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髌腱是人体膝关节伸膝装置中强大的腱性组织,该肌腱损伤多由创伤所致,自发性髌腱断裂临床罕见,容易发生漏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 也有研究认为可发生在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如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肾炎、喹诺酮类抗生素应用、尿毒症、痛风等[1-2].尿毒症合并双侧自发性髌腱断裂临床更为罕见.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骨科于2018年6月5日收治1例双侧髌腱自发性断裂的尿毒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功能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髌腱断裂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罕见损伤, 通常伴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 首诊时易被漏诊而延误为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 明显增加治疗难度。仔细的临床评估结合MRI检查、膝关节镜手术的应用对于此罕见损伤的及时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笔者报告1例左膝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患者, 探讨采用Ⅰ期半腱肌转移加强修复联合膝关节镜重建技术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临床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10月至1998年2月间,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骨-髌腱(中1/3)-骨-髌前筋膜-股四头肌腱瓣重建前交叉韧带32例.术后实施积极的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26例、7~9年(平均8年),Lysholm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7分,Noyes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14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230分,患者对手术的主观评价满意度平均为86%(70~99%).运动员患者术后第6个月恢复正式训练、比赛.16例术后(平均20个月)在行内固定物取出时进行了关节镜检查,重建韧带外形及张力良好.术后再伤导致人工韧带断裂1例,1例出现明显异物反应取出人工韧带.结论: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可采用快速康复程序,康复快,运动员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训练与比赛.提示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行,适合复合韧带损伤患者和期望迅速恢复运动训练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急性髌腱断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急性髌腱断裂的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978~ 2 0 0 1年本所收治的30例患者 (31例膝髌腱断裂 )的受伤机制、治疗及恢复情况。结果 :31例髌腱断裂中 ,直接暴力伤 6例 ,间接暴力伤 2 5例。断裂位于腱止点处 2 2例 ,体部 9例。 2 3例患者修补髌腱的同时进行了减张。术后早期开始屈膝练习。 2月去减张时屈膝可至 90~ 130度。术后效果满意 ,单纯髌腱断裂者术后 6~ 12月 (平均 10月 )恢复到伤前运动强度。结论 :急性髌腱断裂后早期诊断、减张缝合及术后早期康复活动对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很有利。  相似文献   

5.
髌腱损伤主要见于运动员,但非运动员外伤性、病理性及医源性的髌腱损伤也日渐增多,合并其他病变时常因漏诊延误治疗,影响膝关节功能,故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影像检查时常规X线平片和CT检查难以显示,MRI成像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以清楚显示髌腱,准确诊断髌腱损伤并发现其并发症,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联合损伤(Ⅲ度膝关节外翻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关节镜下同时联合重建ACL、PCL并修复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关节囊,8例交叉韧带重建材料来源于自体双侧髌腱中1/3骨-腱-骨结构,8例采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交叉韧带重建的同时进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的修补。术后佩戴可调式卡盘支具3个月,并给予严格的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主观感觉以及膝关节稳定程度恢复良好,均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比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时间短,效果更好,没有发现明显的排异反应和感染传染性疾病的现象。结论1期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联合损伤,使用安全,效果满意;同种异体髌腱是重建物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来源,效果优于自体髌腱移植重建。  相似文献   

7.
骨腱结合部损伤及其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骨腱结合部损伤部位及其原因骨腱结合部(肌腱在骨的附着部位,bone-tendonjunc tionorinsertion)损伤是运动员常见损伤之一,局部的长期超负荷牵拉与疲劳性骨折相似的损伤部位未得到充分的时间修复是主要原因[1],其多发部位有髌腱、肩袖止点、跖肌腱和跟腱等处。髌腱骨腱结合部的损伤病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急性撞击性损伤;另外一类则是慢性损伤,即髌腱末端病。末端病(Enthesiopathy)是指腱或韧带止点部因劳损而引起的组织变性改变[2]。运动训练中有许多起跳、半蹲位防守或者移动动作,给髌腱带来了沉重负担。髌骨骨腱结合部劳损是跳高、篮…  相似文献   

8.
<正>末端病是肌腱等附着在骨上的末端区发生的劳损性变性疾患。此病好发于运动员下肢(髌腱和跟腱末端病等)及上肢(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末端病等)部位,常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末端病的治疗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末端区发生劳损变性后骨腱结合处肌腱断裂,骨骼肌产生  相似文献   

9.
曾可培  杨利  袁艺  赵珂  王运平 《武警医学》2003,14(6):344-346
 目的观察"带与不带血管蒂的骨髌腱(PT)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早中期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A组)行带血管蒂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B组)行不带血管蒂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前抽屉试验评分均高,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带血管蒂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再次关节镜的观察了解前交叉韧带重建对髌股关节软骨的影响,以及应用自体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髌股关节软骨影响的差异。对象与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2月间有63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因要取内固定物再次入院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检查,其中取自体髌腱组103例,取自体腘绳肌腱组528例。分部位、程度记录两组患者重建前后两次关节镜检查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取髌腱重建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关节镜检查共发现59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再次关节镜检查共发现新增56处软骨损伤,其中新增髌骨软骨损伤28处,新增滑车软骨损伤28处。平均每例患者增加0.54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增加的软骨损伤程度以2度损伤为主。528例取腘绳肌腱重建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关节镜检查共发现265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再次关节镜检查共发现新增263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其中新增髌骨软骨损伤107处,新增滑车软骨损伤156处,平均每例患者增加0.50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增加的软骨损伤程度以2度损伤为主。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各部位软骨损伤程度的加重在取髌腱组和取腘绳肌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增多与加重,以2度软骨损伤增多为主,取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与取腘绳肌腱重建相比并不会增加更多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11.
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严重损伤,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16例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LAB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重建术,同期随机选择24例自体骨-髌腱-骨(B-PT-P)部分髌韧带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后的康复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及预防骨关节炎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大量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大部分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康复的介入有利于术后康复效果;术后康复方案的进程需要根据患者性别、职业、自身功能情况、合并的其他损伤、康复目标来制定;术后康复中,股四头肌的激活训练、双侧腘绳肌的平衡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运动员的心理和认知重建等尤为重要,也是运动员重返赛场的必备因素;目前对于运动员重返赛场的标准评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包括身体功能、心理自信、认知功能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髌骨双骨道及界面螺钉固定游离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30例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关节镜辅助下行内侧髌股韧带(MPFL)双束解剖重建,移植半腱肌腱,髌骨固定方式采用改良双骨道及界面螺钉挤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30例手术后均无再脱位,髌骨运动轨迹正常,关节活动无受限,恐惧试验阴性,未发生髌骨骨折,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及外侧髌股角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采用改良髌骨双骨道及界面螺钉固定技术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方式简单、损伤小、腱骨结合处固定良好、髌骨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中,横切口取腱和纵切口取腱的优缺点。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行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病例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横切口取腱32例,纵切口取腱32例,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疤痕面积、隐神经髌下支受损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方向取腱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全部恢复正常,且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横切口取腱手术平均时间较纵切口延长11分钟;横切口长度(5.0cm/m±0.25cm/m)显著短于纵切口(5.8cm/m±0.16cm/m),其疤痕面积(2.32cm2±1.75cm2)显著小于纵切口(7.05cm2±2.75cm2);横切口取腱患者无明显跪地痛表现;横切口取腱患者隐神经髌下支受损率为81.3%(26/32),而纵切口取腱患者为87.5%(28/3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下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横切口取髌腱与纵切口相比,手术难度较大,但术后疤痕小。关节功能不因切口方向选择有任何影响。两种切口方向取腱,隐神经髌下支损伤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PB)、四股腘绳肌腱、异体骨-髌腱-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获得完整随访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59例,按照移植物不同分为3组:自体腘绳肌腱组、自体骨-髌腱-骨组和异体骨-髌腱-骨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结果:三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三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自体骨-髌腱-骨组髌前疼痛发生率为13.89%,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和异体骨-髌腱-骨组(P<0.05);异体骨-髌腱-骨组术后需行关节穿刺病例的比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和自体骨-髌腱-骨组(P<0.05),异体骨-髌腱-骨组有1例发生严重感染。结论:三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相近,均可以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选择的移植物;若考虑患者髌前疼痛及感染等情况,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有优势。三种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为单侧伤,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材料,等长重建、挤压界面螺钉固定,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术后评估方法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获得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所有病例术前打软腿、关节交锁、弹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改善。随访X线片均示骨道愈合。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定位准确、固定牢固、减小手术创伤 ,能够早期功能康复 ,于 1997年 11月开展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至 1999年 4月共治疗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7例 ,近期观察效果良好。结果表明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 ,骨道定位准确 ,能够做到等长重建。应用自体髌腱 (中 1/ 3)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 ,两端带有骨块 ,重建的韧带最终可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 ,是较为理想的自体重建材料。根据实践 ,结合具体病例 ,介绍了膝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射频处理髌腱腱病的疗效。方法:21例接受关节镜下射频治疗的顽固性髌腱腱病患者,术前均表现为膝前痛,主要集中在髌骨下缘,根据Blazina的分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Ⅲ级。记录患者术前术后VAS及Tegner活动评分,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髌腱腱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5.4个月,患者VAS得到显著改善(术前6.6±1.8,术后1.5±1.7,P<0.05),Tegner活动评分显著提升(术前4.4±2.9,术后7.9±1.6,P<0.001)。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髌腱腱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前痛症状,极大地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5年3月间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取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CL重建术中取腱切口方向为纵行者35例,斜行者25例。术后取钉时间9~31个月,平均14.5±4.72个月。测量手术切口疤痕长度。令29例存在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将障碍区域标出,测量其面积,并做相应的象限分析。解剖15具尸体的膝关节,测量其隐神经髌下支与鹅足腱上缘的距离。结果:纵行切口组与斜行切口组手术切口疤痕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纵行切口组皮肤感觉有障碍者23例(65.7%),斜行切口组6例(24.0%),纵行切口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小腿皮肤感觉障碍(P<0.001)。尸体膝关节解剖结果显示隐神经髌下支走行与鹅足腱上缘近似平行(由内上至外下),二者之间距离平均为0.6cm。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纵行切口取腱较斜行切口更易损伤隐神经髌下支,术后患者易出现患肢小腿皮肤感觉障碍。术前有必要告知患者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是ACL重建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跳远运动员,男性,19岁,专项训练年限5年,二级运动员。2010年6月15日参加比赛左足踏步屈膝起跳时突感左膝关节剧痛,当即不能站立和行走,被诊断为"左髌腱断裂"并给予石膏托固定,第2天至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查体:左膝肿胀,双膝眼、髌上囊饱满,髌骨上移。左膝被动屈曲30°位髌腱无张力感且可触及凹陷感,局部压痛。浮髌试验、直抬腿试验、伸膝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