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结膜囊内放置维生素C药物棉片与常规点眼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效果。方法选取16只成年家兔制作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点眼组和棉片组,碱烧伤后0、12、24、36、48、60h荧光素钠染色,计算角膜上皮修复率;不同时点制作病理切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24、36、48h棉片组角膜上皮修复率较点眼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棉片组与点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h角膜上皮均愈合。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与点眼组比较,棉片组角膜上皮修复佳,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且炎症细胞浸润轻。结论结膜囊内放置维生素C药物棉片治疗角膜碱烧伤优于点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LASE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将42例(60只眼)LASE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滴眼,qid),治疗组18例30只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qid。随访观察两组视力、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Haze程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治疗组用药后第9,11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1.23±2.08) d]短于对照组[(13.58±3.56) 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LASE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不良患者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有效减少眼部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3.
梁永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90-3591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对眼表烧伤患者视力及角膜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眼表烧伤患者30例(38眼),采取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的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8眼中,术后最佳视力达到1.0,视力>0.3者17眼(50.00%).患者角膜恢复透明13眼(34.21%),出现角膜云翳14眼,出现角膜斑翳7眼,出现角膜白斑4眼.术后2~3周,陆续有5眼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且向瞳孔区蔓延.术后<21 d,有30眼(78.95%)的角膜上皮得到全部愈合;术后21d~28 d,有6眼的角膜上皮得到全部愈合;术后32 d,严重碱烧伤2眼角膜上皮得以愈合.结论 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的疗效显著,术后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恢复良好,临床应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廖琼  戴超  刘翔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582-1583
目的:观察人羊膜匀浆上清液促进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上皮和基质修复的作用,为临床上应用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点眼治疗眼碱烧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制备的羊膜匀浆上清液点眼治疗兔角膜碱烧伤。并对治疗后的角膜照相观察角膜上皮愈合和基质修复情况。结果:羊膜匀浆上清液治疗角膜碱烧伤后眼充血明显减轻,角膜上皮愈合较快,角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基质中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且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早期应用羊膜匀浆上清液能促进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的愈合及膜基质有序修复。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眼液治疗角膜外伤后上皮缺损、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角膜外伤后角膜上皮缺损、水肿的门诊患者 78例(78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39只眼)。对照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3,5,7 d,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可减轻角膜外伤患者的自觉症状,缩短外伤后角膜炎性水肿时间,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毛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87-388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8例,共44眼,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23眼),对照组17例(21眼)。对照组采用传统翼状胬肉逆行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对二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以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2.1±0.5)d,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3.2±0.9)d,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异物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逆行摘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加速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减少复发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60例(18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94眼)和对照组80例(91眼),2组患者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观察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9±0.8)d,对照组为(5.8±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复舒应用于翼状胬肉术后可促进创面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和组织再生修复,角膜表面得以快速恢复,有效防止纤维组织、结膜上皮等侵入角膜,也减少了创面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内障术后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40例(240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120眼).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4d、7d、14d及30d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测量眼压,检查眼底.结果 2组患者术后7d、14d及30d症状综合评分均低于术后4d,观察组术后4d和术后7d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4d和术后30d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前房闪辉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能明显减轻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性反应并有效地预防了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减少了激素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白内障术后抗炎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叶莹 《北方药学》2015,(5):129-129
目的:探讨草乌甲素对碱烧伤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制备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36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腹腔注射草乌甲素溶液,2次/d,至建立模型后2周;对照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两组建立模型后d14新生血管长度和新生血管面积。结果:新生血管长度实验组为(1.68±0.13)mm,对照组为(2.76±0.13)mm;新生血管的面积实验组为(17.9±2.24)mm2,对照组为(26.9±2.55)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草乌甲素可以抑制碱烧伤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福州眼科医院2013年1—6月收治的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眼干眼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双眼自身对照比较,每例随机选取一眼入治疗组40眼,另一眼入对照组,对照组40眼给予抗眼疲劳滴眼液,观察组40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1滴/次,5~6次/d,两组均治疗14d,记录治疗前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 I)、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荧光素染色,询问主观症状改善情况,使用DICON-CT200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角膜地形图参数(SRI、SAI、PVA)。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UT较治疗前升高,SRI、SA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高于对照组,SRI、SA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表荧光素染色及主观症状改善比较观察组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及主观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修复角膜上皮,延缓泪膜破裂时间,改善角膜表面光滑度,改善眼睛刺激症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羊膜移植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眼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适时进行羊膜移植或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跟烧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眼烧伤病人18例,22眼,其中酸碱烧伤12例,热烧伤6例.Ⅲ度烧伤12眼,Ⅳ度烧伤10眼.在Ⅳ度烧伤中.角膜缘缺血达四个象限者3眼,角膜缘缺血<4个象限者7跟,结膜严重坏死累及巩膜者6眼.对于Ⅲ度眼烧伤者,仅行单纯羊膜移植治疗,对于Ⅳ度眼烧伤者,行羊膜移植联合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术后每1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患者的视力、角膜溃疡及上皮愈合时间、角膜水肿及透明度、羊膜愈合或脱落情况、角膜新生血管、假性胬肉形成及睑球粘连等眼表情况,角膜缘干细胞的成活或排斥等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4例失访.在随访到的14例17眼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9~16(28.8±16d),所有患眼均有新生血管长人,假性胬肉形成者8眼,睑球粘连者5眼.视力大于0.3者2眼,0.1~0.3者3眼,0.02~0.1者6眼,0.02以下者6眼.角膜缘四个象限均缺血者.行羊膜移植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无效.结论 重度眼烧伤通过羊膜移植或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假性胬肉及睑球枯连的形成,并能不同程度的保存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上皮脱落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生重度角膜上皮脱落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组(A组):结膜下注射自体血清,剩下自体血清qid+倍然qid+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qid;对照组(B组):倍然滴眼液滴眼qid+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qid;检测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结果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12.90±1.89)d,对照组为(26.00±2.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1)。结论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上皮脱落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29例(31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观察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程度,追踪胬肉复发情况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患者于术后3—4d角膜上皮修复27例29眼,至术后20d角膜上皮修复2例2眼。出现瓣下出血3例3眼。所有患者术后10—14d结膜瓣水肿消退,术后10d瓣下出血吸收,术后15d球结膜充血逐渐消退。翼状胬肉复发2例2眼,复发率为6.5%,其余27例29眼于1个月后结膜瓣愈合平整,植片边界分辨不清,随访3年无变化,胬肉治愈。术后3个月患者视力为(0.61±O.17)高于术前的(0.3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减少复发的-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应用的疗效。方法行LASIK术患者68例136眼,屈光度范围-2.25--6.75D,随机分为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68眼)。对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内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3天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无一例发生角膜上皮内生。结论 LASIK术后合理使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角膜刺激症状,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bFGF)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100眼)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bFGF滴眼,qid,每次1~2滴;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滴眼液)点眼,qid,每次1~2滴。并根据病情给予清创缝合、抗炎及对症处理,观察滴眼后2,4d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滴眼后2d和4d,bFGF治疗组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滴眼后2,4d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bFGF能很好地促进角膜上皮再生和修复,缩短病程,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筠  程亚辉  赵平 《河北医药》2012,34(20):3045-3047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兔晶状体摘除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2组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术毕对照组给予0.2ml 0.9%氯化钠注射液前房内注射,实验组给予注射用纤溶酶1U前房注射。分别于术后1、3、7、14、30、60d进行眼部裂隙灯检查,观察前房炎症反应及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时间、程度及发生率。60d时眼球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后囊膜上的LECs的形态及角膜、视网膜形态。结果前房炎症:术后1d 2组所有术眼出现前房炎症;术后3d和7d实验组前房炎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7d对照组6眼存在前房炎症实验组术眼前房炎性反应消失(P〈0.01)。2组前房炎性反应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程度及发生率:实验组术后14d,对照组术后7d出现PCO。术后60d时PC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的混浊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实验组后囊膜中央区上LECs稀少,呈单层排列。对照组后囊膜中央区和赤道部均可见多层增生的LECs以及大量的胶原纤维附着。2组角膜、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结论纤溶酶可以有减轻前房炎症反应,纤溶酶可以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张杰  白景山  王新欣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44-345,347
目的通过研究他克莫司(tacrolimus)滴眼液(0.1%FK506)在损伤角膜上皮愈合过程中水通道蛋白(AQP)3、5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为研制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有效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机械法刮除小鼠角膜中央上皮的方法建立模型,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取损伤若干小时用药后大鼠角膜进行AQP3、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3、5表达情况。结果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可见AQP3表达,并且实验组表达比对照组更高,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18 h。角膜上皮损伤后用0.1%FK506滴眼,伤后6 h实验组愈合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损伤后12、18、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全层可见AQP5表达,随着角膜的愈合,其表达量降低。实验组6、12、18 h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0.1%FK506滴眼,可通过增加AQP3表达而加快小鼠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而AQP5表达量则随角膜愈合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李薇  周远大 《中国药房》2008,19(7):513-515
目的:观察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异构体(简称K102)对实验性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均选左眼为实验眼,随机分成5组,各组均以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建立碱烧伤模型。其中,A、B、C组为治疗组(浓度分别为0.5、0.25、0.125mg·mL-1K102滴眼液),D组为阳性对照组(贝复舒滴眼液),E组为阴性对照组(K102滴眼液的溶媒)。镜下观察各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率)及血管新生(CNV)发生情况。结果:在碱烧伤24h内,A、B、C组的角膜上皮生长速率分别为1.52、1.57、1.46mm2·h-1,与E组(0.98mm2·h-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上皮愈合率各时间点比较治疗组均优于阴性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组低浓度可抑制CNV,高浓度可促进CNV。结论:K102滴眼液不同浓度均能够显著促进兔角膜碱烧伤后上皮愈合,抑制角膜CNV生长,改善角膜碱烧伤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57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rhEGF滴眼液及植床旁球结膜下隔日一次注射氟尿嘧啶,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每天角膜上皮平均愈合速率均较对照组快,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组角膜上皮平均痊愈时间为(76.2±13.3)h,而对照组角膜上皮平均痊愈时间为(153.5±14.9)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联合rhEGF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缺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a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a,TrkA)受体阻断剂K252a对角膜碱烧伤后的大鼠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制备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A、B、C及D组,分别给予50、100及200 nmol/L的K252a滴眼液和生理盐水滴眼,一日2次,连续14 d。于碱烧伤后D3、7和14,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水平;碱烧伤后D14观察各组角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碱烧伤后D3、7及14,D组的CNV长度和面积均大于其他3组(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