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姚军  高伟  张龙 《浙江临床医学》2014,(7):1096-1097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传统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等治疗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腓骨长短肌腱卡压等并发症;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等治疗,又易出现皮肤坏死、钢板外露、切口感染、跟骨骨髓炎、关节粘连、腓骨长短肌腱脱位等并发症。基于上述原因,作者采用跟骨外侧小切口微创治疗跟骨骨折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居多,近年来跟骨骨折在治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约60%,占全身骨折的1%~2%,约75%跟骨骨折会影响足部功能[1~2]。跟骨骨折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对其治疗始终未能获得令人满意效果。1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指骨折不需进行复位或只进行手法复位然后配合石膏外固定或者牵引并配合功能锻  相似文献   

3.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由跟骨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构成的跟距关节,在人体负重与行走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承担着人体约45%左右的体重[1]。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2],多由高处坠落所致,好发于成年男性。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治疗困难,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是常见的足部损伤,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2%左右。由于跟骨及其临近组织特殊的解剖结构,治疗困难,容易出现伤口感染、足跟坏死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跟骨骨折的治疗进行了许多探索和改进,但对于跟骨骨折解剖分型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跟骨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解剖、生物力学、分型、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而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对于“SandersⅡ、Ⅲ、1V”型骨折,现多主张采用足跟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后创口边缘皮肤坏死导致钢板外露是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骨折,常累及跟距关节。由于跟骨的解剖结构特殊、病理解剖复杂,故治疗效果一直不甚理想,目前仍是创伤骨科的一个棘手问题。我院2005年3月~2009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跟骨是最易受损的跗骨,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1],受累于高能量损伤。以青壮年伤者较多,损伤后遗留伤残,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对于  相似文献   

8.
叶宏  郭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436-1437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40足关节内跟骨骨折使用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结果:40足获得18~26个月随访,术后8~12周X线检查骨折均愈合,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0%。结论: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固定结合选择性植骨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仲  潘永雄  付小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90-2291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约70%为关节内骨折[1]。对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重建足部的功能[2]。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30例(3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10.
因足踝部承担的生理功能及各部位特殊的解剖,使得足踝部损伤较为常见,包括踝骨、跟骨等组织的骨性损伤,还包括跟腱损伤等软组织损伤。足踝部骨折主要指的是踝部骨折、跟骨骨折及距骨骨折等。由于受伤机制不同,足踝部骨折包含了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足踝部骨折诊断依据不同,治疗方法繁多,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现针对足踝部骨折不同类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地诊断与治疗足踝部骨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类骨折亦有增多。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四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因此,对于跟骨骨折患者而言,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加以治疗。本文主要将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研究,旨在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4足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其中18例经平均18个月随访,参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为临床中常见骨折,约占全身各处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65%,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是否涉及距下关节面关节内骨折与关节外骨折,其中关节内骨折更常见,约占跟骨骨折75%。其骨折愈后涉及不能下地负重引起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是巨大的。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跟骨本身解剖多面体结构的复杂性、骨折类型千变万化,以及跟骨周围皮肤软组织血液供应特点导致皮肤软组织外伤术后容易出现缺血坏死和感染,使软组织坏死、不愈合及感染为跟骨骨折术后较常见并发症。而增加了手术治疗跟骨骨折难度及手术风险。本文对我院于2008.1-2011.9间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49例加以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及使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28例跟骨骨折(其中sanders分型Ⅲ型20例和Ⅳ8例)均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26例基本恢复跟骨高度、长度、宽度;2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距下关节融合术。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达75%。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和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基本形态,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总结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螺钉问题。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采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42例(48足)新鲜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对术后出现的螺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末次随访48足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平均为87.8分,其中优21足,良19足,可8足,差0足,优良率为83.3%。4例患者出现螺钉并发症,其中3例螺钉进入关节间隙内,1例螺钉松动退钉,螺钉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跟骨解剖知识和细致准确的手术操作,术中影像学检查可降低螺钉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李健 《山西临床医药》2009,(29):688-689
跟骨是最易受损的跗骨,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受累于高能量损伤。涉及跟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目前仍是创伤骨科的一个棘手问题,若治疗不当,常遗留创伤性关节炎、足部畸形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附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由于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易导致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密切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的20例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足出现皮缘坏死,1足切口有渗液,1足行走时明显疼痛,并发症发生率17%,优良率79%。结论:AO跟骨解剖钢板与跟骨外侧面的解剖形态吻合,疗效确切。植骨能避免内固定操作过程中骨折复位后的再移位,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保护皮肤,尽量解剖复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在足部骨折中发病率最高,其中60%~75%为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治疗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破坏了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会导致严重的功能残疾,现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本文就2005年3月~2008年3月30例36足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跟骨骨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2 % ,跗骨骨折的 60 % ,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 75%。自希波克拉底时代至 1 9世纪末直到Clark才给予牵引 ,Bell则首先进行了切开复位。然而由于跟骨骨折比较复杂 ,尽管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 ,总的效果却总不能完全满意。1 损伤机制跟骨有一个很好的外形来承受每日的应力。然而瞬间的高负荷 ,譬如高处坠落 ,却经常导致骨折。跟骨与距骨的特殊关系 ,是发生骨折的基础 ,剪切与压缩应力可以产生两个不同的骨折线 ,而且可以在轻度移位的骨折中单独出现。在剪切应力骨折时骨折线的位置与受伤时足处于内翻和外翻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