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涉县29年(1974-2002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磁县、涉县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1974-1976年)、90年代(1990-1992年)、21世纪初(2000-2002年)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非贲门胃癌的死亡率。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磁县、涉县食管癌粗死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磁县食管癌粗死率下降了40.96/10万,下降了32.21%;而同时期涉县下降了65.74/10万,下降了50.06%。磁县贲门癌和非贲门胃癌的粗死率呈现曲线波动,变化不大,20世纪70年代贲门癌死亡占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的5.67%,到90年代占4.58%,21世纪初占8.15%。而涉县贲门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非贲门胃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发现贲门癌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20世纪70年代的6.28%上升到新世纪的30.17%。磁县、涉县人群中男性贲门癌的死亡率高于女性。磁县山区贲门癌死亡率高于丘陵和平原,年平均死亡率达到11.61/10万,且有上升趋势。结论29年来磁县、涉县食管癌死亡呈显著下降趋势,磁县贲门癌、非贲门胃癌死亡均呈曲线波动;涉县贲门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非贲门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磁县1969~2000年食管癌死亡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文总结河北省磁县1969~2000年食管癌死亡情况,分析食管癌死亡的时间、人群和地理分布特点.方法利用磁县肿瘤登记处食管癌死亡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修订版(ICD-9)进行恶性肿瘤3位数编码,使用EPI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1969~2000年磁县食管癌死亡率总体有下降趋势.趋势检验:x2=563.40,P<0.001.男性年平均死亡率为129.21/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为81.41/10万,男女性比例为1.61:1.全人群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地理分布方面,磁县山区、丘陵、平原食管癌死亡率总体有下降趋势.其中,山区、丘陵70年代、80年代平稳,90年代有下降趋势.平原70年代平稳,80年代上升,90年代下降.结论经过二十多年的食管癌防治工作,磁县食管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山区下降显著,但全县仍处于高死亡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磁县食管癌发病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总结1974年-1996年河北省磁县食管癌发病情况,进一步分析人群和地理分布特点;[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磁县肿瘤防治现场就建立了肿瘤登记系统。利用肿瘤三级防癌网进行肿瘤发病登记。[结果]1974年为142.80/10万,女性为95.18/10万,男女性比例为1.50:1。全人群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地理分布方面,磁县山区,丘陵食管癌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原食管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磁县食管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山区下降显著,但全县仍处于高发水平。  相似文献   

4.
河北磁县、河南林县食管癌流行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我国河北磁县、河南林县食管癌发病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及预测。方法 采用磁县、林县食管癌发病、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 ,并用灰色系统GM (1,1)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死亡率趋势。结果 近十年来磁县、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但较为缓慢。预测 2 0 0 2年食管癌发病率男性为 99.6 0 / 10万 ,女性为 6 5 .81/ 10万 ,食管癌死亡率男性为75 .5 4 / 10万 ,女性为 4 4 .76 / 10万 ,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仍属较高水平。结论 磁县、林县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仍属较高水平 ,提示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地在该地区开展食管癌的综合防治工作 ,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5.
涉县食管癌的流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了涉县自20世纪70年代到新世纪初食管癌患者死亡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在人间和空间滗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全死因调查和通过三级防癌网的全死因登记报告的方法.结果20世纪70、80、90年代到21世纪初食管癌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依次为131.31/10万、104.82/10万、76.31/10万和66.80/10万,趋势检验χ2=204.06,P<0.001,差异非常显著.新世纪初与70年代比较,减少64.51/10万,下降49.12%,u检验P<0.001;食管癌男女性比例70、80、90年代和新世纪初分别为1.8、1.7、1.6和1.7,差别不大;食管癌死亡最小年龄组为30岁组,最高为75~85岁组;食管癌死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清、浊漳河汇合处的夹角地区是食管癌死亡的最高发区.结论涉县食管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到新世纪初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是多年来防治的结果.贲门癌和胃癌则呈上升的趋势,今后的防治策略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了涉县自20世纪70年代到新世纪初食管癌患者死亡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在人间和空间滗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全死因调查和通过三级防癌网的全死因登记报告的方法.结果20世纪70、80、90年代到21世纪初食管癌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依次为131.31/10万、104.82/10万、76.31/10万和66.80/10万,趋势检验χ2=204.06,P<0.001,差异非常显著.新世纪初与70年代比较,减少64.51/10万,下降49.12%,u检验P<0.001;食管癌男女性比例70、80、90年代和新世纪初分别为1.8、1.7、1.6和1.7,差别不大;食管癌死亡最小年龄组为30岁组,最高为75~85岁组;食管癌死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清、浊漳河汇合处的夹角地区是食管癌死亡的最高发区.结论涉县食管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到新世纪初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是多年来防治的结果.贲门癌和胃癌则呈上升的趋势,今后的防治策略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7.
高发区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腺上皮患病队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中占第四位.河北磁县是食管癌高发现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男性食管癌发病率133.9/10万,女性105.0/10万;死亡率分别为103.8/10万和71.7/10万[1].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到:食管鳞状上皮癌与贲门腺上皮癌是两类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恶性肿瘤,2000年WHO对食管鳞癌和食管-胃交界腺上皮肿瘤(贲门癌)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共识,特别是对癌前病变的概念和分级,提出了权威性的定义、分类和临床处理原则[2].为了解我国食管癌高发现场这两类肿瘤的发病情况,本文结合目前WHO对消化道上皮肿瘤的诊断标准,分析磁县胃镜普查人群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贲门腺上皮内瘤变以及浸润性鳞癌和腺癌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8.
涉县食管癌的流行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涉县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食管癌的死亡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在人群和空间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全死因调查和通过三级防癌网的全死因登记报告的方法。[结果]20世纪70、80、90年代和21世纪初食管癌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依次为131.31/10万、104.82/10万、76.31/10万和66.80/10万,趋势检验χ2=204.06,P<0.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1世纪初与70年代比较,下降64.51/10万,下降49.12%,u检验P<0.001;食管癌男女性别比例70、80、90年代和21世纪初分别为1.8、1.7、1.6和1.7,差别不大;食管癌死亡最低年龄组为30岁组,最高为75~85岁组;食管癌死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清漳河与浊漳河汇合处的夹角地区是食管癌死亡的最高发区。[结论]涉县食管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到21世纪初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是多年来防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是肿瘤高发区,尤其是食管癌更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卫生厅先后批准建立了磁县和涉县食管癌防治现场,80年代初,卫生厅又批准建立了赞皇县胃癌和赤城县宫颈癌防治现场.经过几十年的防治研究工作,使我省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磁县和涉县食管癌防治现场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下降趋势,各防治现场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有所进展,磁县已经进入<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8卷,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防治现场也存在一定困难和差距,我们从实践中获得体会,今后继续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磁县食管癌高发区10年间上消化道癌发病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肿瘤登记规范,收集整理,评价上消化道癌发病情况,利用磁县登记处积累的2003—2012年登记资料,分析上消化道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计算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和世界标化率的变化百分比,配合调整率的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值(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同时分析食管癌、贲门癌、远端胃癌发病构成年度变化。结果 2003—2012年磁县上消化道癌平均粗发病率为165.36/10万,年度发病率有下降趋势;食管癌平均粗发病率为108.05/10万,年度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贲门癌平均粗发病率为31.21/10万,逐年上升趋势;远端胃癌平均粗发病率为26.10/10万,男性是上升趋势,而女性则是下降趋势。结论 食管癌发病率下降明显,但仍是磁县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贲门癌发病率上升明显,提示上消化道癌防治重点是加强贲门癌及远端胃癌的综合防治研究,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