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H型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cy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改善H型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可行性,为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09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患者采取依那普利片口服,坚持1个疗程,1个疗程6个月。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前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价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精神状态量表(MMSE)高低。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血清Hcy水平以及MMSE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使用那普利叶酸片,可以有效的平稳降压,降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清Hcy水平以及MMSE评分,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及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SBP、DBP及Hcy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期间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1%,观察组为9.3%,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依那普利治疗,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及Hcy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60d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8.33%,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25.00%,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有效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S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病人,以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Hcy、尿酸及Ccr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0%,高于对照组的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及SU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浆Hcy及SUA水平,同时提高Ccr水平,且有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并发脑梗死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O、ET、FM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O、FMD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有助于降低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有效治疗高Hcy血症并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H型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H型高血压患者Hcy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400例高血压患者中依据纳入标准,抽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测定Hcy、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对照组常规予以依那普利片10mg/日降压,观察组选用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日,其它治疗包括:常规使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对症处理,在两组间基本一致。治疗随访1年后复测上述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指标。 结果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炎症反应指标成正相关,Hcy越高, IMT值越大,Crouse积分越高,反映血管炎症的Hs-CRP越高,说明两者相关性越高。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更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Hcy比较,治疗组的Hcy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y水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Hcy参与血管炎症反应,Hcy越高,血管炎症反应越显著,动脉粥样硬化越明显。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比较,在降压、降低Hcy水平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病人的动脉僵硬度、心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水平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接收治疗的H型高血压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心功能及血浆Hcy水平、NT-pro BNP水平、NT-pro BNP阳性检测率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aPWV、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PWV阳性检出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7.45%(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动脉僵硬程度,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及血浆Hcy、NT-pro 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模拟胶囊+吡拉西坦片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模拟片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o CA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血压、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外周血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33%比50.96%;χ~2=11.112,P=0.028);观察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LDH、CK-MB、NT-proBNP和Hcy降低(均P0.05);观察组血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LVIDd、LVIDs、LVPWT、IVST、LVMI降低,LVEF升高(均P0.05);观察组心脏分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好转(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有效降压和降Hcy,减缓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改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纳入160例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n=80)和依那普利叶酸片组(依叶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间SBP、DBP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依叶组降血压效果更明显。2治疗后,依叶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依那普利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依叶组血浆Hcy水平降低更明显。3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E)及晚期血流峰速度(A)比值(E/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间E/A值、LVEF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依叶组升高效果更明显。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更好的降低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压及血浆Hcy水平,改善左室的舒张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中医辨证为痰瘀夹杂证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纳入H型高血压(痰瘀夹杂证)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和治疗组(给予化痰祛瘀方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各30例,两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压等指标,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Hcy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降压疗效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NO水平升高(P0.05),ET-1水平降低(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夹杂证)血浆Hcy和血压值均明显下降,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ET-1水平,提示中药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于2013年10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68例,男性84例,女性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片,观察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检测所有入选者MTHFR基因型。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和Hcy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MTHFR基因型为CC、CT和TT,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C、CT和TT基因型Hcy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CC、CT和TT基因型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以明显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Hcy水平,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不同MTHFR基因型H型高血压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脑出血并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36例,根据入院后21d是否合并抑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比较2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指标、Hcy水平和高Hcy血症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记忆力、注意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MMSE评分及P3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N2潜伏期和P3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Hcy水平和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0±4.60)μmol/L vs (16.70±3.16)μmol/L,P=0.030;42.26%vs 20.24%,P=0.037]。脑出血并发抑郁患者Hcy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75,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抑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且Hcy水平升高,高Hcy血症发生率较高,Hcy水平升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慢性心力衰竭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的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所有患者均按常规心衰治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心衰治疗方案基础上将ACEI或ARB类药物替换为依那普利叶酸片。对所有受试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半年后测定血清Hcy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室形态学,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治疗半年后心室重构及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治疗均有改善,血清Hcy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并高Hcy血症患者血清Hcy水平,从而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266例H型高血压病人,分为治疗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和对照组(依那普利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10个月评估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数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10个月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降低至(13.1±6.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变薄及斑块面积、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降低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长时间服用可稳定H型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社区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及社区就诊的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依那普利叶酸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那普利叶酸组(96.00%比76.00%,P=0.004);与依那普利叶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135.1±5.9)/(85.1±6.7)mmHg比(126.7±8.0)/(77.8±5.6) mmHg]、TC[(5.41±0.49) mmol/L比(4.84±0.54) mmol/L]、TG[(2.08±0.20) mmol/L比(1.91±0.19) mmol/L]、LDL-C[(3.17±0.40) mmol/L比(2.38±0.39) mmol/L]和Hcy [(15.18±2.28)μmol/L比(10.36±2.12)μmol/L]水平显著降低,IMT[(1.21±0.08)mm比(0.97±0.17) mm]显著减小,HDL-C[(1.05±0.14) mmol/L比(1.33±0.15) 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治疗社区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_6(VitB_6)对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叶酸+VitB_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VitB_6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颈动脉硬化现象,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段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0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分别于每日8:00和20:00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服药前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对血浆Hcy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晨起服药相比,夜间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具有同样良好的降压效果(P0.05)。与晨起服药相比,夜间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改善高龄老年患者血压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杓型血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3.6%、17.3%(P0.05)。治疗后,晨起服药组与夜间服药组的Hcy水平(16.31±1.74μmol/L vs. 17.13±2.31μmol/L)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同样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Hcy水平,纠正非杓型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