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别观察髓腔减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对由髓腔填塞面团期骨水泥引起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为一侧股骨髓腔填塞面团期骨水泥,髓腔减压组在股骨近端钻一直径2mm的减压孔,然后同样填塞面团期骨水泥。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组在填塞面团期骨水泥之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动态观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以及动脉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并对实验动物的肺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10只动物均发生典型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对照组动脉血压平均下降62.5/53.8mmHg,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下降33.0mmHg。髓腔减压组10只动物均未发生典型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动脉血压平均下降19.9/10.3mmHg,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下降3.7mmHg。皮质激素预防组10只动物也均发生典型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动脉血压平均下降47.5/43.3mmHg。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下降23.2mmHg,病理检查发现对照组肺标本可见大量肺脂肪栓塞,甚至可见骨碎屑栓塞。髓腔减压组肺标本中未见脂肪等栓塞表现。皮质激素预防组肺标本见大量脂肪栓塞形成。结论:髓腔高压是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髓腔减压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皮质激素不能有效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但对血压和血氧分压的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世英  孔玲  马志明  肖远莉 《中国药师》2011,14(10):1489-1491
目的:观察氢化泼尼松联合小剂量麻黄碱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效果,以期找到简单有效的减小骨水泥毒性的方法。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A组在骨水泥植入前预防性应用氢化泼尼松0.5mg·kg^-1和麻黄碱5mg;B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3ml。记录麻醉前、骨水泥植入即刻、骨水泥植入后3,5,10,30min等各个阶段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与麻醉前相比,B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骨水泥植入即刻、骨水泥植入后3,5min均出现明显下降、心率均明显增快(P〈0.01);与A组相比,B组在骨水泥植入即刻、骨水泥植入后3,5min出现了更为明显的血压下降(P〈0.05)。结论:在植入骨水泥以前预防性应用氢化泼尼松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能显著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骨水泥对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手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对减少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在应用骨水泥前5min加速输液、吸入纯氧;实验组20例,在对照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分别于植入骨水泥前5min(T1)、植入后1min(T2)、植入后5min(T3)、植入后10min(T4)抽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并记录收缩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与植入骨水泥前5min相比,两组植入后1,5,10min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皮质醇在植入后5min有一过性升高(P<0.05);两组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植入骨水泥前5min相比,对照组骨水泥植入后1min及5min收缩压下降,心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同时期实验组的收缩压及心率变化并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相比,实验组收缩压及心率的变化幅度较小(P<0.05或P<0.01)。结论: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能显著减少骨水泥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知识及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参考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掌握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知识并实践到临床护理工作。结论熟练的掌握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知识及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严建军  彭国新 《江苏医药》1995,21(7):451-452
观察9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用与未用骨水泥填塞对假体柄各部骨反应的影响与疼痛的关系。结果使用骨水泥组,假体柄各部骨反应明显少于未使用组。根据假体植入状态(M-S)的不同,使用骨水泥组发生疼痛明显减少于未使用组(P〈0.005)。并随M-S值的增大,疼痛发生率增高(P〈0.005)。同时疼痛的发生与骨萎缩发生的部位及数量呈正相关(P〈0.005),认为骨反应及疼痛的发生,主要与假体在骨髓腔内的占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12例慢性骨髓炎的患者,行病灶清除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12例骨髓炎患者全部治愈,疗效满意.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骨髓炎患者顺利康复,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伤口护理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并提高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水平.方法 对施行人工流产术的597例受术者实行术前宣教,全程的心理护理及适当有效的治疗.结果 流产综合征发生数较往年有较明显的下降,而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者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及护理,都恢复良好.结论 人工流产手术前应重视宣教,予以全程的心理护理,适当的宫颈松弛护理,术中操作轻柔熟练,密观病情变化,是预防和护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肾上腺素盐水髓腔冲洗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引流血量的比较、分析及护理。方法 60例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和对照组(使用单纯0.9%生理盐水),各30例。手术后对比监测引流血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32±51)ml,实验组为(320±7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血量为(421±75)ml,实验组为(102±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中应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及浸湿纱布填塞髓腔可显著减少手术后的出血量,并具有稳定循环,预防肺栓塞及骨水泥综合征发生的作用,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临床可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二期翻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采用抗生素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1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术。一期手术清创、摘取假体,采用含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植入膝关节内,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10周感染控制后二期翻修手术植入假体。对翻修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统计感染控制率。结果除2例患者二期翻修术后发生再次感染,其余19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总体感染控制率达93.5%。手术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次翻修并发症少,能较好促进患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口腔科开展1例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小下颌畸形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采取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通过此例患者的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交流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护理、手术配合及体会.方法 总结本院近期开展的13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护理及手术配合的成功经验.结果 13例患者术后4h~2d腰背疼痛缓解或消失,2~4 d能下床活动,病例中无1例发生肺栓塞,有2例血压稍有下降,经对症处理缓解,1例主诉疼痛,术中给予静脉推注哌替啶50 mg及安慰解释,病人表示理解并予配合完成手术.还有2例患者发生少量骨水泥分别渗漏至椎体旁和椎体现象,调整注射位置,术后没引起神经根损伤症状.结论 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有效访视对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术中精心护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熟练掌握骨水泥的调配及运用并娴熟地配合医生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上颌后牙缺失后,缺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常需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来改善。手术通过在上颌窦底壁与上颌窦膜之间植入较多的骨移植材料以形成成骨空间,并促进成骨,最终获得足够的骨高度,满足种植体植入的需求。目前,临床应用的骨移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各种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及局限性。此外,一些组织工程材料也在研究发展当中。本文将对上述应用于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的各种骨移植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减少骨水泥在老年患者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引起的MAP、SaO2、HR、PaO2、PaCO2波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行椎体成形术老年患者的资料,分为两组,每组20例,MP组在行椎体注入骨水泥前5min使用甲强龙160m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给予甲强龙:骨水泥注入前、注入即刻、注入后3min、5min、10min分别监测各指标。结果40例老年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MAP在骨水泥植入过程中波动最为明显,甲强龙组MAP平均下降9.9mmHg,而对照组下降14.6mmHg(两组比较,P〈0.05);MP组和对照组的PaO2分别下降6.2mmHg和16.2mmHg(P〈0.05);两组心率在骨水泥植入和假体植入过程中呈现加速,手术过程中SaO2均保持相当稳定(均大于94%),两组每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或心电传导阻滞表现。结论在椎体成形手术中,骨水泥植入阶段容易引起血压、心率、PaO2的波动,骨水泥植入前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适当减少血压及PaO2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的注意事项及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在骨水泥使用的过程中密切注意循环的波动,事先做好相关监测准备,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及脉搏氧饱和度,必要时进行有创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血压。准备好相关抢救药品和设备。常备药品包括麻黄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主要作用为提升血压及心率和抗过敏。在本研究的12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给予小剂量麻黄碱5 mg,并给予一个快速容量扩充。一般为20 min内输入平衡盐溶液或羟乙基淀粉300 m L。结果 12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术中使用骨水泥后,监测循环系统无明显波动。与使用骨水泥前的血压、心率、心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与标准化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骨水泥引起循环波动并发症,一旦忽视将引起巨大危害,应该加强临床护理,做好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加强优质护理工作,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优质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研究表明,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使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还能够减少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文就围手术前、中、后的优质护理工作予以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11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康复指导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5例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并采用Maryladn足部评分系统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对患者患足及疼痛予以评价。结果本组115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经围术期护理与康复指导后,术后患足评分优良率高达94.8%,且术后1、2、3 d均为出现明显疼痛症状。结论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可减少患肢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依从性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针对患者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联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早期康复依从性,保证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我院收治肺转移瘤患者共90例,均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231个病灶中,缓解有效率为90.91%。发生气胸情况患者8例,但在经过相关治疗后均全部好转。结论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势,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存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72-573
目的观察与研究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自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行上颌窦提升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27~58岁。对该患者通过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提升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共有88枚种植体植入,手术时,不将任何骨充填材料植入上颌窦内,缺牙部位牙槽骨的骨高度可为5~8mm,平均为(6.58±1.02)mm。针对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与窦底改建状况进行卡方检查。结果该患者中有1例种植体在术后15d由于牙龈红肿、牙齿松动而取出外,其他患者的种植体均能够与骨良好的结合,完成了义齿的修复,种植体的咀嚼功能良好且附近软组织未出现发炎等症状。上颌窦内种植体平均凸入2.56mm,48枚(55%)种植体的根方有新骨形成,30枚(35%)有新的上颌窦底形成,9枚(10%)无明显新骨形成。从统计学分析可看出,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和窦底改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191)。结论要严格掌控上颌窦提升手术的适应证,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在短期内是可以预期的,上颌窦提升的高度与新窦底的形成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疾病,病死及致残率高,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本文就其诊治及护理进行一综述。诊治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早期有效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才能降低病死及致残率,得到一个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