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包扎、肋骨牵引和内固定治疗对连枷胸犬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连枷胸犬胸壁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用Beagle犬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包扎治疗组)、C组(牵引治疗组)和D组(手术固定组),每组6只,建立大面积(15cm^2/kg)浮动胸壁动物摸型。用MPA动物肺功能记录仪、血气分析、胸腔置管等观察犬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剩余碱(BE)及胸膜腔内压(IPP)等变化,比较胸壁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固定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浮动胸壁模型完成后,均出现反常呼吸,胸膜腔内压负压绝对值减小(P〈0.01),RR、Raw明显升高(P〈0.01),Vt、VE、PaO2、CL下降(P〈0.05),PaCO2、SaO2显著下降(P〈0.01),BE无统计学意义(P〉0.1)。与A比较,B组IPP、Raw、RR显著升高(P〈0.01),Vt、VE显著减少(P〈0.01),PaO2、PaCO2、SaO2、BE、CL均无统计学意义(P〉0.1);C组Vt、Raw显著升高(P〈0.01),IPP、PaO2、PaCO2、SaO2、BE、CL、VE、R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E升高(P〈0.05),PaO2、PaCO2、SaO2、CL、Vt显著升高(P〈0.01),IPP负压值加大(P〈0.05),RR显著减少(P〈0.01),BE、Raw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大面积浮动胸壁的病理改变以胸腔容积减少为基础,胸壁加压包扎无治疗效果,甚至加重低氧。肋骨巾钳悬吊牵引固定虽可增加潮气量,但对连枷胸缺氧内环境的改善效果不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改善大面积浮动胸壁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综合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损伤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3例连枷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行气管切开25例,肋骨牵引30例,胸骨和肋骨内固定28例,机械通气治疗30例,非手术固定治疗45例.结果 治愈93例(90.3%),其中80例(77.7%)肺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0例(9.7%).结论 在创伤性连枷胸患者中,肺挫伤和反常呼吸运动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呼吸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以镇痛、恢复胸壁稳定性、人工呼吸机辅助治疗、积极治疗肺挫伤及合并伤的综合治疗策略是促进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康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0年~2009年收治的46例连枷胸伴肺挫伤的临床资料。治疗分组:A组(牵引治疗组)12例、B组(包扎治疗组)13例、C组(手术固定组)21例。C组治疗方法包括在胸腔镜指引下行止血、肺修补及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A组比较,B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增高(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1),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低(P0.05),疼痛指数下降(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死亡率无影响。总体上,手术内固定优于牵引治疗和包扎治疗,而包扎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51例连枷胸院前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枷胸患者伤情特点及院前救治策略。方法收集北京急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1例连枷胸患者资料,分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51例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交通伤20例(39.2%),坠落伤9例(17.7%),工伤9例(17.7%),其他13例(25.4%)。院前紧急情况下给予徒手固定胸壁+气囊面罩正压通气较为理想,转运途中给予胸部外固定+机械正压通气为最佳急救方式,两种方式使得伤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呼吸及预后与单纯包扎固定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院前对连枷胸需紧急救治,且根据不同的时段选择相应的急救措施,为后期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连枷胸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回顾了连枷胸伤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指出胸廓不稳定所致的浮动胸壁和肺挫伤是产生低氧血症及连枷胸伤员呼吸功能障碍的两个重要原因.由此应加强对胸廓稳定、肺挫伤、有关并发症及合并多发伤的处理.在控制浮动胸壁时,选择镍钛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等材料进行手术内固定,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复合伤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胸壁畸形、迟发性血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肺功能手术组限制性通气障碍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行胸部手术内固定可减少连枷胸引起的并发症,内固定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连枷胸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枷胸的优化救治方案,降低肺功能损害,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连枷胸病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巾钳肋骨悬吊牵引和(或)呼吸机气体内固定]13例,手术内固定组22例。手术组除行止血、肺修补等处理外,还采用“钢丝+克氏针”或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结果(1)治愈率97.1%(34/35),保守组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2)手术组与保守组ISS值(25.7±6.9VS29.8±8.5)、双侧肋骨骨折数(11.8±3.5vs9.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大量血胸发生率手术组明显高于保守组(40.9%vs7.7%)(P〈0.05),呼吸系统并发症及胸廓畸形发生率手术组显著低于保守组(36.4%vs84.6%,27.3%vs92.3%)(P〈0.01,0.01);需呼吸机支持率手术组(4/22,18.2%)与保守组(3/13,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呼吸并发症(4/16,25%)明显低于“钢丝+克氏针”内固定(4/6,66.7%)(P〈0.05);手术组后遗胸廓畸形均为“钢丝+克氏针”内固定组,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恢复胸廓形态、纠正胸壁软化满意。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尤其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可达到恢复胸壁完整形态,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探讨3种不同内固定器械在创伤性连枷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01-2008-03收治的36例分别采用钢丝+克氏针、镍肽记忆合金环抱器、聚左旋乳酸肋骨钉(PLLA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多发、多段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治疗组间均有可比性(P〉0.05);36例患者中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临床治愈。镍肽记忆合金环抱器和PLLAs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胸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胸壁畸形、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钢丝+可氏针”内固定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严重胸壁塌陷者应行切开复位肋骨内固定治疗,钢丝内固定简单、经济、有效,镍肽记忆合金环抱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矫形更佳、更可靠,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9.
连枷胸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指征、呼吸机的管理,以及连枷胸、肺挫伤与呼吸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连枷胸患者,将其分为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并对两组的损伤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非机械通气治疗38例;机械通气治疗28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机械通气后PaO2、PaCO2及pH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组死亡9例,总体死亡率为14%,其中机械通气组死亡4例(14%),非机械通气组死亡5例(1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效果可靠,但要有一定的应用指征;(2)机械通气的指征为:低氧血症和(或0高碳酸血症,合并颅脑外伤、严重休克,双侧连枷胸,有气道阻塞或反复肺不张;(3)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防治肺部感染是减少住院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连枷胸伴呼吸衰竭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手术组),23例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气管切开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气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方法,通过可靠的内固定迅速稳定胸壁,消除反常呼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疗效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