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动脉瘤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这段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脑动脉瘤病患者,把其中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另外,随机选取40例实施股动脉DSA与性脑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股动脉介入治疗和围手术期内的科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要低,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并加以科学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围术期护理用于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患有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试验法,把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试验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夹闭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为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接受诊治的脑动脉瘤患者,脑动脉瘤患者共有160例,对这160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80人,实验组80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围术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动脉瘤患者治疗时,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经采用优质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效果较好,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优质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心烦等临床症状对照组消失的时间长于观察组,并发症的人数对照组也多于观察组,半年后复查情况对照组比观察组差,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临床应推荐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俞岚  陆燕 《大家健康》2016,(10):131-132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7例)和实验组(4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76% VS 27.03%],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介入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行为异常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方法:此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手术过后共有2例患者产生了并发症,其中穿刺点出血的患者有1例,皮下血肿有1例,并发症产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共有8例患者产生了并发症,穿刺点出血的患者有1例,低血压患者有2例,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有2例,皮下血肿有3例,并发症产生率为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之后,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6例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采用传统栓塞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介入治疗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分析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与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之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心得.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40例脑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管痉挛、长期昏迷、动脉瘤破裂)5.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并将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比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金凤 《中外医疗》2014,(13):165+167-165
目的探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6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护理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治疗时,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能够减少并发症,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进行精心的术前准备和心理干预、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预见性护理。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6例,经临床治疗恢复良好。术后复查动脉瘤未显影,载瘤动脉供血正常,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干预、术后预见性的观察与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1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WHOQOL-BREF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栓塞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对于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该院神经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预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65%< 16.28%,x2=13.945)和再破裂出血率(0<6.98%,x2=22.645)相对更低,而护理满意率(95.35%>79.07%,x2=14.252)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绕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开展临床护理,其对于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急性阑尾炎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因患急性阑尾炎于我科住院实施微创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手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其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日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该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朱玉苹 《大家健康》2017,(12):259-260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并接受手术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实验组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吕彩清 《健康之路》2016,(4):198-199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症脑动脉瘤破裂患者82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时候,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采取介入治疗的子宫瘢痕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子宫瘢痕妊娠病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血h CG、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要优(P0.05)。结论:对采取介入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病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