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心内膜(或心肌)起搏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临床应用经皮穿刺心内膜(或心肌)起搏,术后加强观察与护理。结果应用经皮穿刺心内膜(或心肌)起搏后,20例患者中,起搏成功率为90%(18/20),临床有效率为65%(13/20),复苏成功率为50%(10/20)。结论经皮穿刺心脏起搏,操作简便、起搏速度快、并发症少,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3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电呈电一机械分离或电静止,在胸外按压操作的同时,经深静脉穿刺,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临时起搏器以固定起搏(VVO)的状态下输送电极导管,作右室心内膜起搏,起搏成功后起搏模式改换为VVI型起搏,根据病情及起搏情况随调起搏参数,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自主心跳恢复情况。结果32例中有效起搏24例,占75%,其中9例存活,起搏时间5min-72h恢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窦性心律。15例死于原发病或长时间缺氧的并发症。另8例死于因心脏停搏时间过长人工心脏起搏无效。结论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紧急心内膜起搏配合胸外按压,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自主血流循环恢复,提高CPR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诊科应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目的:以心跳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至本院急诊科治疗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按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实施抢救,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抢救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呼吸心跳停止时间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抢救参与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1.9%(13/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1%(5/31),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科室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其在提高抢救成功率、优化抢救程序、规范抢救措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胸壁针刺心肌紧急临时起搏抢救心跳骤停成功1例东台市人民医院(224200)丁国华,崔世浩采用经胸壁针刺心肌紧急临床起搏,抢救心跳骤停1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8岁。胸闷、心悸、反复晕厥1周于1993年3月28日10时入院。体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急救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自主呼吸恢复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促使生命体征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心内膜(或心肌)起搏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2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临床应用经皮穿刺心内膜(或心肌)起搏,术后加强观察与护理.结果 应用经皮穿刺心内膜(或心肌)起搏后,20例患者中,起搏成功率为90%(18/20),临床有效率为65%(13/20),复苏成功率为50%(10/20).结论 经皮穿刺心脏起搏,操作简便、起搏速度快、并发症少,为抢救心跣、呼吸骤停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经皮穿刺钢丝带钩电极心肌心内膜紧急床边起搏的研究。方法 对 30例不能搬动的心跳骤停患者行经皮穿刺钢丝带钩电级心肌心内膜紧急床边起搏。结果 一般能在 30s内起搏 ,起搏成功率 73 .3 % (2 2 /30 ) ,8例因心脏停搏太久而失效。结论 该方法简便 ,起效迅速 ,效果确切 ,稳定  相似文献   

8.
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在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和在导管室对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各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患者通过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结果 床边急诊条件下由心电图引导的21例患者18例成功起搏。在导管室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16例,全部患者成功起搏,无并发症出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引导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是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有效方法 ,具有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危重、不能搬动的病人及无导管室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9.
经皮胸壁心脏起搏与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经皮胸壁心脏起搏与经静脉心内膜起搏两种临时起搏术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35例心脏停搏或严重心动过缓患者以适当的起搏频率和起搏电流分别行经胸壁心脏起搏和心内膜起搏,同时配合其它复苏措施。结果 经胸壁起搏21例,其中心室夺获且有有效机械收缩14例,仅有心室夺获但无有效机械收缩2例,无心室夺获5例。心内膜起搏14例,均有心室夺获且有有效机械收缩。结论 两种起搏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心内膜起搏技术成熟、可靠、安全,但相对耗时较长,对设备要求高。经胸壁起搏疗效稍逊于前者,但方法简便、快捷、有效、安全,值得推广,实际抢救中应根据病情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抢救59例多种原因导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停搏,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结果59例患者成功起搏43例(72.8%),28例有自主心律患者成功起搏27例(96.4%)。取得良好抢救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简便、可行具有急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