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着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相似文献   

2.
<正>冬季如何养生?《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qì)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wěi jué)。奉生者少。"冬天草木凋落,昆虫藏入泥土不吃不动,万物生机闭歇,阳气内藏,所以叫"闭藏"。这个时候水寒冰冻,大地龟裂,不要轻易扰  相似文献   

3.
冬季,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自然界的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便为来舂生机勃发作好准备。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  相似文献   

4.
正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窝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浮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山楂叶饮片性味:酸,平。归经:归肝经。功能: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主治:用于气滞血瘀,胸痹心痛,胸闷憋气,心  相似文献   

5.
冬季养生     
不知不觉,冬天就到了。说起"冬季养生",从古代就得到人们的重视,《内经》中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格言。什么是冬藏呢?说的是冬天万物敛藏,人们在生活中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五脏得到滋养;且由于冬季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的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相似文献   

6.
摘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将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分别以“发陈”“蕃秀”“容平”和“闭藏”名之。尝试从文字学的角度考辨“发陈”“蕃秀”“容平”和“闭藏”的词义,探究《素问》中“四气”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正>寒冷的冬天,朔风凛冽,冰雪交融,阳气潜藏,阴气极盛,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冬季养神,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还有,就人体而言,此时  相似文献   

8.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其中“早卧晚起”为了防寒,“必待日光”为了散寒,“去寒就温”为了驱寒.“无泄皮肤”为了御寒。  相似文献   

9.
正冬季,是我国自古以来人们进补和调养身体的最佳时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万物阴阳变化都与四季的气候有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说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养精蓄锐藏阳于内的时节。寒冷的冬季,河流结冰,大地冻裂。这个时候,人们  相似文献   

10.
冬三月,应以敛阳护阴,养"藏"为原则。《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人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干扰刺激,处于淡泊宁静状态,在冬月闭藏之时,应调养脏腑,以保精养神。食以养身,秋冬进补,正是十二月的主旋律,就让我们从养胃开始,在这个冬天,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一个幸福的人,等待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观与冬季晨练的误区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红强 《陕西中医》2005,26(10):1126-1126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忧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段经文的意思,就是顺应自然环境采取的冬季养生方法,并且告诫人们,如果逆之则会产生疾病。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积极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清晨,参加健身操、太极拳、长跑等运动项目。这样的早晨锻炼身体,却与内经“必先岁气,勿伐天和”的冬季养生之理背道而驰,也悖于现代医学的生理健康要求…  相似文献   

12.
立冬:11月7日,冬季开始,万物闭藏。“立,建始也,冬,冬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一切变化都表明,冬季就要来临。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相似文献   

13.
冬季话食补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即阴盛阳衰,万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春来。  相似文献   

14.
<正>冬病夏治的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作为《黄帝内经》核心治则"因时制宜"的具体治法体现之一,冬病夏治在现代中医诊疗中仍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何为"冬病""夏治"?"冬病"一词简单理解是指在冬季易发、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某些内伤咳嗽等。从"天人合一"及"象"的角度来看,"冬病"应冬季之象。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闭藏即阳气内藏之意。由此可见,"冬病"多为陈寒固冷积于里,阳气虚于内之病。"夏治"即于夏季三伏时令阳气最盛之  相似文献   

15.
谈冬季养生     
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论》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水;东地坼,万物蛰藏。人体在冬天的时候阳气内敛,阴气在外,因此要早卧晚起,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再出门。这就教给我们一条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闭藏”。其实,冬季养生的最高纲领是养精蓄锐、蓄势储能,以待来年。若冬季养生得当,那么体质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要是调摄失宜、  相似文献   

16.
立冬立冬:11月7日,冬季开始,万物闭藏。立,建始也,冬,冬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一切变化都表明,冬季就要来临。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  相似文献   

17.
冬季养生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化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及肤。逆之肾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斯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  相似文献   

18.
肾燥不藏机理与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藏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闭藏之职是由肾中阴阳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其中阴主静,是肾主闭藏的重要生理基础;阴主滋润,阴虚则燥,导致闭藏失职,称为肾燥不藏,由此可导致诸多的病证。因此,滋肾润燥,是治疗肾燥不藏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立言 《国医论坛》1996,11(2):13-13
张介宾在《医易又》中引孙真人的话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确,在医学上许多疑难问题,都可通过易理而得以阐明和解决。如中医方剂学的一些问题.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无疾,是因为阴阳相对平衡,气机升降得宜的结果.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失调,或升降失常,就会发生疾病。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几阴阳之要,明密阳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赛,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高决,精气乃绝”.《四气调神大论)说:“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相似文献   

20.
肾主藏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肾主闭藏与排泄的功能活动,认为肾之闭藏不独藏精,而贤之排泄不惟“精满则溢”。二者协调统一,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