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54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明 《应用预防医学》2009,15(4):210-211
目的 探讨广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手足口病疫情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 654例临床病例中男女性别为1.8: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组(占94.4%),其中以1~2岁幼儿发病较多(占57.5%);散居儿童(占62.7%)发病高于托幼儿童(占35.4%);病例分布在南宁市12个城区(县)中,其中西乡塘区和江南区占病例数的79.5%;发病时间则全年均有发生,其中2008年病例数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2月;2009年主要集中在3~6月.结论 手足口病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幼儿为主,应重点加强这一人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泰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泰安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泰安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185例,年发病率146.94/10万。呈典型的夏季发病高峰,5-8月发病最多;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幼儿为主;职业分布主要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96.13%;男性高于女性;主要病原体是EV71、CoxA16,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不同的检测月份病原体构成不同。结论 2011-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2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营口市2015年1-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2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6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221例轻型病例(82.46%),42例重型病例(15.67%),5例危重型病例(1.87%);男性155例,女性113例,男女性别比为1.3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比88.0%),其中以1~2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比57.1%);26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来自营口市及周边地区,其中158例来自乡镇,占比59.0%;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5-6月(占比28.7%)和10-12月(占比35.4%);散居儿童发病156例(占比58.2%)高于托幼儿童87例(占比32.5%)。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特别是1~2岁幼儿,发病时间集中在5-6月和10-12月,应及时加强对这一人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该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报告卡信息,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东平县14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累计报告2 254例,年发病率为284.99/10万;一年四季均有发病,5—7月为高发月份,占79.77%;病原学监测以EV71为主,占59.3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发病数为2 137例;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68: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幼托儿童及学生占34.56%。结论手足口病夏季高发,1~3岁儿童最易患病,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病例,早期隔离患者、落实停课控制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2010年荔浦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荔浦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荔浦县2010年1~6月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结合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6月荔浦县共报告手足口病993例,发病率为264.10/10万,重症病例33例,死亡2例。男女性别比1.5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92.75%,其中1~3岁幼儿发病较多,占69.99%。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6月,占97.68%。病毒毒株主要为EV71型肠道病毒。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加强5年以下儿童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8127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通辽市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通辽市2009年1~12月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通辽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127例,发病率为254.35/10万,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为1个月~39岁;男性4951例,女性3176例,男女之比为1.56:1。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儿童,占报告总数的82.21%;散居儿童占报告总数54.72%;全年均有发病,发病的高峰时点为6月21日,高峰期(X±1.96S)为4月4日~9月6日。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与年龄、季节有关,提示我市防控手足口病重点人群是5岁儿童,最佳时间为4~7月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7-2008年房山区手足口病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房山区2007-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8年房山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51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75.13/10万,无死亡病例。患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0岁,主要分布在1~5岁年龄组;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散居儿童(47.35%)和幼托儿童(43.98%)为主;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夏季;病例高发的乡镇主要为人口密集且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该区流行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型。结论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散居儿童,EV71型是近年来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金水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 553例,其中重症122例,死亡1例。高发年龄主要为5岁以下幼儿,共报告3 392例,占病例总数的95.4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7.67%和39.77%。男女性别比为1.53∶1。疫情从3月份开始迅速上升,4-5月份达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中。在122例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60例,占重症病例的49.18%。结论金水区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主要发生在学龄以下儿童,防控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城乡结合部的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德宏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疫情发展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德宏州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德宏州2009-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013例,年均发病率为182/10万,死亡8例(0~2岁儿童)。手足口病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6∶1;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病高峰为4-9月(7,346例,占66.7%),其次为9-12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0~5岁10,613例,占96.37%);82.58%的病例为散居儿童。[结论]德宏州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结合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本辖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重点人群手足口病的防控,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宜昌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08-2015年宜昌市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不同病例构成特点.结果 8年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4 205例,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在54.07/10万~166.80/10万间呈稳定性波动,每年春末夏初及冬季为发病集中月份;病例年龄分布以“1 ~岁”组构成比最大,为79.77% (27 286/34 205);宜昌市西陵区病人构成比最高,伍家岗区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报告主要来自县级医院,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毒分型以EV71型为主.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年龄差异,防控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及时接种疫苗、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