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正规产检、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16例为研究对象,孕前BMI<18.5为体重过低组、18.5≤BMI<23为正常组、23≤BMI<25为超重组、BMI≥25为肥胖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前BMI≥25的肥胖组剖宫产率高于正常组,顺产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前BMI与妊娠结局有关,做孕前检查,控制孕前BMI<25,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妇肥胖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该院分娩的212例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产检资料、新生儿出生资料,新生儿于出生后30 min内采集足跟末梢血检测血糖.根据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消瘦组、正常组和超体质量/肥胖组,根据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过多组,对不同孕前BMI分组及孕期增重分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2例孕妇孕前BMI平均(20.86±2.91)kg/m2,超体质量/肥胖组孕期增重显著低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正常组、超体质量/肥胖组分娩方式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正常组、超体质量/肥胖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不足组、增重适宜组、增重过多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超体质量/肥胖会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占比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孕期增重过度会明显增加新生儿体质量,但未显著增加剖宫产占比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血糖水平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妊娠期期糖尿病孕妇80例(糖尿病组),同期于本院分娩的血糖水平正常孕妇(8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孕妇血糖指标、新生儿体质量及即刻血糖浓度、分娩方式、巨大儿发生率,分析新生儿体质量和孕妇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孕妇空腹血糖(FBG)水平,新生儿体质量及即刻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B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剖宫产率高,应严格控制此类产妇血糖水平,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方法收集4 614例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孕前BMI不同将其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新生儿死亡、妊娠高血压、巨大胎儿、胎膜早破、耐糖量异常、产后出血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病率。结果低体质量组占13.5%,正常体质量组占70.5%,超重组占13.4%和肥胖组占2.6%。随着孕前BMI的增大,妊娠期的不良结局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除新生儿死亡以外,在其他妊娠不良结局中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发病率要明显要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的产后出血、耐糖量异常、新生儿死亡、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巨大胎儿、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孕前BMI对妊娠不良结局有较大的影响,加强对孕妇的孕前BMI控制,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孕期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偏瘦组49例、正常组98例、超重组83例,并根据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相关并发症与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质量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体质量增长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质量及孕期体质量增长孕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紧密相关,孕前孕妇体质量BMI控制在18.5~24 kg/m^2最佳,体质量增加控制在7~15 kg最佳,孕期建议孕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控制体质量增长,以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 152例单胎妊娠孕妇,按孕前BMI分为A组(6 kg者的GDM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随访到分娩的GDM患者共111例,均为A、B组,A组1例,B组110例。B组按整个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B1组(增加16 kg),发现其子痫间前期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随体重增长而增加;3个亚组间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对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700例初产妇测量孕前身高、体质量和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计算体质量指数;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结果与正常体质量孕妇相比,高体质量组孕妇分娩高体质量儿的发生率高于低体质量组及理想体质量组,高体质量组孕妇的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及剖宫产率增高,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P0.001)。结论孕前孕期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剖宫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指导依从程度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80例,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医学营养指导,并由专人对指导过程及结果进行追踪,根据监测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填写的依从性调查表的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依从性较好组和依从性较差组,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质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依从性较好组中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及孕期超重孕妇孕期增重均少于依从性较差组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较好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体质量多集中在3 001~3 499 g。结论医学营养指导过程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依从程度影响母婴体质量增长,需不断改进营养指导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1月-2005年6月自愿选择阴道分娩的8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作为GDM组,同期选择阴道分娩的非GDM产妇4 506例作为非GDM组,对两组母婴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其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死产及新生儿病率与非GDM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1周分娩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加强产时护理监测,阴道分娩是安全的,≥41周者应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0.
贺丽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16-2317,232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至6月30日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观察组)、同期无妊娠合并症产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长值、初/经产妇、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是否巨大儿、产后出血及羊水过多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共174例产妇,平均年龄(32±5)岁,其中73例初产妇(42.0%),101例经产妇(58.0%),高龄产妇(≥35岁)53例(30.5%),孕前体质量指数为(26±3)kg/m~2;对照组共171例产妇,平均年龄(31±4)岁,其中74例为初产妇(43.3%),97例经产妇(56.7%),高龄产妇35例(20.5%),孕前体质量指数为(25±2)kg/m~2,两组平均年龄、高龄占比、孕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儿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应主动预防,早期发现,尽量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产检并分娩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采纳常规产前检查的设为对照组,接受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联合产时体位管理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建册时,两组孕妇的体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孕妇的总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和产时体位管理不仅能够控制新生儿体质量,还可以缩短产程,提高分娩速度,改善妊娠结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邵浩  曹妮娜 《妇幼护理》2021,1(2):477-479
目的 分析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应用于孕妇对其体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诊 入院的,随机分组孕妇命名为对照组(120 例)和研究组(120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 施围生期体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的孕期体质量、新生儿体质量、分娩结局和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孕 期体质量和新生儿体质量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剖宫产发生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新生儿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应用于孕妇,可改善体质量,且能促进妊娠结局向着良性方向 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常规产检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水平将其分为低体重组12例、正常体重组45例、超体重组28例、肥胖组15例,并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幅分为≤12.5 kg、12.5 kg两个组段。分析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与GDM发病情况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及肥胖组GDM发生率分别为8.33%、22.22%、53.57%、80.00%,GDM发生率随BMI的增加而升高,P0.05;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与BMI相关系数r分别为0.131 1、0.266 9、0.226 4,P0.05;除低体重组外,在同等BMI范围内,孕期体质量增幅12.5 kg孕妇的GDM检出率显著高于孕期体重增幅≤12.5 kg的孕妇,P0.05;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与GDM的发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51 1、0.160 7,P0.05。结论: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与GDM的发生呈正相关,孕前超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均可增加G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孕产妇代谢特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健康怀孕妇女140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产妇的年龄、胎儿出生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孕期体重、BMI、孕龄、录入时胎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数据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家族史和孕周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胎儿出生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史、孕前体重、孕期体重、BMI、录入时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两组产妇28~32周、32~36周和>36周分娩的生化指标特征,结果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产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8~32周、32~36周和>36周分娩,妊娠期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表明,孕周、新生儿血糖、BMI、Apgar(1 min)、Apgar(5 min)、巨大儿及大于胎龄儿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甘油三酯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呈显著相关关系(P<0.001)。结论甘油三酯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呈显著相关关系,甘油三酯水平可能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增重对非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巨大儿的非GDM孕妇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匹配对照组,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不同孕期增重情况。结果两组各纳入95名产妇,巨大儿组产妇的孕前BMI、孕期总增重、孕中期增重、巨大儿分娩史、男性新生儿、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ROC显示孕中期增重的最佳拐点为8. 75 kg。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期增重、孕中期增重、男性新生儿与巨大儿呈正相关,其中,孕中期增重超过8. 75 kg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OR=2. 802,95%CI=1. 148~6. 836)。结论对于非GDM孕妇应重视全孕期的体质量管理,尤其是孕中期体质量。对于孕前超重、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孕妇更应加强全程体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与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17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分3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随体质量指数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降低(P<0.05);空腹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呈增高,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尤其是超体质量和肥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和脂代谢紊乱。临床应注意对血压、血脂、血糖及体质量等进行全方位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周秀荣  王坤昌   《护理与康复》2016,15(10):955-958
目的观察孕期体质量管理对产时实施无创接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57例孕妇按照是否愿意配合孕期体质量管理分为观察组279例、对照组278例。两组孕期均接受系统产检及常规孕期营养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体质量管理,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时均有助产士对母婴全面评估符合无创接生筛选条件的产妇实施无创接生技术。比较两组孕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和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妊娠结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值、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结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会阴切开率低于对照组,无创接生及阴道分娩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孕期对孕妇进行科学的体质量管理,使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加和新生儿的体质量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妊娠结局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分娩方式,促进产时无创接生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单位为kg/m2)分组的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按期完成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18版《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提出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建议,将样本分为四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各组按其不同总增长幅度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的人数,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孕前低体重及正常体重组的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超重组、肥胖组孕前BMI数值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均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期控制体质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1日-2014年7月31日孕检被确诊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由助产士门诊根据孕妇的体质量和营养状况制定详细的饮食方案。比较2组分娩前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改变情况、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分娩前增加的体质量和BMI≥6kg/m2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围生期羊水过多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少对照组。 结论 体质量控制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能明显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26例24~43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增重比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与否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长期体质量因素(孕前BMI)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