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尘肺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某科住院尘肺患者78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护理,不给予非药物型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其疾病症状部分、疾病影响部分、日常生活部分、心理状态部分、总分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心理状态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的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的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台州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0月—2019年3月纳入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19年4—9月纳入的6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IPA的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自我效能、遵医性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冠心病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遵医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PA的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和自我效能,改善患者遵医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5E康复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根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5E康复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6.23%,对照组7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呼气流量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5E康复管理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护理模式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自护能力、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00例,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CQI护理模式干预, 两组患者均干预4 w。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营养风险筛查表(NRS)、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营养状况、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NRS营养状态受损、疾病严重度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SF-36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QI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可提高其自护能力、降低营养风险、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远程康复管理模式在肝移植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术的92例患者, 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外随访管理, 观察组实施远程康复随访管理模式, 随访管理期均为半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康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肝移植受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无氧阈、峰值氧耗量、最大运动功率及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模式结合太极拳护理方案对改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心肺功能具有突出表现,有利于加强患者的运动耐力,强化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对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AF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访,并发放康复手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中除睡眠障碍维度外其余得分也均低于干预前,但仅PSQI总分、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并减少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回授式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肺功能、自我效能感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肺康复指导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回授式肺康复训练指导。测量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情况、自我效能感及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授式肺康复训练指导可以帮助肺癌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及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最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某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通气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圣乔治呼吸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癌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参与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干预,干预组实施基于健康参与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质量。结果 患者出院1个月后,干预组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自主通气(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干预组术后恢复质量总分及除心理支持维度外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基于健康参与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肺功能指标,提升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心肺运动康复对居家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心肺功能、睡眠及生命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确诊的95例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心肺康复健康教育,并自行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肺运动康复.比较2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睡眠质量与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CHD)病人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100例康复期CHD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CHD治疗指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干预,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心肺康复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后检测两组病人心功能各项指标,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评价运动耐力,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病人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干预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及6MWD结果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心脏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康复期CHD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的运动耐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配偶参与的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及其配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住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及其配偶共71对,按照不同病区将其分为实验组35对、对照组36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实验组采用配偶参与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运动,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和配偶的总胆固醇、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及配偶的总胆固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及配偶的总胆固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及配偶的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及配偶的中、高水平体力活动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偶参与的康复运动方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及其配偶的总胆固醇水平,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计樱莹  郝建凤  苏敏 《中国康复》2019,34(3):150-154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辅助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COPD的患者共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均予以正规内科治疗及康复专科护理,研究组予以音乐治疗辅助常规肺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肺康复训练干预,2组治疗时间每次45min,每日1次,5次/周,持续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况、睡眠质量。结果:干预12周后,2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无氧阈(AT)、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6min步行距离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2组改良气短(Borg)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定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音乐治疗辅助肺康复训练与常规肺康复训练相比,能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院内心肺康复治疗对于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冠脉搭桥术后住院患者4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康复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后第1天至第14天的早期心肺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相关教育及心理咨询对于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5天以床头肺功能检查评价患者肺功能情况,以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运动耐力,并以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康复组6min步行实验及SF-36量表(P<0.05)评价结果亦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于CABG术后患者而言,早期适当的心肺康复训练有助于肺功能、运动耐力的恢复,是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并最终影响疾病结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康复训练指导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血压控制、用药指导、生活能力训练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肢体康复训练指导。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精神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肢体康复训练指导能有效促进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昕  唐哲  蒋继宗  刘青旭 《中国康复》2023,38(10):595-599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为主导的呼吸康复锻炼对放射性肺损伤患者肺功能、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部放射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行三球式呼吸训练器为主导的呼吸康复锻炼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常规呼吸康复锻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干预30d和90d后,观察组组内呼吸频率、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随时间显著下降(均P<0.05),血氧饱和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理健康(PCS)及心理健康(MCS)评分随时间显著升高(均P<0.05),对照组除血氧饱和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外,其他指数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0d及90d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HAMA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放射性肺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氧饱和度、FEV1/FVC、PCS及M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球式呼吸训练器主导的呼吸康复锻炼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康复依从率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康复训练整体依从性98.0%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研究组SAS(38.62±7.26)分、SDS(39.52±8.35)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社会功能(87.2±10.5)分、精神健康(86.4±13.6)分、一般健康(81.3±12.3)分、躯体疼痛(88.6±12.6)分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2,4,8周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