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筛窦囊肿在临床并不少见。我院于 1981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收治筛窦囊肿 6 5例 ,误诊 2 0例 ,误诊率为 30 8%。现将其诊治经过和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 ,男 4 7例 ,女 18例 ;年龄 13~ 80岁 ,平均 4 2 9岁。全部病例均根据X线鼻窦片、鼻窦CT检查 ,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手术确诊 ,均经病理证实。1 2 症状、体征  6 5例均有眼部症状 (眼球移位 5 9例 ,复视 1例 ,视力下降 3例 ,失明 2例 ) ,有头痛症状者 19例 ,有鼻部症状者 3例 (鼻腔肿物 2例 ,鼻出血 1例 ) ,内眦部可触及肿物 8例。1 3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全组筛窦开放术对前组筛窦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4年4月本院行鼻内镜手术的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具体手术形式,44例前组筛窦开放术分为研究组,44例全组筛窦开放术分为对照组;跟踪随访6~36个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性VSA与客观性LKES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主观VSA及客观LKE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行全组筛窦开放治疗前组筛窦炎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筛窦囊肿临床上并非罕见,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鼻外进路手术治疗损伤较大,现将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筛窦囊肿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位于蝶、筛窦囊肿的检出率逐渐增多,临床上大多采用传统的鼻外蝶、筛窦进路进行手术,由于此类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现逐渐被鼻内镜手术所取代[1,2]。现将笔者所在科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49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筛窦囊肿在临床并不少见.我院于1981年1月~2001年11月收治筛窦囊肿65例,误诊20例,误诊率为30.8%.现将其诊治经过和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金霞  孙晨薇 《天津医药》2000,28(4):240-241
我科自1992年开展鼻内前组筛窦切除,配合鼻丘电凝、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效果。观察其远期疗效,对术后1~5年或以上的60例患者做了随访,总有效率为86.6%。 1 临床资料 6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18~64岁。病程2~30年。均有常年喷嚏、水样涕、鼻塞三个主要症状。无明显发病季节。本组病例变应原皮肤试验均呈阳性反应,主要为室内粉尘、尘螨和霉菌。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抗原皮肤试验阳性为( )18例、( )29例、( )13例。鼻分泌物嗜酸性细胞计数阳性38例。14例曾行脱敏治疗无效(脱敏时间在6~12个月)。所有病例下鼻甲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肥厚。其中11例伴有鼻息肉,13例伴有支气管哮喘。按症状与体征分级标准诊断为重度34例(56.6%),中度23例(38.4%),轻度3例(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上颌窦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26例6~12岁儿童上颌窦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手术根据儿童特点,遵循微创原则,采用中或和下鼻道小的开窗进入切除大部分囊肿壁,术后随访1~2年.结果 经3种手术径路均切除了大部分囊壁.1例粘液腺囊肿经下鼻道手术者2年后发生上颌窦囊性息肉.其他25例未见囊肿复发,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因儿童鼻腔狭小,上颌窦囊肿手术宜选择创伤较小的径路,不必刻意追求手术彻底性.  相似文献   

8.
徐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23-22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鼻内镜下上颌窦前壁开窗术、辅以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50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鼻窦内镜下完整切除,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前壁开窗术,辅以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收住我院的上颌窦囊肿39例进行鼻内镜手术,30例为经下鼻道开窗囊肿摘除,9例为经上颌窦窦口开窗行囊肿摘除。结果3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可靠,损伤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筛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唯手术才能彻底治疗,传统的方式采取鼻外或鼻内径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使筛窦囊肿的治疗变得简便、安全.我院耳鼻喉科近2年收治的12例筛窦囊肿,均经鼻内镜手术,并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已逐步为鼻内窥镜手术所替代。我们于2000~2006年应用鼻内窥镜下鼻道开窗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共5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19~50岁,单侧发病57例,双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3种路径。方法:3种路径分别是:上颌窦自然口开窗路径;下鼻道开窗路径;中下鼻道联合进路路径,分别为5例、6例、25例。结果:所有囊肿均成功摘除。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鼻内镜手术与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在上颌窦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鼻内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观察组给予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7%、4.65%、6.9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05%、11.63%、1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颌窦囊肿患者中开展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例确诊为上颌窦囊肿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与纤维喉镜联合应用手术治疗。结果 31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2年,26例囊肿消失,患者无临床症状,上颌窦内黏膜上皮化好,无分泌物潴留;5例患者囊肿消失,症状明显减轻,仅上颌窦内局部黏膜增厚,有少许分泌物。结论鼻内镜联合鼻咽纤维喉镜治疗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田丽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05-1705
应用鼻内镜经下鼻道上颌窦内侧壁穿孔,经套管内息肉囊肿吸引切除术,手术创伤很小,病灶清除彻底,提高手术的治愈率,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慢性鼻窦炎合并上颌窦息肉、囊肿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2岁。左侧9例,右侧7例  相似文献   

16.
微波热凝治疗22例筛前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1998年6月我们对22例筛前神经痛患者的鼻腔进行微波凝固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8~47岁,平均36岁。均经鼻腔局部麻醉试验确诊。随机分成2组,微波治疗组22例,药物治疗组11例作为对照。1.2 治疗方法 ①微波治疗组:先对鼻腔粘膜进行麻醉,无痛后在直视下对鼻丘到中鼻甲前端外侧壁、中鼻甲前端及对应的鼻顶、鼻中隔粘膜进行微波热凝固治疗。电脑微波多功能治疗仪为天津彦博公司生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和前壁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和息肉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将上颌窦囊肿和息肉患者共48例分为两组,自然口径路组24例,前壁径路组24例,自然口径路组鼻内镜下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经扩大的自然口切除上颌窦内囊肿息肉;前壁组鼻内镜下上颌窦穿刺套针经前壁穿刺两个窗口,鼻内镜观察下切除上颌窦内囊肿息肉.结果 术后随访6月至1年,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自然口径路组复发率12.5%,前壁径路组复发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前壁径路暴露清楚,可彻底清除病灶,不易复发,且不破坏上颌窦自然口的功能,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俞海安  何文健 《江苏医药》1998,24(11):836-836
我科自1994年5月引进鼻内窥镜并应用于临床,至1997年底共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360余例,其中行筛窦切除术20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18~72岁,平均34.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2年。200例患者术前均作副界窦CT检查证实有筛窦炎,筛窦息肉。128例伴有同侧上颌窦炎,33例伴有蝶窦炎,10例伴有额窦炎。全部病例均有双侧或同侧鼻息肉,42例曾作过l~3次界息肉摘除手术。二、手术方法先用2%的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进行表面麻醉,以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钩突基部麻醉,如鼻窦内充满息肉可加…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2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平 《江西医药》2002,37(3):188-189
蝶筛窦囊肿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且由于筛窦、蝶窦部位较隐蔽,解剖关系复杂,易被忽视和漏诊,以往多采用鼻外进路手术治疗,手术损伤较大,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20.
微波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0-08~2002-03应用微波治疗前庭大腺囊肿1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08~2002-03妇科诊治前庭大腺囊肿12例,其中合并感染者4例,均为单侧,右侧5例,左侧7例。年龄23~36岁,平均为30.5岁。病程0.5~30个月,反复发作4例,均为已婚妇女。囊肿直径最小2.5cm,最大7.0cm。 1.2 方法 采用SM—92M微波妇科治疗仪,微波输出功率50W。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以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在小阴唇内侧囊肿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稍偏粘膜侧以针状探头做一纵形切口划痕,长度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