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BAE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BAE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2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颅CT检查,并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组BAEP异常率77.3%,CT异常率81.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BAEP异常以中枢型为主。结论:BAEP为Hl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HIE新生儿与20例正常分娩新生儿进行BAEP检查并分析比较。结果:22例HIE新生儿中BAEP异常16例,异常率73%,经治疗后复查,仍有3例仍然异常。结论:对HIE新生儿进行BAEP检测,可了解患儿的外周听神经和脑干功能活动的变化,对于指导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也是评定患儿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颈CT检查,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患儿BAEP异常率69%,CT异常率88%,二者差异无显著(P>0.05),BAEP异常以中枢型为主。结论:BAEP为HI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脑瘫儿的EEG与BAEP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9例脑瘫儿EEG、BAE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EEG、BAEP检测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果:EEG正常14例(35.9%),异常25例(64.1%)。BAEP正常8例(20.5%),异常31例(79.5%)。结论:BAEP异常率较EEG异常率高,说明BAEP对脑瘫儿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AEP技术对5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进行研究。结果:BAEP检测总异常率达86%。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异常率62%(18/29),表现内耳型10例(34%),脑干型19例(66%)。突发性耳聋(SHL)异常率100%(13/13),表现为内耳型11例(85%),混合型2例(15%)。前庭神经元炎5例,BAEP检测均正常。美尼尔氏病异常率33%(1/3),表现为内耳型异常。结论:BAEP可全面反映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况,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诊断青年人脑干早期受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9例初诊时影像学结果正常而BAEP检测结果异常的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3~6个月复查时的BAE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 BAEP检测复查结果显示:5例(10%)恢复正常,9例(18%)好转,31例(63%)无变化,4例(8%)加重;②4例BAEP加重患者复查CT 结果显示2例脑干腔梗,2例正常;③2例BAEP检测结果加重并CT 结果改变者均为有高血压、高血脂病、且家族史有不良生活习惯者。结论:BAEP检测结果作为脑干早期受损的较敏感指标,提示在某些病例中或更能早于影像学反映脑干早期受损状态;脑干早期受损病例的BAEP检测异常结果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7.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EEG与BAE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LQWY-N型脑电图仪和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对本院141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EEG、BAEP检测.结果:EEG正常88例(62.4%),异常(含界线)53例(37.6%);BAEP正常49例(34.8%),异常92例(65.2%).结论:EEG和BAEP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118例,异常者100例占84.75%。主要表现为Ⅰ波的异常(内耳型);Ⅲ、Ⅴ波的异常或各波峰间潜伏期的延长(脑干型)或以上两型损害兼而有之(混合型)。异常率显著高于CT,BAEP检查可弥补CT扫描的不足。胞二磷胆碱与乙酰谷酰胺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聋(哑)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美国VIKING IV型肌电/诱发电位系统对94例聋(哑)患儿进行了BAEP检查,并调查了氨基甙类抗生素注射史。结果:62例(66%)可能与注射氨基甙类抗生素有关,BAEP异常134只耳(71.3%)。结论:BAEP有助于判断聋(哑)患儿的残余听力。  相似文献   

11.
对127例轻型头部外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BAEP异常70例(55%),主要表现为:Ⅰ—Ⅲ,Ⅰ—Ⅴ峰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Ⅰ—Ⅲ>1。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63例行颅脑CT检查,异常10例(16%)。随访9例,BAEP恢复正常3例,无变化6例,BAEP的恢复一般需10周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轻型头部外伤患者,存在有脑功能的损伤,BAEP是评价脑功能损伤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VBI性眩晕患者的BAEP,TCD,CDF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TCD,CDFI检测。结果:VBI患者上述三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70%,79%,82%。BAEP提示:内耳型8例,脑干型31例,混合型7例。TCD提示:单血管流速异常30例,多血管流速异常22例;低流速38例,高流速14例;伴有阻力指数(RI)异常22例。CDFI提示:单侧异常33例,双侧异常21例,既有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又伴有血流参数异常的36例,单纯血流参数异常的18例。结论:此三项检查均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助于VBI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VEP、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MS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9例(40.9%),SEP异常12例(54.5%),异常中VEP有53.3%、BAEP有44.4%、SEP有58.3%的患者,临床有相应症状。结论:VEP、BAEP、SEP的检测有助于MS诊断以及亚临床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_(300)、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0例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测验,并做了头颅CT和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3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结果: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心理测验,韦氏法智力低下率为76%,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1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20%,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为40%,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率为71%,正常对照组四种诱发电位的正常率是100%。头颅CT结果与亚临床肝性脑病无关。结论: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中是异常的。事件相关电位更为敏感,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颅内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足月儿HIE为HIE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HIE亚组,以同期住院的非HIE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生后第1~7天检测血清NSE水平,采集急性期和急性期后至36月龄的头颅CT检查信息,探讨NSE对颅内结构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HIE组107例(轻度HIE亚组34例,中度HIE亚组41例,重度HIE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入分析。@HIE组和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分泌趋势,以生后第2天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各时点血清NSE水平中度和重度HIE亚组均高于轻度HIE亚组和对照组(P均〈0.05)。②急性期头颅CT轻度异常21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29例。以生后第2天血清NSE水平49.8ng·mL-1预测HIE组急性期头颅CT严重异常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6.0%。③HIE组存活99例,89例具有头颅cT随访资料,cT异常40例(40.9%),生后第2天NSE水平45.7ng·mL。预测急性期后36月龄内头颅CT异常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9.3%。结论中重度足月儿HIE生后2—5d血清NSE水平与急性期和急性期后头颅CT的异常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