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和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1个手术科室2oo3年1~12月的600份出院病历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Ⅰ类、Ⅱ类切口各300例。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全部有应用抗菌药物,46.0%没有用药指征,52.0%为二联用药;Ⅱ类切口手术52.7%为二联用药,47.3%为三联用药,没有单一用药。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过长,用量过度。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方法不当,用药过度,亟待临床药师到临床一线,帮助、指导临床医师正确合理用药,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5 - 9月全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642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外科64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98%,单用药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99.46%,二联用药占0.54%.结论: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卫生部的合理应用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对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高达93%;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为克林霉素、头孢唑林钠、美洛西林钠;85%术前用药时间比较合理;二联及以上的联合用药比率高达55.9%;术后使用时间>48h的比率过高(88.8%).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较多问题,医院管理者应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9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对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是29%;91.3%术前用药时间比较合理;术后使用时间>48h的比率高(25%)。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应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60份,填写I类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预防性用药194例,治疗性用药38例;在预防使用指征把握、用药时机、用药品种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等环节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存在一定不规范的情况,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6.
112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倩  毛飞 《中国药业》2009,18(20):59-60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泌尿外科手术出院病历112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Ⅰ类切口手术存在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高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112例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绝大多数合理,但需注意用药应以预防为主,并加强监管力度,规范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我院224份手术病历,对患者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情况、切口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4份病历中,Ⅰ类切口手术68例,占30.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4%,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为注射用头孢呋辛;Ⅱ类切口手术137例,占61.2%,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为注射用头孢呋辛、注射用头孢拉定、注射用头孢西丁、注射用奥硝唑、头孢呋辛酯片等。结论:我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频次、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要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与宣传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我院Ⅰ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08年1-6月份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125份,对其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与Ⅱ类切口手术相比,其平均用药时间多1.1d,三联应用率高9.6%,术后用药大于7d的比率高7.2%,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使用率高27.2%,喹诺酮类使用率高30.4%。结论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均存在不合理现象,以Ⅰ类切口手术更为突出,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抽取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我院出院全部手术病历2457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①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9%;②用药种类:按频次高低排位依次是二代头孢、青霉素类、三代头孢;③每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3.4d,Ⅱ类切口为5.3d,Ⅲ类切口为9.8d;④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40.3%,手术〉2h用药占17.0%,术后用药占42.7%。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药物选择、联合应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等方面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御.№拧善谝需讲一弗柳.范.  相似文献   

11.
289例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中出院的289份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无明显差别,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方面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制定管理对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1月9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44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4%;其中术前>2 h用药的11例,术前0.5~2 h用药的18例,术后用药不超过24 h的19例,术后用药未超过48 h的3例,超过48 h的16例。结论: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53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55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百分比为47.80%,平均用药时间5.21 d,术前0.5~2 h用药238例(93.33%)、术前≥2 h用药者3例(1.18%)、术后用药14例(5.49%),不合理用药203例(79.61%)。结论: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用药指征、用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2月423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59.8%(253/423),无指征预防用药为4.7%(12/253);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呋辛钠;人均预防用药天数为2.98 d,人均药品金额为414.97元;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为32.4%(82/253),用法与用量合理率为88.1%(223/253),给药时间合理率为39.5%(100/253),溶剂体积的合理率为87.4%(221/253),用药疗程的合理率为64.0%(162/253)。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应该制定规范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2010年中出院的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眼科、口腔科、泌尿科的518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剔除术前因感染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例,其中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416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方面不合理的现象。结论:临床医师应深入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各手术科室的特点,对原则进行细化,使各手术科室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实施细则,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预防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茵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54例外科系统手术病历中有157例手术预防性应用了抗茵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1%,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38%,Ⅱ、Ⅲ类切口抗茵药物使用率均为100%;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换药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等。结论: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趋于规范,但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及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分析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672例患者中,有602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在术前0.5~2 h内给药。术后停药合理和基本合理529例(占78.7%),不合理179例(占26.7%)。结论:该院应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12月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监测并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8月和2011年5~8月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甲状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各225例,对其抗菌药物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监管实施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联合用药比例,术中、术后更换抗菌药物品种及出院带药率均下降明显,预防用药种类选择上更规范,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显著降低.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监管实施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且单一用药率及初次给药时机的合理性明显上升,但仍然存在用药指征过宽、用药种类选择不当及疗程过长等问题,仍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