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识别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环节, 评价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 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氯化氢、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汞、铅、镉、高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83.33%,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2.31%,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的防护应为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石材加工企业的职业危害现状调查,了解深圳市石材加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
方法 随机选择深圳市25家石材加工企业,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深圳市石材加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机溶剂、粉尘和噪声,其中矽尘检出率为88%,其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最高为89.8%,粉尘检测点超标率为88.7%,噪声检测点超标率为76.1%。职业健康检查发现4例尘肺病和8例噪声聋。有机溶剂共检出苯乙烯、甲醇、二甲苯、乙苯、丁酮、碳酸二甲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
结论 深圳市石材加工企业噪声和粉尘危害情况较严重,企业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不足,应采取湿式作业、局部排风和降噪减震等工程防护措施,同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以控制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某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页岩烧结砖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10%≤游离SiO2质量分数≤ 50%)、噪声和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 矽尘总粉尘浓度合格率为28.57%, 噪声声级合格率为21.4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8名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异常, 15名接尘作业劳动者肺功能异常。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 板式给料、双轴搅拌挤出、切坯、砖坯成型、自动码坯(一线、二线)、成型中控为噪声关键控制点; 多斗挖掘和给料为粉尘关键控制点。该项目需加强和重视关键控制点的防治措施, 结合防护设施尽可能地减少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洛阳市某陶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现状,提出合理的防护对策。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噪声、高温、煤焦油、酚、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经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50%,拉渣工、破碎工、压砖工、窑前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球磨工、烘干窑前操作工、烘干窑后操作工、出窑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余工种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5%,破碎工、球磨工、包装工属于噪声轻度危害作业,压砖机工属于噪声中度危害作业。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
结论 陶瓷行业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作业岗位矽尘和噪声危害严重,应采取措施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车用活性炭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 提出职业病防治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进行检测结果分析。
结果 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磷酸、硫酸、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噪声、高温。经现场检测, 粉尘检测合格率为90.91%, 一氧化碳为75%, 高温为0,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
结论 活性炭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粉尘、一氧化碳和高温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企业应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设计, 切实有效地做好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轮胎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状况, 为确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结果 橡胶轮胎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炭黑粉尘、硫黄粉尘、橡胶粉尘)、高温和化学毒物(氧化锌、二氧化硫、硫化氢、溶剂汽油、铬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甲苯、二甲苯、乙苯)。经检测, 粉尘检测合格率为100%, 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为94.5%,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8.1%, 高温检测合格率为0。
结论 橡胶轮胎制造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其关键控制点为炼胶车间密炼机操作, 硫化车间硫化操作, 部件车间压延线、缠绕机、裁断机、上三角胶机操作及钢丝圈涂胶浆操作, 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预防及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 提出相应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乙酸、甲醛、异丙醇、环氧乙烷、丙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氟化氢、二氧化硫、高温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甲醛检测合格率为42.8%, 拉丝操作工和捻丝操作工部分岗位噪声检测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66.7%;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玻璃纤维企业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浸润剂配制和涂覆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加强局部和整体通风, 减少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现状评价。
方法 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该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危害较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苯、正己烷、1, 2-二氯乙烷等。检测结果显示27.7%的化学毒物检测点、45.4%的粉尘检测点、86.9%的噪声监测点, 以及100%的高温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检出3名职业禁忌人员。
结论 该企业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危害, 其检测结果未达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需要有针对性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大型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护现况,分析该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技术对6 670人的在岗体检资料及其职业病危害接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临床医学观察做出体检结论。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苯、正己烷、甲醇、粉尘和噪声等。检测资料显示该企业有4个点的化学毒物(甲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主要集中在粘盘房粘磨盘操作岗位、丝印部磅油房和洗油杯房操作岗位;精磨部检出正己烷;粉尘岗位40个采样点有2个超标,主要在精磨部粘磨房粘磨盘岗位;噪声岗位95个采样点有其中有37个岗位40 h等效A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38.94%。发现职业禁忌证248例,检出率为3.72%,其中噪声作业禁忌204例,接触苯、甲苯作业禁忌44例。检出疑似职业性苯中毒3例。接触噪声和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人数较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应急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企业委托的职业健康检查存在危害因素和接触人群界定不清问题。
结论 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较严重,职业病防护难度大。用人单位需高度重视,科学安排职业健康检查,保障员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制药企业固体制剂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 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发病风险, 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臭氧、乙醇、苯酚等; 检测个体噪声超标率为50.0%, 高温、粉尘、甲醛、臭氧、乙醇、苯酚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混粉、制粒、干燥、压片、胶囊填充、消毒岗位, 发生噪声聋的风险较大, 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