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将人工半关节置换用于重建膝关节的保肢手术。方法对2000年~2005年间胫骨上端骨肉瘤5例患儿进行手术--人工半关节假体置换。结果随访2~3年,所有患儿手术成功,均可在支具保护下行走。结论半关节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具有保留正常骨骺及膝关节和重建膝关节等优点,同时达到保肢手术的目的和优点,并为成年后全关节置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任琴 《西南军医》2006,8(4):117-11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是晚期膝关节疾病较好的治疗选择。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能进一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我科于2003年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2例,现将对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采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13例(14膝)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功能及活动度分别较术前改善67.0%、52.3%和34.4%,手术优良率为84.6%(11/13)。无一例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 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效果满意,手术适应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骨肉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自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设为快速康复组,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管理;18例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设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随访3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肉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管理,能够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护理程序在膝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目前约有100-150万骨关节炎患者需要行人工膝关节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骨性膝关节炎的首选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在结构上替换损坏的关节结构,并获得尽可能长的生存率。我科1999-03—2004-05开展此类手术23例,同时应用护理程序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患者行70膝的Sigma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21例为双侧膝关节置换。男7例,女42例;年龄38—78岁,平均63岁。术前诊断膝骨关节炎42例,类风湿关节炎7例。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后稳定型假体,所有膝关节都未进行髌骨置换,但对髌骨进行去神经化和修复术。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7个月,共70膝。影像学显示均无松动,无髌骨脱位。对膝关节临床评定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术前膝评分49分(35—70分),膝功能评分40分(30—60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膝评分为96分(83—100分);功能评分为95分(65—100分),没有旋转平台的旋出,没有翻修或者感染的发生。结论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运动学分析和实验室磨损试验的数据上有潜在的优势,尤其是在年轻的活动能力强的患者,近期随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张海栋 《放射学实践》2007,22(3):221-221
目的:探讨MRI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诊断抗原诱导的免疫介导关节炎的作用及其影像特征,与Gd-DTPA增强MRI的影像特征进行比较。方法:人工诱导建立12只SD鼠的右膝关节免疫介导关节炎,左膝关节注入盐溶液作为对照,双膝关节均在场强为2T的磁共振仪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hip/kneearthroplasty,THA/TKA)是指应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来替代髋膝关节,从而改善由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所致的疼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以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并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对千百万人来说,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缓解、消除关节疼痛,增加肢体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病变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使人们生活质量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对于膝关节各种非化脓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所致严重的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畸形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例。TKA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解除患者影响其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使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TKA只是给患者提供了改善功能的条件,要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赵骞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80-1481
目的:分析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0—03期间本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27膝(67.5%),良10膝(25%),一般3膝(7.5%),无1例出现效果差的病例,优良率为92.5%;术前平均HSS评分为(44.5±5.7)分,术后平均HSS评分为(86.7±6.1)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PM机持续被动锻炼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对9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早期CPM康复训练指导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在术后7~14 d在步行器的帮助下步行,膝关节自主屈曲活动均达到90°以上,伸直0°,出院2~3个月后生活完全自理。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CPM机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有效防止关节粘连,使膝关节早日恢复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瘤段广泛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8例患者术后根据Ennek ing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85%。随访4~48个月,其中20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8例复发或转移。结论人工假体置换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手术可改善膝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早期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严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对于高龄患者,其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手术疼痛耐受力差,易发生局部及全身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8-01至2013-01对48例高龄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过采取完善术前评估,术后严密观察,控制并发症等综合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观察患者术后HSS评分、膝关节屈曲挛缩度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对58例患者随访9~36(15±2)个月,2例膝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其余患者均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或关节松动。疗效优49例,良5例,优良率为93.1%,膝关节HSS评分从术前(36.5±2.8)分增加到术后(90.6±6.3)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32.2±11.8)°增加到术后(98.5±13.6)°,膝关节屈曲挛缩度由术前(18.5±1.3)°降低到术后(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方法 选择行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患者1465例, 术后1年给纳入研究的患者邮寄一份由笔者设计并验证的膝关节置换术满意度量表, 其中包含对手术的总体满意度和对具体功能或症状缓解程度的15个分项满意度。收集患者作答后的量表并统计分析。结果 1173例患者(1588例膝关节置换)寄回了量表, 总体满意度为87.3%, 最不满意的6个分项为盘腿坐(不满意率55.2%)、下蹲(52.1%)、快走或慢跑(45.2%)、膝关节活动时有响声(34.6%)、膝关节感觉不自然(31.4%)和爬楼(28.7%)。结论 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满意度较高, 术后1年WOMAC疼痛分值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静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80-1481
目的:为减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以及增加术后人工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并施行康复训练计划。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术后给予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出院进行健康宣教,并定期随访。结果优19例,良4例,可2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通过康复锻炼,能够得到更好的功能恢复,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引起严重的膝关节疼痛、畸形、活动障碍,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的患者。我科于2008年1月-2011年10月,共行3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过对患者围手期的精心护理,以及术后合理的康复训练,获得较好的膝关节功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国内外对于其研究的演进过程、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以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为主题,统计分析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检索结果,采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突现词检测及时区图分析,绘制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结果:自建库到2022年6月1日,检索纳入WOS核心数据库311篇文献,中国知网数据库371篇文献。分析显示,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发展相对缓慢;2005年前后随着韧带先进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的广泛应用重新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近10年来运动医学与组织工程学、生物材料学等新兴学科较好地实现了医工融合,成为国内外团队研究的热点主题。结论:尽管人工韧带已在国内普遍使用并取得良好疗效,并且其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日趋深入,但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仍缺乏统一共识,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其远期疗效,可以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结构复杂的关节,运动要求较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其达到负重、伸屈、外展及旋转活动且稳定性好,加强术后护理尤为重要.自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3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侯桂红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79-1480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经验。方法48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 h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群锻炼,48 h后开始进行CPM 锻炼,3 d下地站立。结果术后2周平均活动度达90%以上,切口Ⅰ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手术优良率达96%。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