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在慢性肝炎时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由乙,丙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肝炎中有部分将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并具有可逆性,所以如何早期诊断及逆转肝纤维化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是保护肝功能的重要一环^[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慢性肝病病变程度最可靠的方法。但肝穿刺具有创伤性,病人不易接受,在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所以寻找非创伤的诊断方法是国内外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无创伤检测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代谢产物通常是首选的血清标志物,我们选择了126例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穿刺活检的同时,检测其外周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并以30例正常人血清该类指标作为对照,比较这四类指标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为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检测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清HA、PⅢNP、LN、Ⅳ-C及PLD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理基础,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是以肝穿刺为“金标准”。因此,如何寻找一种非损伤性诊断途径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颇为活跃的一个课题。本文根据近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了16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尾肽(PⅢN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脯肽酶(PLD)的测定结果,目的在于比较、探讨这些指标在诊断肝纤维化时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及 Ⅳ型胶原(Ⅳ-C)等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肝细胞癌和64例肝炎肝硬变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C的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病人这四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四项指标均有明星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上述四项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对180例慢性肝病患者分别采用RIA测定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 结果表明, 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是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四项联合检测是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无创伤性的、相对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测定114例不同病因肝病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Ⅲ型前胶原(PⅢN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同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纤维化分期,分析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ALB、GLO、PLT、PT、PⅢN P、HA、Ⅳ-C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有统计学差异,而且PLT与ALB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T和GLO与肝纤维化时间呈正相关,血清PⅢN P,HA,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中,血清ALB、GLO、PT、PLT、PⅢNP、HA、Ⅳ-C与肝纤维化的进展有关。PT及PLT在诊断肝硬化时有指导意义,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判断上有一定意义但是价值有限。不论何种病因,血清PⅢNP、HA、Ⅳ-C更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66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尾肽(PⅢNP)、层粘蛋白(Ln)与Ⅳ型胶原(Ⅳ-C)。结果是:HA、PⅢNP、Ln在各型肝病人中血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IV-C在除急性肝炎组外的其余各组血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HA、PⅢNP、Ⅳ-C的含量,慢活肝、肝硬化组的病人高于慢迁肝组的病人(P<0.01)。肝硬化组病人Ln高于慢迁肝组病人(P<0.05)。HA、PⅢNP、Ⅳ-C、Ln与SB、ALB有相关性,而与ALT无关,慢活肝组病人PⅢNP平均值高于肝硬化组的病人。提示这些肝硬化指标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上有实用意义,似乎PⅢNP更能功态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但这些肝纤维化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受肝细胞损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ELISA测定正常人群及肝病患者的TPO水平,肝纤维化指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在慢性肝炎[(120.41±99.73)pg/ml]轻、中、重组,肝硬化[(125.84±100.40)pg/ml]与正常人群[(144.18±48.01)pg/ml]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18例)的ⅣC与TPO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17,P〈0.05),其余各组HA、LN、PCⅢ、ⅣC与TPO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O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而肝硬化患者TPO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Ⅳ型胶原和Laminin在人体慢性肝病和肝癌中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膜中Ⅳ型胶原(CoⅣ)及Laminin(LM)在人体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HCC)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11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和30例人体HCC组织进行了CoⅣ和LM的免疫组化检测,系统地观察基膜成分在正常、慢性肝病和肝癌中的形态和数量的改变,行半定量计数,对其结果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正常肝窦无LM的表达,CoⅣ沿窦壁呈断续弱阳性表达,慢性肝病时可有少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肝纤维化是一个慢性的渐进性的过程 ,其改变程度对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选择抗肝纤维化药物及快捷方便地对其疗效进行科学评价有重要意义 ,目前采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和血清学诊断三种。影像学诊断 ,主要是B超和CT ,在临床应用广泛 ,但只能在肝纤维化晚期 ,发生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时才能出现异常图象 ,不能作出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指标虽是肝组织活检 ,但其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肝穿刺的盲目性 ,取材不够 ,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的取样误差 ;虽属于微创检查 ,但多数患者仍有顾虑不愿接受 ,且不能反复取…  相似文献   

10.
南燕  王晓红  张卫光 《解剖学报》2006,37(5):599-601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性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环节。许多因素如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病都可造成慢性肝损害,又都可导致肝纤维化。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内ECM大量生成并在肝脏内沉积,它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肝纤维化是肝脏受损后,伴随组织修复纤维组织在肝组织中的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初期为可逆性,此时如积极治疗,可阻断其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故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肝脏结构和保护肝脏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1.
检测层黏连蛋白双mAb夹心ELISA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病通常发展为肝纤维化,常规实验室检查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几乎毫无参考价值。肝组织活检对肝纤维化诊断是金标准,但因其具有创伤性,很难作为临床常规检查和动态观察。最近十几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慢性肝病的血清学研究,希望能找到良好的无创伤性血清学指标来替代肝组织活检。血清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6例慢性肝病患者C-Ⅳ、IL-6、表皮生长因子(EGF)等肝纤维化指标含量测定,旨在探讨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探讨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的临床指标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Galatubas、Brosset、万谟彬等分别对血清PCⅢ、PLD、HA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报道。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中三项指标,讨论了PLD/PCⅢ与肝一纤维化的关系,旨在综合研究肝病患者体内胶原的合成降解及沉积动态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14.
血清及腹水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血清及腹水中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探讨其在血清及腹水中的变化关系,进一步阐明三项指标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中的意义,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通常发展为肝纤维化,常规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性差,且特异性不强.因此,建立一种可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的方法尤为重要.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指标之一[1,2] .因此,我们采用两株抗COL Ⅳ的单克隆抗体(mAb),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于临床检测血清COL Ⅳ水平的双mAb夹心ELISA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肝剪切波速及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在肝纤维化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35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组),其中男性179例,女性56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6.3岁.40例健康对照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2岁.先进行肝剪切波速和抽血实验室检查,然后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剪切波速及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在评价肝纤维化分级之间的关系.并将检查结果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235例慢性肝病患者有215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除F0级肝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F0级之间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肝病各分组剪切波速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高而波速增快;且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亦随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肝剪切波速及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肝纤维化患者的病理分期有良好相关性,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脯氨酸肽酶(PLD)、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本文对103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这几个指标的代谢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中23例肝活检患者中这些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活肝(CAH)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PCⅢ、CN、HA和PLD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慢迁肝(CPH)和急性肝炎(AH)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血清PCⅢ、LN、HA和PLD的异常高值趋向性地向LC和CAH集中,其升高的方向及程度与肝损害和肝纤维化发展的方向及程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相关分析亦发现肝活检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其血清PCⅢ、LN、HA和PLD水平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清PCⅢ、LN、HA和PLD等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肝病的慢性化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且较少受肝细胞损伤性因素影响。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方面,HA和LN似更优于PCⅢ和PL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学、肝内Ⅳ型胶原(CIV)免疫组化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104例CHB患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肝内CIV免疫组化检测及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IV、PC Ⅲ及HA)的同步检测。结果慢性乙肝肝内CIV及血清CIV、PC Ⅲ和HA检测值均随肝病理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经相关分析,其r值分别为0.995、0.985、0.980,P均〈0.01。结论①肝内CIV与血清CIV、PCⅢ、HA检测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指标:②CHB患者肝窦内CIV的检出,为血清CIV的检测提供了病理学的证据;③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我们对49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了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以及Ⅳ型胶原(Ⅳ-C)等,同时对其肝组织进行了LN、Ⅳ-C、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细胞角蛋白(CK)等免疫组化研究。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及急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各项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Ⅳ-C升高明显,重度(S4)患者显著高于轻度(S0~2)患者(P<0.01)。肝组织a-SMA、Ⅳ-C、LN的表达亦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明显。作者认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20.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各型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联合检测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 IV)、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43例肝病患者的LN、C IV、HA、PCⅢ,同时与41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结论:血清LN、C IV、HA、PCⅢ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