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黄、郁金、莪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社利  安秀群 《陕西中医》2004,25(5):454-456
姜黄、郁金、莪术为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三者均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基源相近,性状相似,很容易混淆。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多有相近之处。为了更好地反映3味药物的特点,现从其植物基源、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试作以比较。1 植物基源 姜黄、郁金、莪术的原植物基源非常相似,均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最早曾以姜黄Curcumalonga L.的根茎作郁金入药。而姜黄、莪术不分,以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Val.、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C.Ling、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C.F.L iang的根茎入药。随着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郁金、姜黄、莪术、片姜黄这四种药材都来源于姜科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及经验鉴别以明晰它们之间相互关系,避免混同。发现郁金的物种来源有四种,其中有三种来源和莪术来源相同,一种来源和姜黄相同。郁金和莪术是药用部位不同;姜黄和片姜黄物种来源与加工方法都不相同,功效主治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3.
莪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莪术属姜科植物,以根茎(莪术)和块根(郁金)入药。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能;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能。莪术(郁金)是广西特产药材,常年种植面积1 500~2 000 hm2,总产量10 000~12 000 t。我们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或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的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含有β-榄香烯(β-elemene)、莪术醇(curcumol)和莪术二酮(curdione)等消炎、抗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复方莪术  相似文献   

5.
6种郁金类药用植物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姜黄属Curcuma 6种郁金类药用植物39份材料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作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用NTSYSpc 2.1软件对谱带作聚类分析。结果:在EST同工酶分析中,蓬莪术C. phaeocaulis、温郁金C. wenyujin、广西莪术C. kwangsiensis、川黄姜C. chuanhuangjiang有它们自己的特征谱带,而川郁金C. sichuanensis和姜黄C. longa有着共同的特征谱带;在POD同工酶分析中,只有蓬莪术和广西莪术有自己的特征谱带。结论:同种植物不同材料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姜黄和川郁金亲缘关系很近,不能通过同工酶将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药用莪术的来源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1].中医药学理论认为,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莪术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成分,其含量约为1%~2.5%,其中有大牻牛儿酮、莪术醇、莪术二桐、α-及β-蒎烯、樟烯、莪术呋喃烯酮、温郁金醇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7.
正交实验法优选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关怀  王地 《北京中医》2000,19(5):45-46
药用莪术的来源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1].中医药学理论认为,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莪术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成分,其含量约为1%~2.5%,其中有大牻牛儿酮、莪术醇、莪术二桐、α-及β-蒎烯、樟烯、莪术呋喃烯酮、温郁金醇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8.
莪术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莪术中富含挥发油,且成分相当复杂,主要为倍半萜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经研究发现,莪术的提取物——莪术挥发油有较好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9.
<正>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根茎。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等功效;主治血瘀  相似文献   

10.
姜黄属的本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考证的结果证明明末以前本草记载的郁金,其原植物为姜黄(Curcuma longa),以根茎入药;姜黄、莪术历代以来一直较混乱,前者的主流品种是根茎黄色的郁金(C.aromatica)和温郁金(C.wenyujin),后者的主流品种是桂莪术(C.kwangsinensis).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和比色测定法对姜黄(Curcuma longa)、温郁金(C.wenyujin)、桂莪术(C.Kwangsiensis)、莪术(C.aeruginosa)和川郁金(C.sichuanensis)等五种植物的根茎和块根的挥发油和姜黄素类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川郁金之外,其余四种植物的根茎和块根的成分基本相似。而不同种之间的差别较大。因此,不同来源的郁金(块根)质量不可能一致,而且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2.
莪术、郁金、姜黄、片姜黄4种药材功效相近,基原有交叉,药材名与植物名又有所重叠,因此关系比较混乱。现从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对以上4味药材进行本草考证,为含这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姜黄、郁金、莪术均从唐代开始入药,唐宋时期同时以原植物性状和药材颜色两种标准划分姜黄属药材,以致明末以前一直以Curcuma longa的根茎为郁金,C.wenyujin或C.aromatica的根茎夹杂老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药材姜黄,药材莪术主流基原则为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的根茎。明清两代转用药材产地及性状来鉴别药材,又因战乱等因素导致交通不便,姜黄和郁金的基原及药用部位发生改变。药材郁金自清起基原转为蓬莪术C.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和姜黄C.longa的块根。药材姜黄清代以后基原转为姜黄C.longa根茎。片姜黄或称片子姜黄,始载于《本草纲目》,基原为温郁金C.wenyujin等的根茎纵切片。药材郁金历代以川产为道地,清代扩大药源更改后逐步发展成川、广(桂)、温三大道地产区;姜黄主生江南,广南诸州及西番亦有,清代基原改变后,也以川产为佳;莪术在两广、江南、蜀川均有分布,历代温州为主流,后发展成著名的道地药材温莪术。经考证得知,民国以前本草郁金、姜黄两味药材未提及过需要蒸煮至透心,仅药材莪术需蒸熟使呈色黑而入血分。但解放后的著作及文献却明确指出3种姜黄属药材均需蒸煮,可能是为了便于干燥,以及经过高温蒸煮后不易蛀虫出发,然与古代有所出入。四味药材多生用,郁金、莪术可醋制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莪术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gyuju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首载于<药性论>,主要产于广西、四川、浙江等地.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莪术酮、莪术醇及β-榄香烯等,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现将其近年来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焦文旭  张浩 《中药材》1990,13(12):19-21
本文报道我国郁金主产区的药源调查及商品郁金的鉴定.郁金主产于四川、浙江、广西三省区,其来源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温郁金、桂郁金及川郁金的块根.通过对全国各地收集到的40余件商品郁金的鉴定,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郁金的主流商品是黄丝郁金、桂郁金及温郁金.  相似文献   

15.
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et C.Linger是一种一株三药用的中药材植物,它的干燥块根作郁金入药、干燥根茎作莪术入药、干燥根茎趁鲜纵切厚片为片姜黄,温郁金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俗称莪术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瑞安,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温郁金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辐射及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为了更好地控制温郁金的质量,笔者现围绕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莪术为姜科姜黄属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和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能.主治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1].  相似文献   

17.
3个品种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孙秀燕  林翠英  刘珂 《中草药》2005,36(12):1785-1787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kwangsin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wenyujing Y.H.Chen et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1]。莪术的主要有效部位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研究表明莪术油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作用[2],《中国药典》2005年版在已有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制剂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莪术制剂,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等。研究中发现,莪术的产地不同,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很大[3],这就给莪术油制剂的质量控制带来了难度。本实验考察了…  相似文献   

18.
向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47-547
十九畏是中医药配伍禁忌的内容之一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对十九畏里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至今仍未见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在丁香项下特别注明“不宜与郁金同用”。莪术、姜黄、郁金 3种药材与原植物较为混乱 ,《药典》及有关专著收载莪术、姜黄、郁金药材共涉及 3 9种次原植物 ,除去重复者外 ,余下 7种植物的根茎部位等作为莪术或姜黄药材药用 ,它们的块根部位均作为郁金药材药用 ,见表。 7种植物来源相同 ,因药用部位不同而药材名称不同。其相同植物的块根 (郁金 )“不宜与丁香同用”,而它们的根茎…  相似文献   

19.
蓬莪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欣  李章万  王道平  莫彬彬  梁光义 《中草药》2004,35(11):1223-1225
莪术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kwangsin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中医理论认为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莪术油及其提取物β-榄香烯对L615白血病细胞有直接细胞  相似文献   

20.
姜黄等4种药材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新文  李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I0001-I0001
姜黄、莪术、片姜黄、郁金4种药材均为来源于姜科植物的较常用中药,它们在原植物上很多互相关联之处,但亦有所区别。为了便于正确使用。特鉴别如下。1姜黄1.1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nma longL.的干燥根茎。1.2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