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高血压杂志》2008,16(2):148
近年来,有些报告认为阿司匹林主要应当用于妇女二级预防,而不是一级预防。在女性病人中主要用于老年妇女,有冠心病危险因子的病人,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效果比预防心肌梗死好。该文分析1966-2006年23个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MI)效果,证明阿司匹林预防致死性心肌梗死无效。按性别来分,证明百分之百男性的研究中,阿司匹林对非致死性MI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 1.抗血小板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1)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心肌梗死的疗效 阿司匹林显示出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在80年代后期开展的ISIS-2研究中,17000例病人早期服用阿司匹林162 mg,5周可以降低早期死亡危险约1/4,非致死性再梗死和脑卒中约1/2。综合分析ISIS-2及几项小规模的同类临床试验显示,对AMI病人进行为期数周的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可使严重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或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下降近1/3。其绝对疗效相当于每治疗1 0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减少40例严重心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489例进行随访,通过COX回归方法分析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初级终点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次级终点事件(Ⅳ级心功能及再血管化治疗)的影响。结果:规范服药组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低于非规范服药组(5%∶17%,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次级终点事件规范用药组发生率低于非规范用药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冠心病患者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RR=0.315,95%CI:0.150~0.666,P=0.002),但对次级终点事件无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显示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仅对卒中发生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RR=0.085,95%CI:0.020~0.366,P=0.001),对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无预测价值。结论: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初级终点事件,特别是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益处PHS和WHS是一级预防中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两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健康男性首次心梗发生危险降低44%,使健康女性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24%,并可使健康老年女性双重受益(即首次心梗危险降低34%,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30%),提示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高,阿司匹林治疗的受益越大。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的益处ATC研究是抗栓临床试验协作组针对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所进行的一项权威性的大型荟萃分析。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严重血管事件的联合终点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下降1/3,非致死性卒中…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轻微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发生严重血管性疾病(所有血管原因引起的死亡、非致死性卒中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每年发生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为4%~11%。单纯应用80 mg/d或更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仅能对这类患者提供轻微的保护作用:使严重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13%。在一项试验中,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联合应用双嘧达莫可使严重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降低22%。然而,由抗血栓试验协作组(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对所有抗血小板药物试验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却表明,对于高危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与单用阿司匹林之间并无实质性差别。因此,我们试图更深入地评价双嘧达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方法:对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0例早期予普伐他汀10mg/d,观察治疗后发生梗死反心绞痛,冠心病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情况,并比较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度(PAg)、纤维蛋白原(FG)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应用普伐他汀使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冠心病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PAg、FG、CRP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服用普伐他汀效果肯定。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方法对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0例早期予普伐他汀10mg/d,观察治疗后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冠心病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情况,并比较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度(PAg)、纤维蛋白原(FG)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应用普伐他汀使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冠心病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PAg、FG、CRP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服用普伐他汀效果肯定,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王玉华  鲁国  邓立霞 《山东医药》2007,47(19):124-125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组)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二级预防,结果显示他汀组再发TIA、非致死性脑梗死、主要终点发生率分别为6.52%、2.17%、10.8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单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的24.44%、17.78%、46.67%(P均〈0.05),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1 a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与常规剂量阿司匹林联用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与常规剂量阿司匹林联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8.74%,对照组为18.81%,治疗组比对照组低10.07%(P<0.05).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低3.01%,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组比对照组高, 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胶囊与常规剂量阿司匹林联用能有效地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同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206例,随访≥6个月,以随访6个月和2年的预后分别为近期和远期预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应用Cox生存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42例完成6个月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 6例(11.2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2.82%);93例完成2年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5例(16.1 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8%)。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早期PCI。结论 NSTEMI患者预后不佳,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早期PCI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一项调查女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益处的大型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降低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没有明显的益处,但却对降低缺血性卒中明显有益。2005年3月,这项研究结果在佛罗里达召开的美国心脏学会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发表在NewEnglJMed上。研究人员将39876名年龄≥45岁的健康女性随机分为隔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组或安慰剂组,然后对其初次严重心血管事件(即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心源性死亡)进行为期10年的监测。这项由美国波士顿哈佛布莱根妇女医院心血管内科的Ridke博士主持的研究,旨在评价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阿司匹林的…  相似文献   

12.
调脂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的治疗。Mills等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他汀可使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分别下降10%、20%、18%、26%、14%;Yamanaka等使用韩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资料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线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约2/3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2016年国内专家达成PSCI管理共识,将PSCI纳入脑卒中综合管理体系,通过规范评估、规范诊治、综合管理,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 PSCI概念和流行病学PSCI目前尚无明确定义,多数国家沿用国际诊断标准,将过往无认知障碍而脑卒中后6个月内,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4个认知区域中出现≥1个认知区域下降或损害的脑卒中患者诊断为PSCI。PSCI可以分为PSCI非痴呆(PSCI-ND)和脑卒中后痴呆(PSD)。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 ,而不是心肌梗死。在临界性高血压的死亡病例中 ,致死性脑卒中占4 2 .5%。虽然中国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西方人群 ,但缺血性卒中仍占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的主要部分。中国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 160mmHg ( 1mmHg =0 .133kPa) ,舒张压 <95mmHg]在 60~ 90岁的人群中占6% ,在 70~ 90岁人群中占 2 % ,80~ 89岁人群中占 19%。1988年Syst China协作组开始进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旨在观察抗高血压治疗能否减少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15.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81-581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重要性的认识,规范使用阿司匹林,自2005年起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的组织下,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下,国内40余位著名心脑血管专家参与起草,并经编委会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形成《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可减少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发生的几率,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之一。但是部分患者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这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R)。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可能较其他人群更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仅约10%,而非糖尿病患者可达41%。  相似文献   

17.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临床试验荟萃(meta)分析证实,阿司匹林可减少高危患者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25%,但是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发现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在所有患者中不是一致的,有些患者尽管服用阿司匹林治疗,仍再发血栓事件,人们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正确认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早期筛选抵抗阿司匹林的患者,换用或合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更好的减少临床血栓再发事件,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标  题:1高血压理想治疗研究2高血压理想治疗随机研究的主要结果:强化降压治疗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的作用作  者 1HanssonL.2HanssonL.ZanchettiA,CarruthersDG,etal.  参考文献 1BloodPressure,1993,2:62~682Lancet,1998,351:1755~1762研究的疾病 高血压病。目  的 ①评估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和无症状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以及各种原因的心血管死亡)和3种DBP靶水平(≤90mmHg,≤85mmHg,≤80mmHg)的关系,以及与积极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法令和肠溶阿司匹林用于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的疗效。方法应用统一人群分组对照群组研究的方法,在本院住院和门诊的高龄患者中随机挑选服用阿司匹林(ASA300mg/d)者73例,服用华法令(WFR2~5mg/d)者82例,并随访12个月。结果用药14d后,WFR组患者心绞痛改善率明显高于ASA组(86.6%vs67.1%),P<0.01。随访12个月期间,复合终点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WFR组明显低于ASA组(9.8%vs26.0%),P<0.01。结论华法令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小剂量应用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高危人群中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筛检了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4.2软件对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TPT,HOT,PPP,WHS,POPADAD,JPAD),72 466例患者.(1)小剂量阿司匹林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RR=0.85,95% CI:0.80~0.92)、卒中发生率(RR=0.87,95% CI:0.77~0.98)、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RR=0.81,95%CI:0.70~0.95)、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生率(RR=0.76,95%CI:0.64~0.90)均低于安慰剂(均P<0.05).(2)小剂量阿司匹林非致死性心肌梗死(RR=0.89,95%CI:0.77~1.02)、心血管性死亡(RR=0.98,95% CI:0.86~1.13)、全因死亡发生率(RR=0.95,95%CI:0.88~1.02)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老年人群中分析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冠心病的发生率低于安慰剂(RR=0.81,95%CI:0.70~0.94,P<0.01).(4)在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比较,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出血并发症的风险(RR=1.15,95%CI:1.12~1.18,P<0.01),而在过敏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最阿司匹林能降低总的心血管事件、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对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全因死亡方面效果不明显;在老年人群中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牛率;长期应用无明显过敏反应,但存在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