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并进行统计及比较。方法:选取浙江产白术,将其根据采收时期的不同进行分组,并根据其采收时期及生长年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进行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含量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11月上旬采摘的白术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及苍术酮的含量高于其他月份,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采收时期白术的质量明显不同,购买时以3年生11月上旬采摘者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术挥发性成分,并对5种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进行了检测。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成分,运用 GC-MS技术并结合配套数据库进行化学成分检索和鉴定;MTT法检测白术挥发油对SMMC7721和HepG2肝癌细胞、A549肺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及 HT29结肠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共从白术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42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白术挥发油对 SMMC7721、HepG2、A549、MCF-7和HT29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1.62μg? mL -1、24.02μg? mL -1、≥200μg? mL -1、36.58μg? mL -1、30.15μg? mL -1。结论白术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对五种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SMMC7721肝癌细丙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白术中苍术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以正己烷索氏提取的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的含量约为32.44%,折合原生药中苍术酮含量为0.6602%。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卵巢不同反应性的妊娠及其并发症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05年6月—2006年12月1098个获卵周期,包括716个IVF周期和382个ICSI周期。分为:卵巢高反应组(A组,n=114个);卵巢中反应组(B组,n=770个);卵巢低反应组(C组,n=214个)。对比3组的年龄、Gn量、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目、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取消移植周期率、流产率、OHSS率、冷冻周期率及累计妊娠率等。结果①卵巢反应从高到低,平均年龄和平均Gn量随呈升高趋势,但是3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②3组的流产率、A与C组的取消ET周期率均高于B组,但是3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中、重度OHSS率显著高于B及C组(P〈0.05);③A组与B组的平均冷冻胚胎数、冷冻周期率、冻融妊娠率及累计妊娠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新鲜加冻融周期中卵巢中反应是最佳的超排卵方案;不仅累计妊娠率高而且并发症低,患者承担经济支出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白术挥发油(volatile oil from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VOA)最佳氧化分解条件,阐明紫外灯和太阳光氧化对VOA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安徽产VOA,将其分别置于254 nm/8 W,365 nm/8 W和254 nm/30 W紫外灯下进行光照氧化,HPLC跟踪检测苍术酮含量变化,以此筛选最佳氧化分解条件;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紫外灯光照对VOA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影响,并与太阳光照氧化分解产物进行比较。结果 VOA中苍术酮氧化分解速率为:254 nm/30 W>254 nm/8 W>365 nm/8 W。紫外灯和太阳光照氧化分解条件下,VOA中消失、新增及含量变化的化学成分有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相一致,即随着苍术酮和γ-榄香烯的氧化分解,Isovelleral、β-桉叶醇、广木香内酯、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 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增加。太阳光照氧化分解后Isovelleral和β-桉叶醇的含量较高,而紫外光照氧化分解后内酯成分的含量较高。结论 将VOA置于254 nm/30 W的紫外灯下光照氧化是解决挥发油稳定性问题的良好途径,但从制药规模考虑,太阳光照氧化的成本更加低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恩丹西酮分别复合地塞米松、氟哌利多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160例,随机均分为4组,于开始缝皮时,A组静注恩丹西酮4mg,B组静注恩丹西酮4mg+地塞米松5mg,C组静注恩丹西酮4mg+氟哌利多1.25mg,D组静注0.9%氯化钠溶液5ml。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B、C组也明显低于A组(P〈0.05),而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分别复合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更能有效地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苍术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栋  陈悦梅  吴晓磊  骆微  蔡维娜 《中国药师》2020,(12):2398-2402
摘要:目的:建立苍术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6个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Waters XTERR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8%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检测苍术酮、β-桉叶醇、苍术苷A和白术内酯Ⅲ)、270 nm(检测苍术素和苍术素醇),流速为0.8 ml·min-1,建立生苍术和麸炒苍术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苍术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苍术素、苍术素醇、苍术酮、β-桉叶醇、白术内酯Ⅲ、苍术苷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苍术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苍术素为参照峰,生苍术标定了21个共有峰,麸炒苍术标定了20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5。苍术素、苍术素醇、苍术酮、β-桉叶醇、白术内酯Ⅲ、苍术苷A在炮制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57 3,0.663 6,1.026 2,1.001 4,0.242 7,0.238 5 mg·g-1;经炮制后,上述6种成分中的苍术酮消失,苍术素、苍术素醇、β-桉叶醇、白术内酯Ⅲ、苍术苷A在麸炒苍术中的含量分别为2.701 9,0.539 2,0.800 8,0.313 5,0.321 4 mg·g-1。结论:苍术的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比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和色谱图,指认出部分成分;并发现20号峰为苍术的特有峰,因此峰20可用于区别生苍术和麸炒苍术; 6个有效成分含量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样品中苍术素、苍术素醇、苍术酮、β-桉叶醇含量排序为苍术>麸炒苍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Ⅲ和苍术苷A含量排序则为麸炒苍术>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不同途径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20例。A组采用2%利多卡因宫腔注射镇痛,B组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C组术前不用任何止痛方法。对比3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全身反应情况、术后2min自动离床率、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结果 A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5.0%高于B组的85.0%及C组的5.0%(P〈0.05);A组、B组6号吸管通过率分别为100.0%和92.5%,均高于C组的13.3%(P〈0.05);A组全身反应总反应率为8.3%低于B组的20.8%和C组的65.0%(P〈0.05);A组术后2min离床率为100.0%高于B组的91.7%和C组的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宫腔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镇痛效果较满意,全身反应低,且不增加手术出血量,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青霉素所致癫痫大鼠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及人参皂苷Rb1(C)组。采用青霉素制作癫痫模型制作方法,观察B组及C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持续时间,并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SOD)、(MDA)含量。结果:C组大鼠发作潜伏期较B组明显延长(P〈0.01),发作时间显著缩短(P〈0.05)。C组大鼠SOD活性与B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C组MDA含量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抗氧化机制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邱新宇  余方珍  于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822-2823
目的 评价联合使用贝那普利和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51例,除一般基础治疗外,其中A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B组采用罗格列酮治疗,C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和罗格列酮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检测各组血糖、血肌酐、尿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均能明显降低血糖、血肌酐、尿蛋白含量(均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组相对于A、B组血糖、血肌酐、尿蛋白含量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贝那普利或罗格列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白术挥发油及其有机溶液稳定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光照、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及其有机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测定一定条件放置下挥发油及其有机溶液中苍术酮峰面积,计算其剩余百分含量,求解各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及半衰期。结果室外晴天、室外阴天水浴30℃、室外阴天、室内室温光照等条件下放置的挥发油有机溶液,其反应速率分别为0.3787,0.169,0.146,0.0452;半衰期分别为1.83,3.78,4.75,15.33h。挥发油在室外晴天、室内室温光照等条件下,其反应速率分别为0.0549,0.0227;半衰期分别为732.72,302.88h。结论挥发油及其挥发油有机溶液是不稳定的。光照、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其稳定性均有影响。光照强度是挥发油及挥发油有机溶液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勇  陈德政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78-227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严格糖尿病综合治疗后,分别给予A组用氯沙坦25mg/(次·天),B组用50mg/(次·天)和C组用100mg/(次·天)的剂量,治疗8周后,测定3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脂等。结果:3组治疗后UAER、TC和TG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B组和A组,C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SC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CCr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C组与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临床期应用较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王鹏  王玉生 《中国药房》2009,(27):2124-2125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柴胡中挥发油及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柴胡中的挥发油;以柴胡皂苷a为指标,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采收期柴胡中的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柴胡挥发油的含量以7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柴胡总皂苷的含量以5月份最高,9月份最低。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可以为柴胡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曲张大隐静脉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11~2013-09,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31例(40条肢体),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5~71岁,平均51.25岁。标本均取自大隐静脉主干曲张最显著部位。根据CEAP临床分级法,将40条患肢分为C1~C3组(24条肢体)和C4~C6组(16条肢体)。对照组选择同期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和骨外科,因外伤或动脉硬化闭塞症(排除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家族史)而截肢的正常大隐静脉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5~67岁,平均48.10岁。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9、TIMP-1蛋白在大隐静脉中的表达。结果:MMP-9可在正常大隐静脉壁中少量表达,而在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C4~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也可在正常大隐静脉壁中表达,而在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C4~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TIMP-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大隐静脉曲张的血管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木香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7批不同产地木香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8%~2.1%,从挥发油中共鉴定了46种化学成分,不同产地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组成均为内酯类、萜类化合物,但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用该方法能为木香药材的质量鉴别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喻良文  钟燕珠  李薇  魏刚  徐晓铭 《中国药房》2008,19(24):1870-1871
目的:考察贮藏时间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藿香药材贮藏前及贮藏1、2a后,分别以挥发油测定法测定广藿香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广藿香药材挥发油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挥发油在0~10℃放置,各组分百分含量变化小。结论:广藿香药材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a;其所提取的挥发油能保存2a以上。  相似文献   

17.
罗星云 《中国药师》2014,(10):1659-1661
目的:对广西莪术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其传统的用药部位块根和根茎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寻找广西莪术叶作为代替性药材的可能性,尽可能的扩大广西莪术的药用部位,提高广西莪术整株植物的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方法比较叶与根茎,块根的化学成分及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广西莪术叶中分离得到38个色谱峰,鉴定出26种成分。结论:首次从广西莪术叶中鉴定出26种挥发性成分,叶中所含成分与根茎、块根的差别较大,但也含有部分抗肿瘤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丁香挥发油与氮酮对双氯芬酸钠促透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冬  吴铁  林坚涛  陈广斌 《中国药房》2008,19(21):1623-1625
目的:比较丁香挥发油与氮酮对双氯芬酸钠的促透作用。方法:在体外透皮吸收装置上,测定不同时间双氯芬酸钠的透过量,计算稳态流量和增渗倍数,并考察其储库效应。结果:丁香挥发油和氮酮均有促进双氯芬酸钠经皮渗透的作用,当二者合用时效果更显著。丁香挥发油与氮酮单用及合用时对双氯芬酸钠的储库效应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或P<0.01)。结论:丁香挥发油对双氯芬酸钠具有较强大的促透作用,可望开发成为一种透皮吸收促进剂。  相似文献   

19.
陈晓洪  罗会坚  廖瑞红 《中国药房》2014,(44):4168-4170
目的:比较七氟烷全凭吸入喉罩通气麻醉用于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68例行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4组:0<1岁为A组(45例),1<1岁为A组(45例),1<4岁为B组(42例),4<4岁为B组(42例),4<7岁为C组(48例),7<7岁为C组(48例),710岁为D组(33例)。采用七氟烷联合笑气吸入喉罩通气,然后行肌间沟、腋路二点臂丛神经阻滞,术中不应用肌松药,患儿行自主呼吸。术毕后拔除喉罩,送患儿至麻醉后复苏室。比较各组患儿手术、麻醉诱导、喉罩置入、复苏、拔除喉罩等过程耗费的时间和不同时间点麻醉后恢复评分(Aldrete评分),并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儿手术、麻醉诱导、喉罩置入、复苏、拔除喉罩等过程耗费的时间和不同时间点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高CO2血症、躁动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P<0.05),C组患儿躁动发生率高于B、D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屏气发生率高于其余2组(P<0.05);4组患儿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咳嗽、喉罩拔除后舌后坠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不会影响患儿应用七氟烷全凭吸入喉罩通气麻醉的效果,但可影响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1岁以下的患儿易发生躁动及呼吸系统抑制,410岁为D组(33例)。采用七氟烷联合笑气吸入喉罩通气,然后行肌间沟、腋路二点臂丛神经阻滞,术中不应用肌松药,患儿行自主呼吸。术毕后拔除喉罩,送患儿至麻醉后复苏室。比较各组患儿手术、麻醉诱导、喉罩置入、复苏、拔除喉罩等过程耗费的时间和不同时间点麻醉后恢复评分(Aldrete评分),并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儿手术、麻醉诱导、喉罩置入、复苏、拔除喉罩等过程耗费的时间和不同时间点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高CO2血症、躁动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P<0.05),C组患儿躁动发生率高于B、D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屏气发生率高于其余2组(P<0.05);4组患儿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咳嗽、喉罩拔除后舌后坠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不会影响患儿应用七氟烷全凭吸入喉罩通气麻醉的效果,但可影响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1岁以下的患儿易发生躁动及呼吸系统抑制,4<7岁患儿易发生躁动,4岁以下患儿易发生屏气,因此对不同年龄段患儿进行麻醉时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建立氧化分解前白术挥发油中极性和非极性成分相对质量控制方法和评价指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总峰面积、3个非极性成分峰面积之和、苍术酮峰面积和非极性成分1峰面积归一化值等4个指标作为氧化分解前挥发油中非极性成分相对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使用极性成分峰面积和总峰面积归一化值2个指标,同时结合挥发油中"极性成分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百分比"指标,分别对氧化分解前挥发油中非极性和极性成分相对质量进行控制。结果分别选定检测波长205nm和255nm作为氧化分解前挥发油中非极性成分和极性成分的检测波长。选定了4个相对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可对氧化分解前挥发油中非极性成分进行质量控制;选定了2个相对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可对氧化分解前挥发油中极性成分进行质量控制。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全面、科学评价氧化分解前挥发油中极性、非极性成分相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