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目的:探究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导痰汤(以下简称中药肺癌方)联合化疗对痰瘀阻肺型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痰瘀阻肺型肺癌患者9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给予中药肺癌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肺癌方联合化疗对痰瘀阻肺型肺癌患者的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思想,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中应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中应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疗程10天。10天后复查胸部X线片或CT片,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炎性指标TNF-α、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可使肺功能早期恢复,缩短ICU住院时间,减轻炎性反应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启膈化瘀汤在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启膈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9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9周时的中医证候积分、卡氏(KPS)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周时,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周时,两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周时,两组CEA、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启膈化瘀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攻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为泻肺的峻剂。主治痰延壅盛、咳喘胸满、肺实气闭的实证。倪宗珈老师善用该剂,随配伍药物不同,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 配千金苇茎汤治疗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其主要病因为外邪侵袭,肺失宜肃而为咳嗽。失治或治疗不当,致邪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62例并发CHF的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HD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30例采用包括休息、吸氧、使用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治疗;B组32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但不用洋地黄制剂),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治疗10日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用二维超声诊断仪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容积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63.3%,B组为87.5%,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B组治疗后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的改善程度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容量降低值均较A组显著(P均<0.05)。A组洋地黄毒性反应发生率达23.3%,B组末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加用黄芪注射液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HD的CHF患者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5例复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42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纳入对照组;另43例患者接受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T显示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涂片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提高复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疗效,提升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C组4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晨起顿服;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80 μg,1次/d,疗程1 a.T组40例在C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7 mg,1次/d,晨空腹口服,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N组).观察T,C组治疗1 a内急性发作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T,C组治疗后急性发作次教、急性发作天数、急性发作期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T组优于C组(P<0.05).(2)T,C组治疗前外周血CD3+、CD4+水平较N组降低(P<0.05),CD8+水平升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C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水平,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组治疗前外周血IgG,IgA,IgM,C3,CA水平低于N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治疗后外周血中IgG,IgA,IgM,C3,C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度体液免疲功能紊乱,使用泛福舒治疗可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肺化瘀汤辅助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痰浊阻肺型喘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1例。2组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肺化瘀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FEV1、FVC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温肺化瘀汤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0.
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值,并记录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t=2.840,P<0.05)、肺不张发生率(x2=4.570,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x2=5.9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癌合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联用吉非替尼与肺癌合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含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血清癌抗原12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贫血、高血压、皮疹、手足综合征)。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更高,CD8+含量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血清癌抗原12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较治疗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CD3+、CD4+、CD4+/CD8+含量[(63.08±5.23)%、(37.52±4.26)%、1.32±0.25]较对照组[(30.03±3.56)%、(37.52±4.26)%、0.84±0.22]更高,CD8+含量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血清癌抗原12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53.42±4.38)%、(16.12±3.93)ng/mL、(30.24±4.38)ng/mL、(50.23±6.48)U/mL、(6.52±3.09)ng/mL]较对照组[(33.28±4.76)%、(21.06±3.86)ng/mL、(59.81±5.18)ng/mL、(78.69±6.76)U/mL、(10.86±3.14)ng/mL]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合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可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与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信迪利单抗+化疗,观察组采用信迪利单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君子扶正汤用于直肠癌围手术期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从2019年5月~12月抽取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君子扶正汤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CEA、CA724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CEA、CA72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低(P<0.05);2组治疗前括CD3+、CD4+、CD8+各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君子扶正汤用于直肠癌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血清CEA、CA724水平,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尽快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CYFRA21-1、CK19-2G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诊断为晚期(ⅢA~Ⅳ期)NSCLC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58.94±12.33)岁,年龄范围为35~72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依据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分为EGFR-TKI组(n=48)、克唑替尼组(n=7)与联合治疗组(n=45),EGFR-TKI组采用EGFR-TKI治疗,克唑替尼组采用克唑替尼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抗原分化簇3(CD3+)、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CD4+/CD8+]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卡氏行为能力状况量表(KPS)评分]。结果 EGFR-TKI组的有效率(68.8%)、疾病控制率(87.5%)和克唑替尼组的有效率(71.4%)、疾病控制率(85.7%)高于联合治疗组[(31.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GFR-TKI组CD3+[(49.67±7.35)%]、CD4+[(42.00±5.17)%]、CD4+/CD8+(1.97±0.51)高于治疗前[(28.73±4.92)%]、[(24.16±3.90)%、(1.30±0.49)],克唑替尼组CD3+[(51.21±7.72)%]、CD4+[(40.79±4.37)%]、CD4+/CD8+(2.01±0.48)高于治疗前[(28.42±4.52)%]、[(23.85±3.73)%、(1.30±0.52)],联合治疗组CD3+[(41.05±6.37)%]、CD4+[(34.52±4.41)%]、CD4+/CD8+(1.67±0.45)高于治疗前[(28.62±5.36)%]、[(23.65±3.66)%、(1.28±0.53)],三组患者的CD8+[(16.71±1.79)%、(15.90±1.93)%、(21.28±2.40)%]均低于治疗前[(26.44±3.20)%、(26.42±3.11)%、(26.32±3.05)%];治疗后,EGFR-TKI组的SF-36评分[(84.26±6.70)分]、卡氏评分[(86.29±7.92)分]和克唑替尼组的SF-36评分[(82.85±5.72)分]、卡氏评分[(87.84±7.28)分]均高于联合治疗组[(67.19±6.33)分、(73.56±8.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控制、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18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20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结果哮喘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25羟维生素D水平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正常组良好控制率最高(37.3%),未控制率最低(32.2%)。不同25羟维生素D水平哮喘患儿呼气流量峰值、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CD4+、CD8+、CD4+/CD8+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0.01),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25羟维生素D缺乏程度的增加,呼气流量峰值、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CD4+、CD4+/CD8+水平不断降低,CD8+水平不断升高。结论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可反映出患儿病情控制情况、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百合地黄平亢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门诊甲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百合地黄平亢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中医症候积分、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4±0.75)分vs(6.46±3.21)分,t=9.6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TC、HDL-C、LDL-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56%vs 75.56%,χ2=7.282,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vs 17.78%,χ2=6.409,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 vs 13.33%,χ2=6.429,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百合地黄平亢汤治疗甲亢,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冷沉淀血浆输注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其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观察组输注冷沉淀血浆。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输注后的红细胞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集血液标本,经流式细胞检测仪测定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CD4+/CD8+,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95.71%)总有效率较对照组(85.71%)显著增高(χ2=4.155,P<0.05)。观察组的输注后的红细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CD8+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仍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溶血性发热、过敏、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沉淀血浆输注能减少输注后的红细胞量,缩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减轻输血后免疫抑制,未增加不良反应率,安全性高,总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桑夏苓术汤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1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桑夏苓术汤。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疾病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1β、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咳嗽、发热、肺湿啰音及憋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夏苓术汤可减轻SAP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缩短疾病改善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