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2年以来,在东北三省相继发现了恙虫病自然疫源地,1994年在辽宁省宽甸,以血清学发现1例愈后病人,1995年在吉林省珲春一病人血液中,分离出1株恙虫病立克次体。为调查恙虫病流行规律,以制定预防对策,本以珲春恙虫病自然疫源地附近驻军为对象,用血清学方法调查观察对象抗体阳转的情况,再进行个案调查,以明确其季节型别。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2年春证实吉林省珲春地区存在着恙虫病自然疫源地。为了解驻珲春地区部队是否存在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我们于1996年4月中旬赴珲春市,采集疫源地附近所驻部队的干部、战士的血清,进行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3年5-6月间对黑龙江省密山市进行了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并从当地野鼠体内分离出6析恙虫病立克次体,包括Gilliam、Karp和Kato三个抗原型,其毒力较强,LD64=10^-5.5~10^-2.6/0.2ml(腹腔),从而证实了黑龙江省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 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前仪器Sp-2305全型气相色谱,配以30瓦居里点裂解器(103型),对九株肠道杆菌作了初步分析,获得较好的裂解指纹图重现性,不同菌株基本上可以区分。在此基础上,用欲试菌株对不同的中成药施行人工污染,并对染药后的菌株进行GC分析,所得指纹与原菌株图谱基本重叠,说明裂解气相色谱法用于检验中成药大肠杆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明南日岛恙虫病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岛恙虫病患者45例进行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恙虫病在南日岛始发于五月,终止于九月,临床症状典型,并出现多脏器功能性损害。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到2株恙虫病立克次体(RT),LD_(50)>7.6,PCR/RFLP分型属Karp型。黄毛鼠、褐家鼠为主要储存宿主,地里纤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结论:南日岛存在恙虫病流行,属夏季型  相似文献   

7.
应用IFA对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抗—R·t)阳性恙虫病患者血清35份和鼠血清8份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43份血清均与Giliam型立克次体呈阳性反应,其中6份与Karp和Kato两型均有交叉反应、占13.95%,11份仅与Karp或Kato型一个型有交叉反应、占25.58%,但后两型反应最终滴度均低于Giliam型的一个稀释度以上。分型结果证实济南地区秋冬型恙虫病立克次体流行血清型以Giliam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恙虫病东方体(0t)黑龙江分离株型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对分离自黑龙江省密山地区的6株恙虫病东方体目的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株分离株呈现出3种不同的单链构象图谱。结论黑龙江密山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存在Gilliam、Karp和Kato3种型别。  相似文献   

9.
恙虫病为流行于亚洲地区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东方立克次体或恙虫病立克次体。一般流行季节为3~11月。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皮疹及被恙虫咬伤部位的早期溃疡或焦痂。  相似文献   

10.
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丁香油中的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对丁香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裂解 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丁香油成分进行分离并定性、定量。结果丁香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丁香油酚和 β 石竹烯 ,相对含量约为 89%。 结论确定了用裂解 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天然植物鉴定及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小儿恙虫病63例分析泉州市儿童医院杨俭治,陈青泉州市第一医院林琪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90年以来我们收治小儿恙虫病63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63例中,男51例,女12例;年龄4~15岁,其中4岁5例,~7岁2...  相似文献   

13.
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为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为媒介。病原体因恙螨叮咬侵入人体,引起恙虫病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可以多系统和器官受累[1]。临床特点为突发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4.
天麻等中药材的裂解-气相色谱指纹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天麻等中药材的直接鉴别。方法利用裂解高分辨气相色谱法对天麻等中药材进行了快速鉴别。结果每种中药材在特定条件下均有不同的裂解色谱图,可容易地将它们加以区别,结论气相色谱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预处理简单不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可直接鉴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恙虫病是由恙螨传播,恙虫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属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6.
小儿恙虫病28例临床分析晋江市医院儿科佘日光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院于1993年发现首例,现就4年来28例小儿恙虫病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流行情况:男18例,女10例;年龄1~3岁4例,~7岁13例,~14岁1...  相似文献   

17.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造成全身性小血管炎症病变,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恙虫病112例,院内外早期误诊39例,误诊率达348%。现将39例恙虫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34例恙虫病误诊分析晋江市医院庄耀东,江祖传,吴惠莲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生于亚热带地区。既往二三十年,本病已很少见。而近几年来又渐增多。因常伴其它系统症状,时有误诊。为了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本文分析34例误诊病例...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院儿科在1993年3月~2003年9月共收治恙虫病病人31例,其中有16例出现误诊以致延误治疗,教训是深刻的。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较多,极易造成误诊。我县伞年均可见散发病例,我院自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恙虫病78例,其中误诊28例,误诊率达35.9%。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28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