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27例2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术,术后留管1~3个月,随访3~6个月。结果27例27眼均一次吻合成功,24眼泪道冲洗通畅,3眼部分通畅。结论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术是治疗泪小管断裂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泪小管断裂原因,探讨提高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泪小管断裂患者78例78眼,均Ⅰ期显微镜下经硬膜外导管支撑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吻合,术后3mo拔管,随访至1a,下泪小管均通畅。结论: 泪小管断裂绝大部分为钝挫撕裂伤。显微镜下Ⅰ期吻合是首选和必须的方法,鼻侧断端的寻找、硬膜外导管的确切植入、内眦的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假泪点同样可以引流泪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时效和疗效。
  方法:收集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2009-01/2015-12下泪小管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 A组33例33眼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B组34例34眼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两组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A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44.42±10.66min,B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30.06±6.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P<0.05)。术后6mo冲洗泪道判断手术疗效,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5)。
  结论: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疗效佳。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26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下泪小管断裂23例,上下泪小管断裂3例。均行一期泪小管吻合术。同时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结果 由于硬膜外麻醉导管有一定硬度易插入断裂的泪小管,且对断离的泪小管有一定支撑作用,给泪小管的吻合手术提供方便,有利于泪小管吻合术后的修复。结论 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27眼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用自制弯泪道冲洗针输送尼龙线束于上、下泪小管中,行尼龙线束引导泪小管断端对接吻合术,术后尼龙线留置15~20天后抽出。结果27例2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抽线后随访6~12个月,均无泪溢,冲洗通畅。结论尼龙线束引导泪小管断端对接吻合手术快捷、无副损伤、疗程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经泪囊逆行探通吻合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价下泪小管断裂时经泪囊切开,逆行探查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吻合手术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105例(105眼),先采用直视法、试探法、注液法和上泪小管环钩法等均不奏效时,即改为泪囊切开,经泪囊逆行探查寻找鼻侧断端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后随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例均经半年至5年以上的随访观察,获得解剖复位,自觉不流泪,冲洗通畅者102例(97.14%);冲洗不通者3例(2.86%)。结论:泪囊切开法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把握性大,继而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是疗效肯定可供选择或必须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手术显微镜下联合表面麻醉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使用表面麻醉行泪小管断端吻合的手术疗效。方法:新鲜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伤21例21眼,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吻合术。结果:所选21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8~12wk拔管,随访6~24mo,治愈19例(90%),好转2例(10%)。结论: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易于寻找断裂的断端,操作准确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改良双路硅胶支撑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52眼)泪小管断裂手术,A组25例,采用传统腰麻导管做支撑管,单路插管后行泪小管吻合术;B组27例,采用双路硅胶支撑管置管术,并用改良手术方法吻合泪小管.术后随访3~18月,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治愈率、泪点及泪小管撕裂等3个方面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71.80±36.22)min,完全治愈13例,无效4例,泪点及泪小管撕裂8例.B组手术时间(108.78 ±57.01) min,完全治愈23例,无效0例,泪点及泪小管撕裂2例.B组较A组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其手术治愈率高于A组,泪点及泪小管撕裂率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双路硅胶支撑管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方法简单、实用,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最佳拔管时机。方法: 选取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行泪小管吻合术62例62眼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A,B,C三组,A,B组各21例21眼,C组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泪道硬膜外麻醉导管拔管时间A组为术后1mo,B组为术后2mo,C组为术后3mo。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组A及组B比较,组C患者术后下泪点外翻及泪小管炎的比例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时术后1mo为最佳拔管时机,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又缩短了患者因留置导管带来生活不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的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的病例,及时行上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对泪道充血、积血、炎症者早期应用抗生素滴眼、冲洗泪道、泪道置管等;对泪小管断裂者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术,鼻泪管断裂者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结果 24例随访半年治愈21例,好转1例,共占91.67%。结论 复合性泪道损伤及时进行骨折复位及泪道修复手术,可获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泪道置管与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08/2016-09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74例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泪道探通成功后,A组(46眼)行单泪道置管术,B组(46眼)行环形泪道置管术并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后治愈率61%,好转率22%,B组治愈率89%,好转率4%,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A组发生并发症8眼,B组发生并发症2眼,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泪道置管相比,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泪道激光治疗后置入泪道引流管的疗效。方法:激光疏通泪道后,分别由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硅胶管,由下鼻道捞出硅胶管并打结留置3mo。结果:共治疗1070例,泪溢消失者共518例,泪溢好转者283例,无效者269例,总有效率为71.68%。结论:泪道激光加置泪道引流管可提高泪道激光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路泪道留置引线硅胶管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8-10/2011-09我院收治32例32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双路泪道留置硅胶管,主要评价拔管6mo后泪道冲洗通畅情况。 结果:拔管6mo后治疗有效率为29例(91%),而治疗无效3例(9%)。 结论:采用双路泪道留置硅胶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术后外观及疗效满意,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伟  马鸿娟  哈少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54-2355
目的:探讨泪道支架术后再次梗阻原因.方法:对泪道支架患者523例523眼,术前检查眼部鼻腔相关情况,观察泪道阻塞与相关疾病关系,泪道支架术后平均随访2 a.其中280眼再次梗阻,观察分析再次梗阻原因.结果:泪道阻塞往往继发于结膜或鼻腔黏膜的炎症蔓延.高位阻塞与慢性结膜炎关系密切,低位阻塞与下鼻甲肥大关系更密切.两种支架拔除后再次阻塞都是其失败的首要原因.环形支架术后发生低位梗阻为其再次梗阻的第二位因素.而球头型支架再梗阻第二位因素为术后继发高位泪道阻塞.结论:泪道支架手术安全、简单,门诊治疗方便,但随植入支架时间延长疗效逐年减低.应根据泪道阻塞患者的可能病因、泪道阻塞部位、年龄、治疗情况,制定个性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上下泪小管环形插管和下泪小管顺式插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 下泪小管断裂60例(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行环形插管术,B组30例行顺式插管术。随访2年。结果 术后3月A组再通率为100%。B组插管滑脱4例,下泪点外翻5例,冲洗泪小管不通3例,再通率为90%,溢泪6例。随访2年:A组下泪点外翻1例,冲洗泪小管不通1例,再通率为95.2%,溢泪1例。B组下泪点外翻7例,冲洗泪小管不通6例,泪小管再通率为75%,溢泪6例。结论 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环形插管比顺式插管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王伟  陶海  刘爽  卢玺 《国际眼科杂志》2009,9(5):909-912
目的:研究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中泪道阻塞部位的分布特点,并探讨泪道阻塞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01/2008-03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634例(634眼),取单眼(双眼患者随机选取1眼)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泪道阻塞性疾病问卷调查、泪道探查冲洗及鼻内窥镜检查,对其中泪道探查冲洗不通畅患者进行泪道造影、泪道CT三维重建等检查,明确诊断以及阻塞部位,对确诊的泪道阻塞患者进行阻塞部位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泪道阻塞患者共315例,男女之比为1∶2.2,年龄7~83(平均49.5)岁。41~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各职业中工人所占比例最大。泪道阻塞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鼻泪管上段、鼻泪管下段、下泪小管、泪总管、下泪小点、上泪小管、上泪小点阻塞。泪道阻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眼部炎症、邻近组织疾病、家族泪道病史者泪道阻塞患者的发生率高于无以上因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其中有结膜炎、睑缘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上下泪小管、上下泪小点所占比例较大,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鼻泪管上、下段所占比例较大。结论:泪道阻塞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泪道阻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结膜炎、睑缘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上下泪小管、上下泪小点所占比例较大,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鼻泪管上、下段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7.
张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63-2166

目的:比较采用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7/2018-06在我院诊治的108例108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泪道逆行置管术36例36眼,B组行双套环顺行置管术36例36眼,C组行泪道U形置管术36例36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B组为94.4%,C组为97.2%(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高于B组的5.6%,高于C组的2.8%(P=0.010); A组泪道阻塞复发率为9.1%,高于B组的5.9%,高于C组的5.9%(P=0.029)。

结论: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用于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疗效均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较少,但泪道逆行置管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泪道U形置管术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Worst泪道探针联合改良泪道穿线插管法在复杂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3-01/2021-03-31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复杂性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68例68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患者36例36眼采用Worst泪道探针寻找泪小管断端并联合改良泪道穿线插管法治疗,B组患者32例32眼采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双路插管法吻合泪小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寻找泪小管断端成功率、寻找泪小管断端时间、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术后眼部异物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B组(94%vs 38%),术中寻找泪小管断端成功率高于B组(100%vs 47%),寻找泪小管断端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B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B组(均P<0.05)。术后随访6mo~1a, A组患者术后眼部异物感评分、泪小点撕裂及形态变化发生率、溢泪程度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Worst泪道探针联合改良泪道穿线插管法治疗复杂性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能更精确找到泪小管断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及术后眼部异物感,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自主设计制作一种取材、制作简易的泪道插管圈套器,用于辅助泪道阻塞再通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时协助泪道插管、挂线或扩张器的植入。方法随机选择慢性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急性外伤后泪小管断裂、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阻塞患者206例,其中慢性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者198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阻塞者2例,泪小管断裂者6例;男性38例,女性168例;年龄5~82岁,平均年龄为(48.0±5.8)岁。用自制泪道插管圈套器辅助泪道插管完成泪道挂线,并观察评价其耗时、成功率及并发症。具体方法:用一根内置有钢丝的硬脊膜外导管,将其分成两段,有标记刻度带侧孔的头部一段作为泪道插管;另一段硬脊膜外导管的两端绞合,制成带柄的长轴约为7~8cm、短轴约为5~6cm的类椭圆形环状圈(取名为泪道插管圈套器)。在泪道插管前将泪道插管圈套器的环状段预先从前鼻孔向后部鼻腔插入,使环状段放置于鼻腔至鼻咽部内,再行上或下泪点泪道插管,插入泪道达鼻泪管下鼻道开口以下,穿入预先放置于下鼻道至后鼻孔区域的圈套器圆环中;继之牵引圈套器拉出前鼻孔,将套取的泪道插管牵引拉出前鼻孔;再将丝线固定于泪道插管头端,随后泪道插管逆行退出泪道,丝线即随泪道插管退出而穿入泪道完成泪道挂线术。最后可再与其他各种泪道扩张器连接完成泪道扩张器植入。结果用泪道插管圈套器圈套拉出泪道插管的206例完成泪道挂线的成功率为100%,平均时间92s。自制泪道插管圈套器辅助泪道插管完成泪道挂线术中部分病例有泪道和鼻腔少量出血,全部在5min内自止;术中术后无泪小点及泪小管撕裂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泪道插管圈套器可以简单有效地辅助完成硬脊膜外导管泪道插管、挂线或扩张器植入,使泪道插管、挂线或扩张器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鼻内镜造袋术与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突出的疗效。方法30例(33眼)确诊先天性泪囊突出的新生儿,男性20例(22眼)、女性10例(11眼)。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实施鼻内镜造袋术、B组实施泪道探通术分别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至1年,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结果接受鼻内镜下造袋术治疗组患儿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6。7%,无再手术病例。接受泪道探通术治疗组的患儿治愈率93.3%,并发症发生率20%,再手术率33.3%。结论鼻内镜下囊肿造袋术较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突出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