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泻痢合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泻痢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两组疗程均为3 d。记录腹泻、呕吐、发热等消失时间,胶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呕吐、发热平均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轮状病毒阴转率为88.0%,对照组轮状病毒阴转率为7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痢合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崔微 《新中医》2020,52(2):101-103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卡多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肌酶水平、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心肌酶各项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心肌酶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持续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可以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提升症状改善的程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消旋卡多曲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消旋卡多曲在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经病原学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1.5 mg/(kg.次),3次/d,对照组不用任何止泻剂,2组均予以口服补液,中度以上脱水患儿同时给予静脉补液。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脱水纠正时间、总病程。结果治疗组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后治疗全部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并能显著缩短脱水纠正时间和总病程,分别由(4.76±0.41)d和(7.78±0.23)d减短为(2.61±0.23)d及(4.41±0.47)d,P<0.05。结论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消旋卡多曲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还能缩短脱水纠正时间及总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禹州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轮状病毒转阴率、临床症状(呕吐、发热、腹泻)消失时间、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73.81%;观察组轮状病毒转阴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可提高轮状病毒转阴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妈咪爱、蒙脱石散剂、补液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治疗72 h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分别为(3.34±1.08)d、(3.21±1.14)d,对照组分别为(4.12±1.24)d、(4.08±1.10)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93,P<0.05)。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好,能明显缩短病程,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且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赖氨葡锌联合肠道活菌药物治疗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6月收治的90例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2组均进行止泻、止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应用常道活菌药物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联合赖氨葡锌,对比2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2.2±0.5)d]短于对照组[(3.3±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6.033);腹泻持续时间[(3.0±1.3)d]短于对照组[(4.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323);呕吐持续时间[(1.0±0.2)d]明显短于对照组[(1.8±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6.02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χ2=5.402,P 0.05)。结论:赖氨葡锌联合肠道活菌药物治疗肠炎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阚玉玲 《河南中医》2016,(2):300-302
目的:观察参术解毒汤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于本院儿科就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液、微生态制剂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术解毒汤内服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观察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症状的缓解治愈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总病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1%,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发热、呕吐、腹泻症状的缓解治愈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的病毒转阴率明显低于治疗组,至治疗第10天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解毒汤联合葡萄糖酸锌可以明显缓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更早纠正脱水,提高病毒转阴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张亚明 《山西中医》2002,18(1):29-30
选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患儿 7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对照组 30例。治疗组予穿琥宁与思密达治疗 ,对照组用先锋必、凯福隆或奈替米星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 32例 ,有效 7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7.5 % (95 %的可信区间为87%~ 10 0 % ) ;对照组显效 13例 ,有效 9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73.3% (95 %的可信区间为 5 4%~ 88% )。两组比较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χ2 =12 .5 5 10 ,P<0 .0 1) ,且两组 95的可信区间重叠范围很小。治疗组平均退热天数为 1.39± 0 .12天 ,明显较对照组 2 .2 1± 0 .31天缩短 (t =- 13.736 8,P<0 .0 1) ;治疗组平均止泻天数 2 .13± 0 .91亦较对照组 3.5 3± 0 .86天短(t=6 .5 2 2 0 ,P<0 .0 1)。  相似文献   

9.
武万良  李风侠 《陕西中医》2010,31(3):296-297
目的:探讨甘草锌联合蒙脱石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口服蒙脱石制剂,治疗组加用甘草锌制剂,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2%、39.1%和34.8%、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d后两组大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持续天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草锌冲剂和口服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够缩短腹泻时间,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的10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心肌酶异常表现等,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较对照组高,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AST、CK、CK-MB明显高于单纯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咳嗽、高热惊厥、脱水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会对患儿心肌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根据心肌酶谱及心电图表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泻贴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组予妈咪爱、蒙脱石散剂、补液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腹泻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大便次数恢复、大便性状恢复、72h大便量、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贴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腹泻程度,加快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12.
寇果 《河南中医》2019,39(2):295-29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补液、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口服药物、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止泻散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第3天及第6天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 0%,对照组有效率为75. 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发热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穴位贴敷神阙穴可明显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中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IRVE)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80例IRV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运脾化湿中药,对照组口服思密达,疗程均为3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腹泻、呕吐、发热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包括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腹泻、发热、呕吐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CK-MB、CK和AST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降低CK-MB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DH值则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结论运脾化湿中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减轻心肌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慧玲 《陕西中医》2012,33(8):1052-1053
目的:探讨麝香止痛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单数为治疗组,有47例,双数为对照组,有46例。其中治疗组运用麝香止痛酊(麝香、血竭、乳香、没药、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丹参等)治疗,而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时间为3周,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开始缓解的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86.5±8.4)%、(6.8±2.5)d、(17.9±1.7)d;而对照组分别为(78.9±6.3)%、(8.3±1.3)d、(19.3±1.2)d,经比较有t=4.93,t=3.62,t=4.58,均有P值<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占89.36%;对照组总有效率占71.74%,经比较有χ2=4.63,P<0.05。结论:运用麝香止痛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缩短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LI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3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观察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8±0.3)分比(3.5±0.7)分,t=7.296]及ODI指数[(10.5±3.2)%比(15.5±6.2)%,t=5.688]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2.3±0.5)d比(5.3±0.7)d,t=27.681]与消失时间[(28.6±5.7)d比(54.4±8.2)d,t=20.506]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60/63)、对照组为82.5%(52/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4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63)、对照组为41.2%(26/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8,P=0.002).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推拿手法可有效缓解LIDH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补液、肠道益生菌药物及肠道黏膜保护剂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分别为(3.1±1.2)d及(4.4±1.3)d,呕吐消失时间分别为(1.1±0.9)d及(2.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散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2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对其分组,给予3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蒙脱石散,给予37例观察组患儿应用酪酸梭菌散剂联合蒙脱石散。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1.62±0.42)d、腹泻消失时间(5.02±1.01)d、住院时间(4.54±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5±0.78)d、(6.98±1.59)d以及(7.68±1.96)d;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4.6%显著较对照组的62.9%高(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酪酸梭菌散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加快康复,并增强疗效,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泻停颗粒对婴幼儿肺炎患者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微生态制剂,观察组同时服用儿泻停颗粒,比较两组腹泻的疗效、腹泻持续时间以及治疗腹泻疗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7.50,P0.05);观察组腹泻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15.91,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x2=20.467,P0.05)。结论:儿泻停颗粒可缩短肺炎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持续时间和疗程,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张玉玲  邹佩霞 《河南中医》2016,(6):1059-1060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腹泻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6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组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腹泻宁颗粒。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和腹泻总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有效率为81.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为(4.33±0.61)d,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5.13±0.60)d,治疗组分别为(3.03±0.77)d、(4.54±0.7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腹泻宁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显著作用,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及HRV转阴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HR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HRV转阴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