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以往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的改变,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已广泛开展。手术室护士走出手术间,进行术前访视,向病人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护理方面的信息,可减轻病人的恐瞑心理,缓解焦虑,使病人处于一个最佳的适合手术治疗和护理的生理和心理阶段;手术护士通过收集资料及评估病人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以便在术中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结合术后回访,进行人性化关心,可以减轻手术后患者的恐惧、焦虑及术后伤口疼痛的作用,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
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向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对高血压病人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应用,主要从提高护士的素质和调整病人心理、情绪,加强饮食护理及运动疗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可使护患关系融洽,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良好的体现,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也逐渐增多,有资料表明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逐步增多。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健康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心理的治疗在医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临床的治疗、护理以至疾病转归均着重要的影响,它是以护士的“语言”、“行为”、“精神”等来调节病人潜在的积极因素,使患者精神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有利于疾病恢复。结合护理实践从护士素质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影响及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提出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人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重点不只是机械地操作协助大夫完成手术,而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真正了解临床情境,掌握患者实际需求,术前、术中和术后病人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让病人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5.
纪宏菊  纪敏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40-641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历来就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 ,养的主要内容就是指护理。护士负有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服务的对象是人 ,是保护人的生命 ,实行救死扶伤 ,解除或减轻病人疾苦的崇高职业。护士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 ,形成了特殊的职业责任 ,从而产生了科学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因为护理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和病人接触 ,而来治病的病人中 ,由于社会职业、文化素养、病情程度、年龄、性别等不同因素 ,而表现出许多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映。诸如有的病人表现出脾气急躁 ,忧虑多疑 ,情绪低落等等。这就向护理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浅谈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个较强的刺激。据观察手术前病人的心理表现有焦虑、恐惧、紧张、忧郁、悲观、孤独等。手术前的这种焦虑和恐惧心理如果得不到缓解 ,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加重术后情绪障碍或引起并发症。为此 ,手术室护士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护理工作 :1 焦虑心理的护理。由于大多数病人对所患疾病和手术治疗缺乏知识 ,因此 ,焦虑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 ,表现为怕疼痛、出血 ,怕术后并发症或留有后遗症 ,有的担心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等。要解除病人的焦虑心理 ,必须掌握病人的个性特征 ,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了解病人的需…  相似文献   

7.
关艳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77-17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今天,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对病人实施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其中心理护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掌握不同病人对疾病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康复。现将几种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固有的护理内容,它护理的对象已不是病,而是一个具有思维活动的人,现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躯体疾病的护理,首先要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反应,进行分析,制定护理措施,使病人通过心理护理而达到最佳的心理配合治疗。可见心理护理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当一个人被宣称患了病时,他(她)的心理活动便发生了大变化,往往会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分离出来,进入了病人角色。这首先表现为不能按健康时的社会角色期待行事,而将改变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也由于改变了原来的生活形式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其疾病与健康都受者躯体、精神、社会因素的影响。护士必须为病员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护理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外科门诊换药室的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素质的病人,和不同种类伤口换药处置的病人,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消除心理障碍,并可提高伤口处置的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新医改出台,要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这充分说明卫生部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如何真正把基础护理贯彻到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因为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广泛,最经常的护理技术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以及病人治疗效果的好坏。由于护理工作特点,许多基础护理都是由护士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有的还是在病人神志不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消毒是否严密;进行操作时是否三查七对;观察病情是否认真,细致,巡视病房是否及时,这些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这就需要护士①有审慎的工作作用;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③自觉进行道德修养,使之达到"慎独"境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模式向医学—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做为心理因素的主要成分“情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年的护理实践,深深的体会到做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境、稳定的情绪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技能,表现出最佳的护理水平。1保持最佳情绪的临床意义1.1情绪:是人们对观察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的内心表现,最常见的情绪状态有心情、心境、激情等等。人人都有情绪表现,做为一名护士的情绪变化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医护人员稳定的情绪、和蔼可亲的态度、勤奋工作、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不仅能调节治疗的气氛,而且能转换病人的不良心境,唤醒病人治疗的信心,反之带着不良的情绪,就会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后果。有一位胰腺炎患者,由于疼痛难忍,曾怀疑自己患的是绝症,总是心情烦闷,情绪低落,主管护士每天总是面带微笑地到病人身边和他谈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患者解释发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每日查房时主管护士主动跟病人打招呼,渐渐地这位病人从护士身上得到了力量,增强了治疗信心,病情很快好转,由此看来,护士的情绪对病人的身心护理影响较大。1.2最佳情绪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技能的保证,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技术要求高,因此护士必须以良好的心境...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肝癌患者的情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肝病发病大国 ,每年有 30万人死于肝病 ,肝病不仅能造成躯体机能上的改变 ,而且病人一般都有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 ,这些心理反应和状态与疾病的康复密切相关。而慢性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慢性肝炎患者病程长 ,住院时间长 ,和护士接触机会多。而肝癌病人的生存时间短 ,心理表现得更为复杂。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情志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1 情志致病的基本规律“隐由”者的悲痛、忧伤 ;有“宿怨”、“深仇”者极易触发愤怒 ;有“内…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了使患者在术前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本人在外科从事护理工作五年,通过对52例外科手术病人的交往,仔细观察分析,针对术前患者的一些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护士工作在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中,由于手术病人高度集中,各种有创治疗技术的应用,消毒剂、洗手液、手消液等的使用,形成了手术室内特有的生理、物理、化学环境。同时,手术病人护理工作的高强度性使护士经常处于心理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这些不良的职业卫生因素可对护士造成慢性长期的职业影响。因此,为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要加强自身保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自1988~1996年共为12例子宫脱垂病人行经阴手术,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此类病人长期受病痛折磨,手术又经阴进行,往往比较担心以后生殖功能及性生活,因而表现为焦虑、恐惧和不安,护士以关心、体贴的态度及温和的语言和患者交谈,以女性的角色与病人沟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当前医患纠纷,笔者结合目前护理队伍中存在的安全护理问题及防范措施,现综述如下。1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浅在问题认识不足1.1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在护理实践中,确有忽视病人权益现象存在,如有的病人因为诊断、治疗、护理需要把一些个人隐私告知了医务人员,而护士却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话,完全没有意识到其言行已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保密权。1.2传统的护理习惯致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护士为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护理问题,可是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记录,出现大概、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呼吸科患者的特点是老年人较多。大多数老年人常患呼吸道疾病,如果他们长期反复的住院,老年患者会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而表现出情绪低落,这样的低落情绪会对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使他们不积极的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能让他们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切实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其中护士在儿童心理护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方,是患儿心理护理的主导者。如何能够更好发挥护士在儿童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重点讨论的话题。在文章的研究中就对心理护理在患儿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护士在患儿心理护理中的地位及护士开展心理护理过程中的技巧和防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翻身叩背、疾病监护、执行医嘱”等技能活动 ,而是要主动到病人身边 ,开展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这些创造性活动主要是通过护患沟通来完成的。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我们要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适合的感情环境 ,关怀和同情病人以解除病人的顾虑 ,坦率、热情和正确的理解病人 ,帮助他们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从病人一入院 ,一个得体的称谓就象行个见面礼 ,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使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顺畅。其…  相似文献   

20.
马建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50-151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特别是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很多患者在各种妄想观念的支配下,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肇事肇祸,有的甚至有自残行为,有的会处心积虑地袭击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