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生长的抑制作用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尼美舒利对QBC939细胞PCNA,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胆管癌增殖,高浓度(200μmol/L)尼美舒利不仅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而且诱导其凋亡。流式细胞仪研究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尼美舒利处理后的QBC939细胞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尼美舒利能抑制QBC93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孔琦  黄强  翟志敏 《肿瘤学杂志》2008,14(4):257-259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尼美舒利作用后QBC939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凋亡的QBC939细胞,流式细胞仪也检测到尼美舒利诱导QBC939细胞凋亡,并随着尼美舒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蛋白水平检测表明尼美舒利促进QBC939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调。[结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表达诱导QBC93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作用的敏感性并研究紫杉醇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为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不同浓度紫杉醇予以干预,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MTT实验,初步研究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动力学予以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胆管癌细胞被紫杉醇明显阻滞在S期及G2/M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能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对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尼美舒利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尼美舒利作用Eca-109细胞后,MTT法测定尼美舒利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Eca-109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尼美舒利(50~400μmol/L)对Eca-10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并诱导Eca-109细胞凋亡,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尼美舒利可降低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尼美舒利可诱导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表达及激活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作用的敏感性并研究紫杉醇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为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不同浓度紫杉醇予以干预,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Mrrr实验,初步研究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动力学予以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胆管癌细胞被紫杉醇明显阻滞在S期及G2/M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能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斑蝥提取物(cantharis extract,CTE)体外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细胞癌QBC939细胞,CTE作用于QBC939细胞48小时,利用CCK-8法检测QBC939细胞增殖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PI染色检测对QBC939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TE显著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处理48小时的IC50为4.16μg/ml。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密度减少,游离变圆的细胞明显增多。AnnexinⅤ/PI双染流式凋亡检测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药物处理组(1.25μg/ml、2.5μg/ml、5.0μg/ml)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2±1.01)%、(15.62±1.88)%、(46.03±4.88)%,与对照组(4.59±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检测细胞周期示,CTE能将QBC939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1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示,CTE处理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降低,相对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家族蛋白Bax和Bid表达增加,而Bcl-2、Mcl-1表达降低,抑制凋亡蛋白家族蛋白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CTE处理组上述相对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E处理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hk1表达无显著改变,相对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Chk1蛋白及p5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相对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E显著抑制QBC939细胞增殖,诱导QBC939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与CTE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同时调节肿瘤细胞周期相关。  相似文献   

7.
卢昕  郑启昌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561-1566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的shRNA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具有互补序列的能够编码短发卡RNA(shRNA)的双链寡核苷酸并构建pSilence2.1真核表达质粒,经稳定转染QBC939细胞后对转基因后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结果:neo基因稳定表达于转染阳性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的QBC939细胞中。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shRNA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抑制survivin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6.2%和61.8%。细胞计数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转染细胞生长速度及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减低(P<0.01)。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显示转染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DNA ladder、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定量研究显示转染细胞凋亡比明显增多。结论:靶向sur-vivin的shRNA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增加细胞凋亡在体外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不同COX-2表达水平的食管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食管鳞癌细胞株EC 109、KYSE 150和TE-1,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观察尼美舒利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结果:COX-2蛋白在EC 109细胞中呈高表达,KYSE 150细胞中呈中等度表达,TE-1细胞不表达COX-2蛋白。尼美舒利在50μmol/L-400μmol/L浓度区间可抑制EC 109、KYSE 150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在400μmol/L时对TE-1细胞有抑制作用。EC 109细胞尼美舒利的IC50值最低,KYSE150次之,TE-1最高。尼美舒利可使EC 109和KYSE 150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但对TE-1细胞无上述作用。结论:尼美舒利对表达COX-2的食管鳞癌细胞有较好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尼美舒利对胃癌细胞BGC823 COX-2、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 《世界肿瘤杂志》2005,4(4):262-264,273,F0003
目的 研究尼美舒利(Nimesulide)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干预作用,揭示其抗癌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率以及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检测尼美舒利对胃癌细胞COX-2、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尼美舒利抑制胃癌细胞的IC50μM/L。增殖抑制率达到80.31%,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100-200μM/L的尼美舒利作用48h后,细胞被阻滞于S期,凋亡率分别为5.69%,10.58%;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凋亡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尼美舒利作用后能降低COX2、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尼美舒利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此作用可能与降低COX2、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Li JY  Yu JP  Luo HS  Yu BP  Tian G  Mei Q  Huang JA 《癌症》2002,21(6):625-629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减少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其化学预防作用在于抑制了环氧全酶-2(COX-2),但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目前3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目的是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SGC7901胃腺癌细胞PGE2释放及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尼美舒利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前列腺素E(PGE2)释放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尼美舒利对SGC7901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减少PGE2释放;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呈剂量依赖性非线型方式诱导其凋亡。结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减少PGE2释放,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SGC7901胃腺癌细胞的增殖,选择性抑制COX-2发挥其抑制人胃癌细胞恶性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和四硫化四砷 (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疗效 ;有机砷美拉砷醇也试用于治疗难治或耐药的白血病患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As2 O3 、美拉砷醇、二硫化二砷 (As2 S2 )和As4S4等砷化物对各种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均有诱导凋亡和 或抑制其生长作用。As2 O3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某些实体瘤Ⅱ期临床研究均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李晓丽 《中国肿瘤》2013,22(4):284-287
[目的]以Web of Science中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分析肿瘤表观遗传学热点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趋势.[方法]从SCIE数据库收录的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文献提取了相关的题录信息和研究关键词,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提取高频主题词,生成共现矩阵、共词聚类.[结果] 2003~2007年的聚类前5类类团分别为肿瘤表观遗传、继承、DAN甲基化、表观遗传过程和组蛋白修饰;而2008~2012年的聚类前7类类团分别肿瘤表观遗传、非编码RNA、DAN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低甲基化、表观遗传过程和组蛋白乙方酰化,说明表观遗传、低甲基化与肿瘤表观遗传、肿瘤表观遗传过程以及组蛋白修饰与肿瘤表观遗传已经成为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学者比较关注的内容.[结论]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目前除了对肿瘤表观遗传过程、印记丢失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外,主要侧重于肿瘤表观遗传学的形成原因分析,具体包括低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组蛋白修饰与肿瘤的发生以及非编码RNA与肿瘤的发生研究.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正由原来单一化、表面化的研究逐渐转向深层次、复杂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袭,早诊困难,确诊时大多数已达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治疗棘手,预后很差;常规化疗药物的作用有限,没有证据显示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已知肝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生、发展和转移与多种基因突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新生血管增生异常密切相关,其中存在着多个关键性环节,正是采用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潜在的靶点。近年来,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正在成为新的热点,而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多吉美)作为代表性药物,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能够有效地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开创了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为了尽快地熟悉了解有关动态,本文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临床上单药和联合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并讨论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药物学体内实验法及体外人癌细胞培养药杀伤法,观察了奥沙利铂抑瘤活性并与顺铂相比较。结果奥沙利铂(9mg/kg-2.25mg/kg,腹腔注射,3次)用药的3组小鼠,在体内接种L1210后,观察30天均无腹水出现,全部存活,达到治愈水平。在相同剂量下(9mg/kg-2.25mg/kg,腹注射,3次)败类沙利铂的毒性明显低于顺铂,每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都高于顺铂组。结论体外  相似文献   

19.
20.
Rec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yperthermia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umor tissue microcirculation. Indeed, this is one of the suggested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heat. Groups of WAG-Rij rat transplanted tumors (rbabdomyosarcoma-BA1112) were ireated with local hyperthermia (Radio-Frequency). Various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8° to 43°C) were used. Animals were subsequently sacrificed at 1, 3, and 24 hours after beating and tumors were subjected to detailed pathological studies fo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heat on microcireulation as well as on tumor cells. The results are indicative of no specific changes in microvasculature up to 40.5°C. A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42°C) vessels show marked dilatation and congestion (?stasis). At higher temperatures (44.5°C) there is massive hemorrhage and necrosis with rupture of vessel walls. The degree and intensity of this process also depends on the interval between heating and time of sacrifice of the animal. Detail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correlation of 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blood flow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their relevance to treatment of cancer pati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