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涛  李薇  薛瑞艳 《贵州医药》2022,46(4):553-55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PCI术前24 h内予以20 mg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照组PCI术前24 h内予以5 mg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两组术后均予以5 mg/d瑞舒伐他汀,检测两组术前术后hs-CRP、CK-MB、cTnI、CCr、SCr指标变化;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hs-CRP、CK-MB、cTnI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Cr、SCr均下降,但观察组CCr高于对照组,SC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对比剂肾病、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予以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有助于心肾功能的保护,降低术后近期不良心脏事件、心梗、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90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40mg口服,且在介入治疗前2h加服一次瑞舒伐他汀40mg,术后治疗同术前;对照组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心肌肌钙蛋白( cTnT )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坏死标志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对照组出现心肌梗死1例(2.22%),未出现心源性死亡。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保护心肌,提高再灌注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并比较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予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予20 mg/d瑞舒伐他汀,分析两组血脂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的LDL-C、HDL-C和CRP水平及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后疗效和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心内五病区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7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每晚瑞舒伐他汀10 mg)与联合组(每晚瑞舒伐他汀10 mg~+依折麦布10 mg),服药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TC、LDLC、HsCRP、ET-1、ALT及CK的变化。结果(1)两组TC、LDLC、HsCRP、ET-1均有降低,联合组降低更明显;(2)两组ALT与CK升高例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显著地调脂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钙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及PCI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 91例接受择期PCI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根据是否给予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分为负荷量组和对照组,通过监测术后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前瞻性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PCI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 负荷量组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46.7%vs87.0%,P<0.001)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1.1%vs 37.0%,P=0.006)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总MACE发生率在两组患者未有统计学差异(2.2% vs 8.7%,P=0.361).结论 PCI术前给予负荷量的瑞舒伐他汀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但对PCI术后1年MACE事件的发生率未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蔡新勇  王赎  李林峰  王洪  洪浪 《江西医药》2014,(11):1239-124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20mg/d口服,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12周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N的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于4周、12周抽血检测血浆APN,分别为(4.92±0.86)mg/L和(5.12±0.91)mg/L,较服药前(4.48±0.78)mg/L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于4周、12周抽血检测APN,分别为(5.11±0.48)mg/L和(5.67±0.72)mg/L,较服药前(4.52±0.59)mg/L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APN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给予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血清水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将72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前基础治疗,负荷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于PCI术前12 h顿服瑞舒伐他汀20 mg,术前2 h再追加瑞舒伐他汀20 mg。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0 d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sLOX-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BNP)等水平;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0 d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hs-CRP、sLOX-1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损伤标准物CK-MB、cTnI亦明显升高(P<0.01);但负荷治疗组hs-CRP、sLOX-1、CK-MB、cTnI升高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负荷治疗组血清hs-CRP、sLOX-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术后24 h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30 d出现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负荷治疗组在术后30 d LVEF显著提高(P<0.05)。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减少PCI术后sLOX-1水平,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提高患者LVEF,且其独立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内脂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年我院收治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10mg/d,观察组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内脂素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和内脂素水平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皮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2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2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应用40mg/d瑞舒伐他汀,且于术前2h应用一次40mg瑞舒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PCI术前、术后12h时CK—MB、cTNT改变情况,手术完成30d后心脏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在术后12h时的CK-MB、cTNT值都低于对照组,且术后30d不良症状出现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均为出现主要并发症。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PCI手术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出现几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0例NSTE-AC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常规他汀组PCI术前7 d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强化他汀组PCI术前7 d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s/d.2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比较2组在PCI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变化;观察随访1个月时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服药前、PCI术前及PCI术后肌酸激酶(CK-MB)分别为(18.94±24.35)、(13.57±6.42)、(15.39±10.08)μg/L;肌钙蛋白(TnI)分别为(0.82±3.09)、(0.46±1.38)、(0.82±2.52)μg/L;强化他汀组服药前、PCI术前及PCI术后CK-MB分别为(19.43±21.96)、(12.49±6.40)、(12.68±12.54)μg/L,Tnl分别为(3.18±9.53)、(0.61±2.51)、(0.72±0.47)μg/L.强化他汀组PCI术前较服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E-ACS患者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后CK-MB、ThI水平下降较常规他汀组更明显(P<0.05);PCI术后常规他汀组CK-MB、TnI水平的上升与强化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随访1个月,常规他汀组心肌梗死1例(2.0%),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2例(4.0%);强化他汀组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强化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常规他汀组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他汀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心肌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aggressive statin treatment prior t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patients with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Methods One hundred NSTE-ACS patients were enroned and randomized into 2 groups:standard and aggressive statin treatment.The standard group received simvastatin 20 mg per day and the aggressive statin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torvastatin 40 mg per day for 7 days prior to PCI,respectively.Both groups received other standard medical therapy.Biomarkers of cardiac injury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PCI.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were evaluated during one month period of follow-up.Results Both CK-MB and TnI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aggressive statin treatment compared to standard dose(P<0.05).After PCI,CKMB and TnI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NSTE-ACS patients with standard dose than in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statin treatment(P<0.05).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were reduced in aggressive statin treatment group,however,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Aggressive statin treatment prior to PCI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ost-PCI myocardial injury than normal dose of statin therapy in NSTE-AC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冯玲 《中国药房》2014,(8):722-72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行PCI术,术后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C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3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波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需用硝酸甘油例数、硝酸甘油用量、LVESD、LVEDD、室壁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显著低于B组;B、C组患者LVEF、E/A、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PCI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对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心脏标记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对PCI术后半年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择期PCI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于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并持续至少36 h.观察院内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再次血管重建、心肌梗死)及并发症(主要是出血)的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24、48 h,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术后替罗非班组cTnT( 20%vs62%,P<0.05)和CK-MB( 17%vs 56%,P<0.05)增高均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替岁非班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ACS择期PCI术后心肌标记物(cTnT、CK-MB)的升高,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高龄冠心病PCI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PA)]、心肌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及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IMT、PA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治疗结束后研究组IMT、PA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结束后仅对照组CKMB、cTN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结束后研究组CKMB、cTN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 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减小高龄冠心病PCI术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且有效减轻对心肌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单用阿托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择期PCI术患者围手术期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PCI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先后入选88例具有典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或/和负荷试验阳性的患者,在基础治疗相同前提下,随机分为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mg/晚)及联合组(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晚),分组治疗7d后行PCI术,术前、术后8h、24h、48h、7d分别检测CK、CK—MB、cTnⅠ。结果 ①组内比较,两组术后8h与术前比较,CK、CK—MB、cTnⅠ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达高峰(P〈0.01),48h持续升高(他汀组P〈0.01,联合组P〈0.05),术后7d与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PCI术前CK、CK—MB、cTn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24h、48h联合组CK、CK—MB、cTnⅠ升高水平低于他汀组(P〈0.05),48h cTnⅠ更显著(P〈0.01),术后7d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单用对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损伤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欲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晚),试验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加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次,tid),治疗3 d;随后分别行PCI。测定PCI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随访PCI后4周时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病人PCI术后24 h的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O活性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24 h的CK-MB活性和hs-CR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3 d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PCI围手术期病人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4例UA已行PCI治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57例(氯吡格雷PCI术前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每天1次口服)和治疗组57例(替格瑞洛PCI术前负荷量180 mg,维持量90 mg,每天2次口服).分别观察PCI术中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及冠脉血流情况,并对PCI术后病人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卒中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治疗组冠脉血流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6例,治疗组发生ACS 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源性猝死和卒中(P>0.05).结论 应用替格瑞洛能改善UA病人PCI术中冠脉血流,降低术后ACS事件的再发生率,并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8.
郝建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69-70,107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7、15d后,治疗组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30d,治疗组LDL—C及Tc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较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hs—CRP及血脂水平,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阿托伐他汀预治疗对PCI相关炎症及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103例拟行PCI的冠心病病人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低剂量预治疗组(n=36)和高剂量预治疗组(n=37)。对照组病人术前不服用阿托伐他汀,低剂量与高剂量组病人术前分别口服20、40 mg阿托伐他汀片剂1~3 d。术后所有病人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晚。测定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和术后肌钙蛋白I,并记录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高剂量预治疗组术后髓过氧化物酶升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病人术前与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预治疗组病人心肌梗死发生率最低,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I术前阿托伐他汀40 mg预治疗1~3 d可以抑制PCI相关炎症,并可能对心肌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