L.major)感染模型中CD4+T细胞亚群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LIGHT KO和野生型(WT)小鼠,经小鼠脚掌注射L.major建立感染模型。从感染第2周至24周连续观察被感染脚掌的病损程度,并测定感染24周小鼠体内寄生虫载量。其次,取感染第7天小鼠引流淋巴结(d LN)细胞,运用3H-Td R掺入方法检测T细胞体外刺激的增殖情况,并且利用ELSIA检测体外刺激后d LN细胞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第7天小鼠脾脏和d LN中Treg水平。结果 LIGHT KO小鼠被感染脚掌和d LN的寄生虫载量均显著高于WT对照小鼠。感染早期LIGHTKO小鼠d LN中T细胞增殖水平,以及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WT对照小鼠。感染早期LIGHT KO小鼠中脾脏和d LN中的Treg细胞百分率相对WT小鼠均显著升高。结论 LIGHT可能通过抑制Treg细胞的产生,促进Th1细胞的分化,从而增强小鼠抗L.major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