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肝功能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了在我院肿瘤科进行住院治疗的7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经皮微波消融组,每组各39例。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经皮微波消融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3年,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肝功能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第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升高,ALB、VEGF、AFP水平降低(P0.05),且经皮微波消融组患者的ALT、AST、VEGF、AFP水平低于手术治疗组,ALB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血清AFP和VEGF水平为影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和手术切除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大致相同,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是影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33%,年龄、术前肝功能、消融范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等5项因素是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后感染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7.08%,术前肝功能C级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8.46%,消融范围<20%或>40%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33.33%和42.85%,手术时间≥4h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4.78%,术中失血>2000 m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40.00%.结论 术前调整肝功能、选择合适的微波消融范围、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可防止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单点与多点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及相关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2015年10月~2017年10月328例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多点消融护理的特点。结果与单点消融患者比较,276例多点消融患者术后发热、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恶心、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亦显著增加;肾功能损害只在多点消融的患者中发生,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消融点数的增加而上升。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不可逆转的并发症。结论肝癌患者多点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程度较重,但根据其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均可逆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波消融联合常规肝叶切除术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平均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γ-谷氨酰转肽酶(ga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一2013年1月份收治的130例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微波消融的患者有50例,采取手术切除的患者有8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出血量、3年内生存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波消融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程度比手术切除患者低,胆碱酯酶(CHE)以及血清白蛋白(ALB)降低程度相比手术切除患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手术切除组少,住院时间相比手术切除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3年生存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消融以及手术切除在肝癌治疗上,远期生存疗效相似,相比手术切除而言,微波消融对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性以及术中创伤性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2个病灶,根据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采用腹腔镜引导的方法进行穿刺消融.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手术时间30~60 min,分别在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行增强CT复查,12个病灶均未见强化,治疗后1个月甲胎蛋白水平为(204.5±134.4)μg/L,与治疗前的(451.4±140.1)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随访10~24个月,所有患者均带瘤存活,未见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是一种有效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可以作为手术切除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其优势主要取决于精确的穿刺定位和有效的消融范围,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聂炜  王蕾 《中国保健》2009,(18):768-76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AFP阳性患者术后全部转阴。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0%和40%。术后并发胆瘘2例,右侧胸腔积液3例,膈下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认真做好手术的每个步骤,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贺卓 《药物与人》2014,(5):263-264
目的:分析评价临床上经皮射频消融(REA)与手术切除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患有小肝癌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分别进行肝切除术或经皮射频消融作为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1、2、3年内的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结果:术后一年RFA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及1、2、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在短期内效果相近。对于肝功能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肿瘤切除困难的患者,可选择RFA治疗,且并发症少,这种替代选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7,(1):95-9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并发症。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1月到我科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病人75例共216枚结节。术前常规超声造影后,在超声实时监视下,先用20 m L注射器针头穿破皮肤、皮下组织,退出针头,将微波针沿针头的穿刺路径穿入甲状腺结节内并开启微波,消融后再次超声造影,确认结节已完全消融后结束手术。观察术中的并发症、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75例患者216枚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过程顺利,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穿刺后发生较明显出血2例,立即压迫后止血;1例囊实性结节,囊液抽吸后发生囊肿内较明显出血,消融出血点后止血;局部麻醉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5分钟后好转;术后2天出现发音困难1例,术后1个月后声音恢复正常;术后7天出现声音嘶哑1例,术后2个月患者声音恢复正常;术后3周消融灶发生感染化脓1例,予以皮肤切开一个小口,置入橡胶引流条引流,静滴抗生素,2周后痊愈;无1例因直接热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即刻声音嘶哑;无1例发生颈部皮肤烧伤、气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很多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美容效果好,有很好应用前景的一种甲状腺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5月,2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来得到了很好的疗效,之后这种技术在治疗方面迅速崛起,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得到,微波消融治疗融合其他技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绝对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特点也是其技术的有点所在,因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其特点为操作简单、局部热效率高、创口小、预后好、并发症少等.近年间,临床上常常使用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但其在治疗巨块型肝癌时效果却不佳,应该使用大功率、大频率的微波治疗方案.微波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与术后是否会复发的相关的危险因素,这些都是无从得知,现就其治疗原则、方法、适用症和并发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强萍  陈丽娟  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18-2719,27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入选2011年01月~2011年8月在某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8例,以及同期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6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无1例出现中转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采用开腹手术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开腹手术5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8.5%;采用腹腔镜手术6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中输尿管扭曲积水、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阴道瘘各1例。结论术前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术中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对于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LRFA)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3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进行了LRFA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结果30例患者腹腔镜及术中超声共发现瘤体42个。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同时行胆囊切除术6例。手术时间(73.5±28.7)min。未出现出血、胆道、胃肠道及膈肌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扫描证实,肿瘤完全坏死率达100%。随访5-33个月(中值19个月),1例发现肝内新病灶,2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1例死于肿瘤复发及肝功能衰竭。结论大肠癌肝转移行LRFA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大肠癌肝转移灶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鞘膜积液患儿225例,采用腹腔镜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观察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25例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5~8min,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3d出院。患儿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RIFA射频肿瘤消融系统1500型主机,功率1500W,RF发生器的频率为460KHz。对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13例,共计40例57个病灶行超声引导RFA治疗。术后采用增强CT及彩超评价疗效。结果RFA治疗后1~12月复查,48个病灶完全凝固性坏死,有效率达84.2%(48/57)有3例患者3个病灶局部复发,2例患者6个病灶为肝内其它部位再发,对其进行再次重复治疗,取得满意结果。并发症3例,1例损伤膈肌引起胸腔积液,经抽液治疗,胸水消失。1例肝包膜撕裂,致肝包膜下积液,由于出血量少,未作特殊处理,两天后复查B超,积血吸收。1例因病灶邻近胆囊,治疗中操作不当,灼伤胆囊引起胆瘘,后经处科手术治疗,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术后因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前选择好适应症,术中正确熟练的操作方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致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与Pringle法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43)和B组(n=37)。A组采用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低于B组(P <0.05)。术后7 d,两组的ALB水平降低,TBIL、 ALT、 AST水平均升高,但A组ALB水平高于B组,TBIL、ALT、 AST水平低于B组(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低于B组的35.14%(P <0.05)。结论 与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优势明显,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资料结果中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原发性大肝癌常规基础治疗上予以开腹肝切除治疗,观察组在原发性大肝癌常规基础治疗上予以腹腔镜镜下肝切除治疗,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生存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的比较上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重症监护室所待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66.67%,对照组分别为79.31%和6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大肝癌患者具有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远期预后生存效果类似于开腹手术肝切除治疗者,故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术(PMCT)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48例患者经微波固化治疗后3d复查超声,原病灶均为强回声团;1个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原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部分病灶形成液化并吸收;随访3~12个月,行增强CT检查显示原病灶均未被强化,且无新发病灶,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未发生漏胆、大出血、肝衰等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1~3d出现低热,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MCT治疗肝癌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应用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CT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微创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国产ECO-100经循环微波刀,经CT定位引导后在基础+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 72例89个肝癌瘤体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PMCT),全部瘤体原位毁损,随访8例复发,其中4例于原肿瘤区边缘复发,3例肝内其他部位复发,1例肺部转移,局部复发率为4.49%,所有PMCT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三维立体定位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作为肿瘤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确切、定位精确、重复性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5T MR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收治肝癌患者39例,共75个病灶,均行微波消融治疗,比较肝癌微波消融术后≤7d,8d至3个月,4~6个月,7~12个月MR表现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7d,消融区域主要表现为T1WI高信号区周边围绕环形低信号,T2WI中心区域等低信号,周围条带状高信号。随着随访时间延长,T1WI等高信号逐渐减低,T2WI呈均匀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消融区多数呈环状强化,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低至无强化。本组患者共发现11例肿瘤局部进展,10例表现为肿瘤边缘结节,1例表现为病灶增大,T2WI序列呈稍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增强后3D-VIBE有中度以上的动脉期强化,DWI成高信号、ADC值减低。结论 1.5T MR能在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早期评估手术疗效,及时发现术后残留病灶与术后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志明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80-6181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11例肝癌患者,对其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有无中转开腹手术、有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是否出现肝内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肿瘤完整切除,包膜完整,无破裂,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11例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90-320min,平均210.9±71.9min;手术出血为50-1000ml,平均443.6±330.5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9d,平均住院6.4d;经过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选择适当病例按肿瘤治疗原则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随着腹腔镜技术及专用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不仅将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途径,还将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