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正>骨转移瘤是指原发于骨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经各种渠道转移到骨骼并继续生长而形成的子瘤。X线片常因骨结构的重叠:肠气及内容物的影响使骨质破坏及小的软组织肿物很难被发现。螺旋CT扫描可以克服骨质重叠及肠气的影响,当X线片不能确定有无骨破坏时,螺旋CT扫描可以肯定明确显示有或无骨破坏。螺旋CT扫描显示的病灶数目比X线片更多,范围更广,并且能清楚地显示出前后突出的软  相似文献   

2.
早期儿童股骨骨肉瘤因没有典型的X线表现特征,即无股骨骨质溶解、破坏、增生及骨膜呈放射状、层状增生和软组织肿胀、发红。仅表现为股骨骨皮质旁骨膜呈微小的条带状、细线状、点状反应等,由于X线表现不明显,所以容易误诊和漏诊。儿童股骨骨肉瘤恶性程度高,转移快,死亡率高。为了提高对这种病例的诊断准确率,提高癌肿在转移前(即癌肿早期)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得到及时的根治手术,延长病儿的宝贵生命,现就我院遇到的5例儿童早期股骨骨肉瘤谈谈诊断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Bio-oss生物骨治疗牙用骨缺损,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35例牙用骨缺损患者行缺损区Bio-oss牙用骨引导手术,术后3个月、6个月复诊,检查局部临床情况,摄X线片,观察骨质再生修复效果。结果Bio-oss可修复牙用骨质缺损,治疗总有效率迭97.1%。结论Bio-oss生物骨是修复重建牙用骨缺损的一种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代谢性骨病骨骼从出生到老年,骨质的形成(成骨)和吸收(破骨)以及矿物质的沉积和去除都是有规律地进行着。代谢性骨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骨生长和矿物质沉积三个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X线改变是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和骨质硬化等。X线检查在诊断、随诊与疗效的观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为了作出正确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特别是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例加以叙述。佝偻病的一般X线表现:全身骨骼由于软骨基质钙化不足和骨样组织不能钙化,再加上原有的骨结构被吸收而发生普遍性骨质软化、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粗糙,…  相似文献   

5.
1.6骨质坏死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的中断。组织学上是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在早期骨小梁和钙质含量没有变化,此时X线上也无异常表现。当血管丰富的肉芽组织长向死骨,则出现破骨细胞对死骨的吸收和成骨细胞的新骨生成。这一过程延续时间很长。死骨的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图6),其原因:一是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骨髓内亦有新骨形成即绝对密度增高。二是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或在肉芽、脓液包绕衬托下,死骨亦显示为相对高密度。死骨的形态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医学影像检查对SAPHO(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PHO综合征影像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52岁,X线5例,CT 5例,MR 3例,骨扫描5例。结果 X线1例为第一肋软骨骨质硬化,5例CT均显示胸骨柄骨质破坏及硬化,2例骶髂关节骨质侵蚀,1例腰椎骨桥形成;3例MR胸骨柄骨髓水肿;5例骨扫描胸骨、胸锁关节、胸腰椎及骶髂关节放射性浓聚。结论多骨受累是其影像特点,骨扫描对SAPHO综合征最敏感,对发现全身无症状关节病变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牟奇猛  凃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72-1774
目的:探讨单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致长骨弯曲畸形的X线表现,提高对长骨FD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单骨FD致长骨弯曲畸形病例的X线征象的回顾。结合文献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常规正侧位X线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胫骨5例。股骨1例,腓骨1例。桡骨1例:病变位于骨髓腔7例。骨皮质1例:病变范围均超过骨干长度的1/3且显示不同程度膨胀、弯曲畸形,最大成角为28度,最小为10度,无1例出现病理性骨折。主要X线表现:病变多数位于长管状骨骨髓腔。病变范围广,骨皮质膨胀、磨砂玻璃样、囊样、骨质硬化、骨干弯曲变形,病灶边界大多数清楚,且有不同程度硬化。结论:长骨FD弯曲畸形程度与病灶区内纤维组织含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维奇  荣阳  刘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12+114-112,114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X线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及诊断价值。结果 206例骨巨细胞瘤发生了长管状骨188例,位于膝关节附近者146例,病变多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缺损区。结论骨巨细胞瘤偏心性位于骨端,向关节面和干骨端扩张,是发生在成年人的单发良性肿瘤,偶有多发者。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分析作出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荣城 《江西医药》2014,(1):84-84
目的:探讨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神经性关节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神经性关节病的X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X线特点:关节肿胀7例;畸形5例:关节组成骨骨质破坏:增生硬化7例;关节间隙变窄7例;关节周围见小游离骨片4例。均经头颅及脊柱MR扫描示,脊髓空洞症4例,CHARI畸形1例。结论神经性关节病临床症状与骨骼关节受损程度极不相称。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关节肿胀、畸形。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关节组成骨见骨质破坏或大量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10.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骼改变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对12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有骨质疏松,骨膜下骨吸收11例,囊状骨质破坏7例,软组织钙化5例,骨硬化2例.结论:骨膜下骨吸收合并广泛的骨质疏松是X线诊断本病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岁,因高处坠落伤11小时入院。查体:左侧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左侧距骨体前部可见骨质透亮线影,断端错位约3mm,距骨颈部前后缘可见双边影,外踝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诊断为距骨骨折。外院行石膏固定1周后复查,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同前。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间经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5例脊柱结核。结果125例脊柱结核中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共显示累及颈椎者5例,占4%,累及颈胸段者2例,占1.6%,累及胸椎者29例,占23.2%,累及胸腰段者10例,占8%,累及腰椎者72例,占57.6%,累及腰骶段者7例,占5.6%。其中125例骨质破坏,27例死骨形成,75例椎旁或腰大肌脓肿,78例椎间盘破坏,35例骨性椎管狭窄。结论脊柱结核的传统X线检查,有其明显局限性,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细节,死骨、脓肿及钙化的形成,椎间盘的破坏,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及脊髓压迫的情况有明显的显示优越性。这二者的结合已成为目前脊柱结核的有效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骨和关节X线平片及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收集我院稳定性维持血液透析且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42例,行X线平片及CT检查,部位包括颅骨、肩关节、腕关节、双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椎,观察其影像学改变。42例患者X线平片显示骨质疏松38例,骨质破坏12例,骨质吸收17例,骨质硬化10例,关节肿胀18例,软组织内转移性钙化18例;CT检查显示骨质疏松42例,骨质破坏14例,骨质吸收19例,骨质硬化10例,关节肿胀20例,软组织内转移性钙化18例,关节囊积液10例。X线平片检查是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骨、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CT是发现早期病变及鉴别诊断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的X线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腕关节X线片和MRI,SE序列T1WI和T2WI及T2W1抑脂像和增强MR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平片示20例患者均有腕关节软组织肿胀,12例骨质稀疏,2例骨囊状破坏,2例关节间隙稍窄,4例骨质无异常改变;MRI示20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范围的滑膜炎及韧带、肌腱损伤、血管翳,骨质侵蚀16例,骨髓水肿13例。结论 MRI在提供病变炎性过程,如肌腱滑膜炎、关节积液、骨髓水肿、骨质侵蚀等的变化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早期和活动期病变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2009年2月,采用封闭疗法治疗各部位软组织伤80例,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7—32岁。病程2天-1个月,均经X线检查,排除骨质病变。伤部位于腰部26例,膝部20例,踝部18例,肩部9例,肘部7例。按常规方法作封闭治疗,药液含2%利多卡因50mg,由安奈德20mg,维生素B.50m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小于2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100%。结论 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3岁。左髋肿物进行性增大3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2005年2月发现左髋部核桃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未作治疗。后包块生长迅速,2005年5月包块增大至拳头大小,局部有隐痛,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缓解。1周前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遂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左髂骨处触及一约10cm×8cm×6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不良,有压痛,左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正常。X线表现:左髂骨边界不清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质连续性无中断,无骨膜反应,无死骨及钙化。ECT表现:左髋臼、左髂骨翼骨盐代谢旺盛,其余部位…  相似文献   

18.
成人短管状骨结核X线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严佩璋,黄凤荣,李清来西山矿务局医院乔锡才骨结核在发病早期仅有局部骨质疏松或在短管状骨,有全骨或骨端局限性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尚无明显变窄时,要准确诊断,仍较为困难,现将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18~38岁;局部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或软组织肿胀,皮肤无破溃及窦道,9例中指骨4例,骨质破坏范围大。趾骨5例,骨质破坏局限在骨端,9例中在x线片中有明显关节间隙变窄者仅1例。x线表现:①短管状骨全节骨破坏:此种表现发生在指骨有3例,全节指骨呈现膨胀性弥漫性骨质破坏、无明显死骨、骨皮质变薄或断裂,其中1例并有明显病理骨折。2例有明显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均无明显变窄表现。②短管状骨骨端局限性破坏:指骨1例,趾骨5例,呈现骨端局限性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清楚,骨皮质和关节面尚完整,也可表现为骨端局限性骨质破坏、呈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关节面骨破坏,但关节间隙清楚无明显变窄。讨论9例患者发病均为18岁以上,说明成人短管状结核仍不少见。3例全指骨结核,可能是由于指骨短,病变较易累及全部。骨皮质可以膨胀变薄或破坏,这与病程有关。发生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螺旋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12月经病理证实的29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这些患者的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的表现为虫蚀样,皮质骨模糊增厚,或有皮质骨因硬化而增生,在同一病例中,可在不同部位出现骨质破坏,MRI的影像表现为高信号的骨髓信号消失,取代为肿瘤的中等信号。且增强扫描后有明显强化。29例患者中,CT检出10例,检出率为34.5%,其中,单部位3例,占10-3%;多部位7例,占24.1%。MRI检出21例,检出率为72.4%,其中,单部位8例,占27.6%;多部位13例,占44.8%,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颅底各部位骨质侵犯最多的是岩锥尖,其次是翼板:MRI检出颅底各部位骨质侵犯最多的是岩锥尖,其次是斜坡骨。结论MRI诊断能够提高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确诊率,有利于早日确诊并及时得以治疗,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定位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成东 《天津药学》2003,15(5):31-32
评价骨质丸的疗效。方法:122例服用骨质丸治疗的腰腿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有效率为97%。结论:论证了中药内服法治疗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理论的正确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