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表达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活动期32例、稳定期4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无类风湿关节炎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骨密度、血清25-(OH)D、血钙、血磷、骨钙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D、骨钙素及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钙、血磷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骨钙素及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值低于稳定期(P<0.05),两组血钙、血磷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与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332、0.728、0.731,均P<0.05),骨钙素与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307、0.630、0.637,均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活动期患者25-(OH)D、骨钙素、骨密度值低于稳定期患者,患者血清25-(OH)D、骨钙素水平与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活性维生素D3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25(OH)D3和1,25(OH)2D3水平及肾脏VDR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36只八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Model),假手术组(Sham),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Treatment),每组12只,对照治疗三月后全部处死,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生物力学技术评估模型的骨密度及骨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或组织中25(OH)D3和1,25(OH):D3含量,用FQ-PCR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VD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模型大鼠股骨头及粗隆部的BMD及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和最大压应变)均明显下降(P<0.05);(2)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肝脏和肾脏组织中25(OH)D3和1,25(OH)2D3的含量明显提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模型组大鼠肾脏VDR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P=0.004).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适当补充活性维生素D3可有效的防治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和骨质量下降,为临床活性维生素D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6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采集年龄、性别、既往史、月经生育史等一般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L4)、股骨颈、华氏三角及大粗隆的骨密度(BMD)值,同时检测血钙、1,25(OH)2D3水平。结果高血压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组血清钙、1,25(OH)2D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女性OP与高血压具有相关性,可能与钙磷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25(OH)_2D_3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尼尔雌醇组和1,25(OH)_2D_3组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mg/kg)和1,25(OH)_2D_3(0.05μg/kg)治疗12周。12周后,以DXA法测定大鼠全身的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及雌二醇的水平;处死各组大鼠,采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和透射电镜检测骨细胞、成骨细胞凋亡。结果 12周后,去卵巢组大鼠的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骨钙素含量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1,25(OH)_2D_3可以增加去卵巢大鼠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含量(P0.05),但是不增加血清雌二醇的水平(P0.05)。1,25(OH)_2D_3可以抑制骨细胞、成骨细胞凋亡,与去卵巢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25(OH)_2D_3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为1,25(0H)_2D_3抑制了骨细胞、成骨细胞凋亡,从而调节骨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骨疏康、西药羟膦酸钠、VK、碳酸钙+VD对动物股骨骨密度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确定各种药物治疗动物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以去卵巢法复制动物骨质疏松模型,以骨疏康、羟膦酸钠、VK、碳酸钙+VD进行治疗,饲养15 w后在腹主动脉采血,以日本产T107AHITACHI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指标.之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的BMD400型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骨密度.结果 模型组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骨疏康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5).模型组血钙低于正常对照组、骨疏康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5),与碳酸钙+VD组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血磷高于正常对照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5),与碳酸钙+VD组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对照组、骨疏康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05),与碳酸钙+VD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骨疏康、羟膦酸钠、VK对提高骨密度有一定作用.单独补钙+VD不能提高骨密度.骨疏康、羟膦酸钠、VK具有提高血钙,降低血磷和碱性磷酸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骨量和骨质量的作用。方法将48只1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低剂量阿仑膦酸钠组(ALL)、高剂量阿仑膦酸钠组(ALH),每组12只。ALL与ALH组大鼠作双侧卵巢切除,分别给予阿伦膦酸钠0.5mg/(kg·d)与1.0mg/kg(kg·d),持续用药12个月。结果 ALL及ALH组大鼠尿钙与肌酐比值(Ca/Cr)均低于OV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及ALH组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HOP/Cr)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ALP)均较OVX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高于OVX组,ALL与ALH组高于OV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L与ALH组股骨骨密度、抗弯力及全身骨密度均高于OVX组(P0.05)。结论 SD大鼠卵巢切除12个月后出现明显骨质疏松,阿仑膦酸钠干预对增加骨量、改善骨质量有显著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骨质量的改善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25(OH)2D3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肾脏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例原发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给予0.25μg的1,25(OH)2D3,每日1次口服,碳酸钙0.75,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碳酸钙0.75,每日3次口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同时测定有关骨代谢指标,包括血全段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尿脱氧吡啶啉,血钙、磷以及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钙和尿磷。结果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下降,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患者的骨钙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尿脱氧吡啶啉在两组中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素、24小时尿钙和尿磷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1,25(OH)2D3治疗者无1例出现高钙血症。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的原发性肾脏病患者其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下降明显。1,25(OH)2D3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淫羊藿甙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Cbfa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9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淫羊藿甙低剂量组、淫羊藿甙中剂量组和淫羊藿甙高剂量组.对尼尔雌醇组和淫羊藿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mg/kg)和淫羊藿甙(40,80和160mg/kg)治疗12周.12周后,以DXA法测定大鼠全身的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及雌二醇的浓度;处死各组大鼠,直接从头盖骨中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bf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含量增加(P<0.05),但是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无变化(P>0.05).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组织中Cbfal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骨组织中Cbfal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淫羊藿甙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为淫羊藿甙促进骨组织中Cbfa1表达,从而调节骨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后骨密度、血清骨保护素(OPG)、相关骨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等的变化,探讨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OPG问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72例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OPG浓度.所有骨质疏松患者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OPG、性激素、血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尿Ⅰ型胶原氨基端交联肽(NTX)、尿钙、尿肌酐等的变化. 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OPG(10.56±2.56)pmol/L、骨钙素(9.54±4.40)tLg/L、甲状旁腺素(70.39±35.58)ng/L、尿NTX(72.06士9.78)nmol/L,高于对照组的OPG(8.91±2.20)pmol/L、骨钙素(6.77±2.87)μg/L,甲状旁腺素(47.11±21.80)ng/L,尿NTX(63.36±14.61)nmol/L(均为P<0.05或P<0.01).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骨密度明显上升,血清OPG降至(8.23±2.96)pmol/L,骨钙素降至(6.18±2.27)btg/L,甲状旁腺素降至(40.46±14.43)ng/L,尿NTX降至(64.83±11.40)nmol/L(均为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改变与OPG的变化有关. 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PG水平明品高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随骨密度改善OPG浓度下降.阿仑膦酸钠能提高老年男性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及艾灸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卵巢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组、艾灸组、运动+艾灸组。治疗12 w后,检测大鼠体重、血清钙(S-Ca)、血清磷(S-P)、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钙素(BGP)及骨密度(BMD)。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骨质疏松大鼠体重增加,S-Ca降低,S-P上升,E2降低,BGP降低,BMD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增长受到抑制,但差异不显著(P>0.05);S-Ca上升,S-P下降,其中运动+艾灸组有显著差异(P<0.05);S-P明显下降(P<0.05或P<0.01);BMD均明显上升,运动+艾灸组BMD值高于运动组或艾灸组。结论运动+艾灸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异常旺盛水平,明显提高其BMD,运动+艾灸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6例患恶性高血钙(HM)和16例原发性甲旁亢性高血钙(HPT)病人,进行了口服大剂量钙的试验,研究血中1,25(OH)_2D水平和体内钙吸收的关系。 HPT组服大剂量钙后血清钙增加并与1,25(OH)_2D水平有一定关系,HM组当增高1,25(OH)_2D水平时,多数病人血清钙与1,25(OH)_2D水平的改变无相关性。并且口服大剂量钙以后血清钙浓度无明显升高。肺鳞状上皮癌骨转移的HM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雌性大鼠随机均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0.5 g/kg)和高剂量组(1.5 g/kg),其中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桂枝茯苓胶囊低、高剂量组连续给药,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培养28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caveolin-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桂枝茯苓胶囊低、高剂量组caveolin-1的表达升高,而VEGF表达降低,相比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caveolin-1表达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VEGF表达则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存在剂量依赖效应;VEGF表达与caveolin-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_(低剂量组)=-0.65,P0.05;r_(高剂量组)=-0.61,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能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caveolin-1蛋白与VEGF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健脾固肾法探讨四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双侧卵巢切除法制备PMOP大鼠模型。将48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0.9%生理盐水)、四精丸组(14.25 g/kg)、阿仑膦酸钠组(0.16 mg/kg)各8只。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2 w后,Micro-CT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组织骨密度(BMD)和骨微结构,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钙、磷、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骨小梁数量稀少,间隙增大,分布散乱,出现大片无骨连接的空洞,骨质结构严重破坏,股骨BMD、胫骨骨强度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钙、磷、1,25(OH)2D3、PⅠNP水平显著下降,TRACP-5b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和四精丸组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唑来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骨密度、骨钙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行唑来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患者疼痛情况及其骨密度、骨钙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其腰椎、双髋与股骨颈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则相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两组间应用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骨密度与骨钙素水平,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对强的松所致大鼠骨质疏松(OP)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将4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激素组和激素+用药组。激素组每次喂强的松5mg/kg,每周2次,激素+用药组除喂强的松外,还同时喂中药,剂量为3ml/kg·d。3个月后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小鼠股骨骨密度(BMD)变化。采血测定其血清骨钙素(BGP)的变化。结果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的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的骨密度值及血清骨钙素都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本实验所用的中药能减轻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补肾与富钙中药对维甲酸诱发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中医补肾及富钙中药防治大鼠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以维甲酸75rag/kg剂量,连续灌胃8天,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其骨量、骨抗弯力和椎体、胫骨骨小梁面积等骨代谢指标较正常大鼠明显降低·应用补肾与富钙中药观察对骨质疏松大鼠的改善作用。结果用药组的骨干重、灰重、骨钙含量明显高于不用药组,骨抗弯力改善,骨密度有所增加,椎体与胫骨骨小粱面积较对照模型组增高30%以上。结论补肾与富钙中药对维甲醴诱发的大鼠骨质疏松有较好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_2D_3变化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法及放免法测定3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PTH水平,并与32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31例健康者对照。发现:肝硬化组血清1 ,25(OH)2D3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0.001),并与血钙、尺桡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P<0.05);肝硬化组血清 PTH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5),但与血钙、尺桡骨密度无相关性。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 1,25(OH)2D3降低与肝性骨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检测其水平,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25(OH)D、1-25(OH)_2D,24小时尿Ca、P及骨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骨密度降低占58.3%(±2s)。骨密度降低组T_3浓度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病程长、病情重者骨密度降低更显著。两组血Ca、P、AKP、25(OH)D、1-25(OH)_2D及尿Ca、P等差异均无显著性,但1-25(OH)_2D比正常人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软肝消臌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大鼠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2.5 g·kg~(-1)·d~(-1))、中剂量组(5 g·kg~(-1)·d~(-1))及高剂量组(10 g·kg~(-1)·d~(-1)),每组15只。模型建立后每天灌胃治疗,持续5 w。治疗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γ免疫计数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采用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TL)水平。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Ⅲ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Ⅲ水平明显偏低(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均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软肝消臌汤10 g/kg剂量能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AST、HA、LN及PC-Ⅲ水平,升高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对肝硬化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男性恶性肿瘤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11例高龄老年男性进行恶性肿瘤患病情况的调查,并检测其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N端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D]。结果高龄老年男性恶性肿瘤患者OP发病率明显高于无恶性肿瘤的高龄老年男性(P<0.05)。与无恶性肿瘤的高龄老年男性相比,有恶性肿瘤者体重指数(BMI)显著较低(P<0.05),血清CTX、OC和PTH水平显著较高(P<0.05)。结论高龄老年男性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OP,而维持理想的体重、及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和积极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降低高龄老年男性恶性肿瘤患者OP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