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医院呼吸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180例呼吸科医院感染患者,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呼吸科医院感染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占比为54.4%;50岁以上的呼吸科医院感染患者占比为86.1%;呼吸科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住院一个月内的患者;2011~2014年呼吸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差异显著。呼吸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宣传教育、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等。结论:呼吸科医院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相关,对于医院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8年4月的182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有43例发生肺部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长期卧床情况和冠心病病史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差、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和长期卧床是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与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差、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和长期卧床有关。通过加强病房消毒、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戒烟、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或避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外科病房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相应防范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医院脑外科病房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分析引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并制定相应防范管理对策。就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与2015年7~12月常规管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肺部感染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率为12%(P0.05)。观察组遵医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和基础知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如吸烟史、各种侵入性操作、机体营养不良等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加强环境管理,开展培训教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行营养支持,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率和基础知识掌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4月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和注意无菌操作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王芳 《亚太传统医药》2011,7(7):198-19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堵塞、误吸和侵袭性操作是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和营养支持,减少侵袭性操作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对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护理防治对策。方法:目标性监测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ICU病房的54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8%,其中脑损伤患者居多;医院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致病菌最多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应采取加强ICU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于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0例呼吸科长期卧床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探讨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肺部感染22例,发生率为13.75%:呼吸科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大、长期使用激素、意识障碍以及机体营养不良密切相关,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长期卧床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患者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2127例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医院感染数138例,综合ICU科的发生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是否使用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激素、等都与医院感染有关(P<0.05).结论:尽量减少医护人员的侵袭性操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胸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管理对策和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入住我院胸外科的400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5%;易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72%,胃肠道占14%,泌尿系占12%;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有无使用抗生素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等因素有关。结论:积极采取综合的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完善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制度,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老干部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管理措施,探讨其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60岁以上的患者2163例次,归纳分析其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群分布等信息,探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老年患者属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免疫力下降、长期住院、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病室管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切断污染及感染渠道、提高免疫力、合理用药等措施是预防并控制老干部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医院呼吸科病房的潜在感染因素及其主要的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呼吸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5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医院呼吸科病房的潜在感染因素以及探讨如何进行防范。结果:355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患者37例,感染率为10.42%。引起呼吸科病房内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时间长短、患者年龄、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以及激素使用情况等。结论:医院呼吸科病房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减少或避免呼吸科病房患者发生感染需要依靠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共同配合,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巡查和监督工作,避免少服、滥服药物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领导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使用抗生素,严格进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重视手消毒,重视仪器、设备消毒,加强探视管理,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等均为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管理措施,其中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抗生素的使用为三大重点环节。结果: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降低。结论:加强三大重点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不仅可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调查奉化区人民医院手术室2015年的2000例手术患者,探讨影响奉化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感染意识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果: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住院时间都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采取控制预防感染措施之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由未采取措施前的0.5%降至0.4%。结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密切关注高龄、合并有其他病症的患者,操作过程中减少侵入性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可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妇产专科医院中医院感染特点,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医院108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病历及院感科登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发生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4例,胃肠道感染3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结论: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同批次的医疗器械进行抽样检查,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同时加强病房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妇产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6~12月普外科收治的1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9.04%。肠梗阻手术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8.75%,其次为胃切除术的6.4%。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8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1株。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10cm,III类手术切口、肥胖患者、术中发生失血、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10天。结论:根据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增强感染预防意识,合理使用无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目的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患者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减少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可导致呼吸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将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的5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发生院内感染者设为对照组,共433例;将发生院内感染者设为观察组,共67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14天、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及白蛋白40g/L均为诱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均可诱发呼吸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为有效防范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应严格执行医院防感染规章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在临床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按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吸科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首先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62例首诊非肺部感染住院患者,从住院病历中获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和无院内感染组,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210例首诊非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呼吸科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未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462例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住院时间超过2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均与呼吸科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10例患者的干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诱发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对护理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是预防呼吸科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效果,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科室整体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中心卫生院呼吸内科130例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后,呼吸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从10%下降到2.5%(P0.05);观察组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需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和规范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减少感染传播途径,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监控管理的应用在呼吸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呼吸科13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结合呼吸科的工作特点分析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制定感染监控方面的有效应对措施。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感染监控管理,实施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积极的感染监控管理,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和防范技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