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自我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65例,实验组)和高血压常规护理组(65例,对照组)两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血压控制率方面的情况。结果在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比高血压常规护理模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接受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对比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血压控制效果、不良习惯改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健康教育,对其血压水平的控制、不良习惯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正规高血压药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控制和患者自愿性的运动。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DBP),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以综合评判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SBP 与 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 SBP 与 DBP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吸烟、饮酒、盐分摄入过多、蔬果摄入不足和不定时测量血压不良生活方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吸烟、盐分摄入过多、蔬果摄入不足和不定时测量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饮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综合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掌握科学用药方法,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和保持积极心态,对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配合音乐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血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干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配合音乐治疗高血压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住院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并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以及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同时降低并控制血压上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熊建容 《中国当代医药》2013,(23):144-145,14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124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12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情况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中的9个项目评分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50例,辅于心理干预为实验组50例,并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于心理干预是必要的,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与治疗依从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并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体检患者中60例男性高血压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晓率及血压降低效果。结果干预组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且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新并发症仅发生2例,而对照组发生7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社区高血压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治疗,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服药管理、行为管理及建立个人档案进行统一具体管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干预组的血压达标率(85.2%)、治疗依从性(88.7%)及高血压病知识知晓率(92.2%),均高于对照组(67.0%、70.4%、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及高血压知晓率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洪洁  汪勇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88-189,191
目的了解社区团队医师以责任制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血压控制率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以富阳市场口镇5个行政村81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采取定期随访并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定期随访和自愿服药的模式,随访2年,记录两组高血压人群知识知晓情况、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人群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健康教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健康教育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健康教育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吴承伟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61-162,167
目的:分析和评价对高血压患者实施12个月健康教育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4例,按照就诊时间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统计、比较和分析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的下降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下降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3.5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4.94%),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信息化行为干预对提高山区高血压人群的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干预组在常规高血压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短信提示、电话指导等对患者实施认知、心理、行为连续性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健康宣教。结果通过信息化行为的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比较(X^2=20.37,P〈0.05)、血压控制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行为的干预措施在山区高血压患者干预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0例,将这6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30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在护理之前,患者的收缩压为(148.3±8.62)mm Hg,在护理后,患者的收缩压为(129.2±7.32)mm Hg。在护理前,患者的舒张压为(96.3±9.54)mm Hg,在护理后,患者的舒张压为(87.2±8.43)mm Hg。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采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护理之前,患者的收缩压为(149.2±8.12)mm Hg,在护理之后,患者的收缩压为(126.2±6.14)mm Hg。在护理前,患者的舒张压为(94.2±9.32)mm Hg,在护理后,患者的舒张压为(84.3±7.41)mm Hg。在临床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提高健康管理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因素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0年1-9月来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已建立健康档案的3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在予正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探访、1次/月,研究组接受多因素干预、1次/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血压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血压显著降低(P 〈0.05),MOCA、ADL 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采取多因素干预措施能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玲燕  张燕 《中国药师》2014,(6):1015-10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门诊高血压患者112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仅予以用药事项说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观察组3个月时血压控制有效率55.4%高于对照组35.7%,6个月时血压控制有效率73.2%高于对照组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时治疗依从性87.5%高于对照组71.4%,6个月时治疗依从性96.4%也高于对照组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穆玉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1-321,323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干预6月以后调查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高血压控制率。结果观察纽的服药依从率为78.6%,对照组为54.3%,观察纽显著高于对照组护〈0.05);观察组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74.3%,对照组为4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控制高血压,提高正常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4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3例,观察组接受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及用药指导,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8.8%,明显优于对照组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与对照组6.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降压有效率达到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平均舒张压和平均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1):29-29,60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12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一般护理,一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的区别。结果护理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的血压控制率(80%vs50%),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