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作者自1983年~1986年收治在外院行腘绳肌代股四头肌术后效果欠佳者21例,进行了手术探查,本文就其发生原因提出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14例,手术时年龄最小7岁、最大29岁,其中18~24岁14例,占67%,随诊期6个月~3年,平均1年。代股四头肌肌力达I级的9例,Ⅰ~Ⅱ级10例,0级2例。合并髌骨外上方脱位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例采用构建肌肉组织床行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股神经长段缺损的经验。方法 2015年3月及2017年10月共收治2例医源性股神经缺损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8岁及52岁。股神经缺损长度分别为11、12 cm,股四头肌肌力均为M0级。分别于前次术后1、2个月行腓肠神经移植术,术中于髂肌、腰大肌肌间隙制备通道作为移植神经组织床。术后常规康复锻炼。结果术后2例患者分别获随访34、26个月,股四头肌肌力均恢复至M4+级,步态恢复正常。结论将移植神经植入肌肉组织床可以获得较好营养供给,有利于移植神经再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采用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结合CPM持续功能锻炼治疗伸膝装置粘连25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本组25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从23~45岁,平均33.5岁,左膝9例,右膝16例,创伤后至手术时间6月~5.5年.膝关节僵直原因:股骨干骨折术后9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例,股骨两次骨折术后2例,髌骨骨折术后2例,股骨伴髌骨骨折术后1例,膝关节脱位伴交叉韧带断裂修补术后1例,胫腓骨骨折术后5例,股骨合并胫腓骨骨折4例.膝关节术前功能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在0°-0°一10°11例,0°-0°-20°4例,股四头肌肌力均在Ⅳ~Ⅴ级.本组均采用连硬麻醉,驱血,采用髌上2cm正中切口,先将股直肌、内外侧肌钝性分离,然后沿髌骨两侧皮下潜行剪开股四头肌扩张部,再用手法使膝关节屈曲,使关节内粘连得到松解.多数病人可屈曲至90°以上,如果改善不大者可探查股中间肌,如发现挛缩着,将股四头肌肌腹部肌筋膜斜行切开使膝关节屈曲达100°左右,然后确切止血,放置负压引流,3~4天拔除,开始行主动与被动CPM锻炼.膝关节重建术后随访6个月~4年,本组25例病人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年.膝关节屈膝功能1O0°~130°18例,屈膝功能90°~100°6例,屈膝功能80°~90°1例.股四头肌肌力均在Ⅳ级以上,25例均无膝关节不稳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腹外斜肌、腹直肌为动力肌,重建股四头肌功能,治疗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麻痹无邻近肌可供转移的患者235例,经1~3年随访,效果较满意。临床资料一、性别:男144例,女91例;年龄:6~27岁,平均15.5岁。肌力:一侧下肢肌广泛麻痹98例,双下肢肌广泛麻痹40例,屈髋肌、内收肌、股四头肌等麻痹9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患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性地采用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27例(31足),男11例,女16例;年龄3~65岁,平均35.5岁;右足13例,左足10例,双足4例;病程1~5年,平均2.3年。挛缩原因: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7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后遗症11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3足(双足4例)。手术前患者行走跛行,足跟落地困难,跖屈畸形成15°~50°,平均35.5°。术前股四头肌肌力Ⅴ级27足,Ⅳ级4足;小腿三头肌肌力Ⅴ级24足,Ⅳ级7足。结果:27例全部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3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9足,良2足。随访期间未发现跟腱挛缩复发,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彻底康复。股四头肌肌力或者小腿三头肌肌力经过术前康复治疗仍然低于Ⅲ级的患者不选择该手术。  相似文献   

6.
马蹄样足是矫形外科最常见的畸形 ,然而由马蹄足发展成马蹄后屈足畸形既往国内外文献未见报告 ,作者自 1988~1995年 10月共收治 5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 2例 ,女 3例。手术时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 2 2岁 ,平均 17岁 ,左侧 3例 ,右侧 2例。病因全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发病年龄皆在 2岁以内。本组患者皆生活在较偏远的农村 ,既往未施行过手术治疗。1.1 术前患肢肌力 膝关节以上肌力皆 4~ 5级 ;膝关节以下胫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肌力 0级者 4例 ;残留腓骨肌 2级肌力者 1例 ;小腿三头肌肌力皆 3级以上。1.2 术前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瘤性病变的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1994年2月~2002年11月,对11例股骨近端瘤性病变行股骨近端切除、带部分股骨假体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7例,女4例。年龄40~69岁。左侧9例,右侧2例。其中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畸形性骨炎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双极杯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结果术后9例获随访1~5年,2例失访。1例术后创面渗血、股部近端连续加压包扎5d后股四头肌功能丧失,股前部感觉消失;术后5年随访股四头肌肌力0级,股前部感觉减退,绳肌及小腿伸屈肌群肌力3级,跛行,需扶拐行走。5例股四头肌肌力3级,其中2例感觉股部近端阵发性疼痛,尤以久站及行走后疼痛明显,均为双极杯股骨头假体置换者;3例股四头肌力4级。8例髋关节外展10~27°,髋关节屈曲,平均74°。采用Harris标准评定,良(80~89分)3例,中(70~79分)5例,差(70分以下)1例。术后无感染,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及假体松动。结论定制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瘤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术后股四头肌无力发生率较高,与股四头肌上部附着处丢失有关。术中将股四头肌,特别是其附着的内、外、后肌间隔贯穿固定于假体体部,可望有效改善股四头肌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肌腱转移术治疗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10年9月,采用坏死组织切除、肌腱神经松解结合屈肌腱转移术治疗7例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男5例,女2例;年龄6~36岁,平均18.5岁。病程6~15个月。患者伸指及伸腕功能障碍,肌力0~2级,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为80~130°。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2年。末次随访时,伸指、伸腕功能明显改善,肌力3~4级,TAM为150~260°;获优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应用坏死组织切除、肌腱神经松解结合屈肌腱转移术治疗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44岁,因发热3 d于2017年11月26日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在我院行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查体: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9. 5℃。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左侧L2~S1水平棘突压痛,腰椎活动受限。左、右侧髂腰肌肌力Ⅲ级,左、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Ⅲ级,左、右侧胫前肌肌力Ⅲ  相似文献   

10.
颈椎管内室管膜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2 2岁 ,因四肢麻木无力1个月 ,加重 2周入院。患者 1个月前渐感颈肩部疼痛 ,四肢麻木 ,行走无力 ,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行颈椎X线片及CT检查无异常发现 ,行颈椎牵引治疗无效。查体 :C3~C6棘突压痛 ,颈椎活动受限。左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屈肌群、前臂伸肌群肌力 3-级 ;右上肢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前臂伸肌群肌力 4级 ;左下肢股四头肌力 4级 ,绳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肌力 4-级 ;右下肢股四头肌、绳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肌力 4级。左肱二、三头肌腱反射亢进 ,左膝腱反射亢进。C5以下感觉减退 …  相似文献   

11.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为医源性并发症 ,多为骨折等引起伸膝装置部分或全部粘连 ,瘢痕形成或纤维变性所致 ,治疗方法多 ,弊端多。采用小切口松解伸膝装置粘连为主综合治疗1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2 0~6 4岁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 0°~ 2 5°。其中 ,股骨干骨折术后 7例 ,髌骨骨折术后 3例 ,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 3例 ,胫骨平台骨折 1例 ,膝韧带损伤修复后 2例 ,术前股四头肌肌力Ⅴ级 11例 ,Ⅵ级 5例 ,病程 9个月~ 3年 ,股四头肌有不同程度萎缩。1 2 治疗方法 术前半个月行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腱转移术重建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抓握和侧捏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6年1月采用肌腱转移术重建21例颈脊髓损伤(运动损伤平面C6)患者(41只瘫痪手)手抓握和拇、示指侧捏功能。男18例,女3例;年龄17~65岁,平均42.3岁。其中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9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标准评价为A级;颈脊髓损伤后中央管综合征、双侧完全性瘫痪手、下肢肌力正常1例,ASIA分级为D级;脊髓型颈椎病1例,ASIA分级为D级。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2~22个月,平均16.8个月。入院后根据四肢瘫的国际手外科分级(ICSHT),O3级6例,O4级10例,OCu5级3例,O5级2例。手术分两期,期间间隔6~11个月。一期手术均采用桡侧腕长伸肌由桡侧经皮下隧道转移至掌侧,与拇长屈肌及指深屈肌编织缝合重建手的抓握功能;二期手术采用尺侧腕伸肌桡侧半(ICSHT O3级者)或旋前圆肌(ICSHT O3级以上者)与拇长伸肌、拇长展肌编织缝合,重建拇指与示指的侧捏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患手握力、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最大距离;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手功能。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肘部皮肤水疱,1例患者出现腕关节僵硬,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19.6个月。未发生伤口感染、肌腱粘连、肌腱断裂等并发症。一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患手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患手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最大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各时间点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获好19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肌腱转移术能够明显改善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腱转移术重建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抓握和侧捏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6年1月采用肌腱转移术重建21例颈脊髓损伤(运动损伤平面C6)患者(41只瘫痪手)手抓握和拇、示指侧捏功能。男18例,女3例;年龄17~65岁,平均42.3岁。其中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9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标准评价为A级;颈脊髓损伤后中央管综合征、双侧完全性瘫痪手、下肢肌力正常1例,ASIA分级为D级;脊髓型颈椎病1例,ASIA分级为D级。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2~22个月,平均16.8个月。入院后根据四肢瘫的国际手外科分级(ICSHT),O3级6例,O4级10例,OCu5级3例,O5级2例。手术分两期,期间间隔6~11个月。一期手术均采用桡侧腕长伸肌由桡侧经皮下隧道转移至掌侧,与拇长屈肌及指深屈肌编织缝合重建手的抓握功能;二期手术采用尺侧腕伸肌桡侧半(ICSHT O3级者)或旋前圆肌(ICSHT O3级以上者)与拇长伸肌、拇长展肌编织缝合,重建拇指与示指的侧捏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患手握力、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最大距离;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手功能。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肘部皮肤水疱,1例患者出现腕关节僵硬,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19.6个月。未发生伤口感染、肌腱粘连、肌腱断裂等并发症。一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患手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患手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最大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各时间点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获好19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肌腱转移术能够明显改善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伴重度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长期随访结果,探讨其关键的手术技术和康复措施。方法 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18例RA伴重度屈曲畸形患者32膝行TKA,平均年龄38.8岁。RA病程14.2年,畸形时间6.5年;术前畸形67.5°,活动度20.3°,合并内翻畸形3例,外翻11例;术前股四头肌肌力3级7例,4级11例;HSS评分21.1分。术前锻炼股四头肌肌力,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增加截骨,术后伸直支具及伸膝锻炼。术后1、2、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评价关节活动度、生存率、HSS评分等。结果 16例患者获得随访,5~10年随访10例18膝,10年以上6例11膝。最后一次随访,膝关节屈曲畸形3.7°,活动度103.2°,HSS评分为81.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翻修,假体生存率93.1%。无感染及侧副韧带损伤。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术后股四头肌功能训练,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增加股骨远端截骨,膝关节RA伴重度屈曲畸形患者TKA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1986年6月~1993年10月,作者自行设计,将腓骨长肌与伸(足母)长肌共同移置于第1跖骨颈治疗跖骨头下垂合并不同程度马蹄外翻畸形2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共31个足)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第1跖骨头下垂,其中男8例(9个足),女19例(22个足),年龄14~26岁,胫前肌肌力均在2级以下。术前主要症状为前足负重疼痛。2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足外翻畸形,其中21例有跟腱屈曲挛缩。2 手术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 ,我院收治颈部切割伤致臂丛神经损伤 9例 ,其特点是神经均系断伤 ,可作神经移植或直接缝合 ,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1~ 2 8岁。右侧 3例 ,左侧 6例。伤因 :刀割伤 5例 ,铁皮割伤 1例 ,其他锐器伤 3例。急诊诊断为颈部软组织及臂丛神经损伤 ;合并颈丛、膈神经损伤 3例 ,合并颈丛、副神经损伤 1例 ,合并椎动脉损伤 1例。症状与体征 :3例膈肌活动明显减弱 ,耸肩受限 2例 ,斜方肌、肩胛提肌肌力 1级 ;7例耸肩正常。肩关节均不能上举 ,冈上、冈下肌肌萎缩均为 ( + + + ) ,肌力 0级。肩外展不能 ,…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4~26岁,平均19岁。术前三角肌肌力均为0~Ⅰ级,单纯性三角肌瘫痪9例,合并肩关节半脱位,连枷肩2例。采用斜方肌移位代三角肌者9例、肩关节融合者2例。术后随访6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隐性脊椎裂尿失禁中,遇到同时合并马蹄内翻足11例,在施行显微外科马尾松解术后足部畸形都得到迅速和较完全的矫正。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5例,其中2~5岁者3例,5~8岁者4例,9~11岁者4例。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单侧或双侧马蹄内翻足畸形,但是足畸形均为弹性畸形,在手法背伸或外翻足时畸形可被矫正,所以都属于足背伸肌和足外翻肌不全麻痹。伸趾肌和腓骨肌肌力都在3级以下,其中伸趾肌肌力在2~3级者8例,1级者3例;腓骨肌肌力在2~3级者7例,1级者4例。足背及足外侧痛觉减弱,膝腱反射正常而跟腱反射均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全长膈神经移位重建屈指功能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视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至正中神经内侧头重建全臂丛撕脱伤后屈指功能的可行性,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屈指功能的恢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对3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视下游离胸腔内的全长膈神经,于入膈肌处切断膈神经,将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内侧头,术后每3个月随访肺功能和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拇长屈肌及2~5指指浅屈肌肌力均恢复至3~4级,掌长肌肌力2例为2级,1例为1级;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鱼际肌肌力为0级.肺功能显示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降低,但在1年内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胸腔镜视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至正中神经内侧头重建全臂丛撕脱伤后的屈指功能是一种可行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4例.观察术后患者肩及上臂的肌力、感觉情况,在术前CT上测量C4/5神经根管直径,观察术前MRI T2加权像上脊髓高信号区.C5神经根麻痹诊断标准为三角肌肌力降至3级或3级以下.结果:共6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其中三角肌肌力2级1例,3级5例;单侧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下降5例,双侧1例,均伴有感觉障碍.1例为C4/5椎间隙减压,l例为C5椎体次全切,4例为2个节段以上减压.5例患者术前MRI T2像上观察到C5节段脊髓高信号区.6例患者随访1~4年,感觉恢复正常;其中2例(1例术前T2像脊髓高信号区范围较大、1例术后肌力下降至2级)肌力恢复至4级,4例恢复至5级,恢复时间为1~8个月,平均4个月.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10.8±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为40%~70%,平均55%.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为2.86±0.28mm,115例无麻痹组为3.18±0.39mm.121例患者中,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3.0mm者5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7.5%);>3.0mm者68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1例中,减压融合1~2个颈椎节段发生C5麻痹为2/82(2.4%),减压3个节段发生C5麻痹为4/39(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但预后较好,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