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陈旧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方法坦例老年性陈旧性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行左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TSRl4短节段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螺栓和螺钉无松动及断裂,3~6个月钛网内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效果满意。结论侧前方减压手术减压彻底,TSRH加钛网植骨融合固定牢靠,无钛网塌陷及假关节形成。无须外固定,植骨融合快;瘫痪恢复满意,是治疗老年性陈旧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9例胸椎肿瘤患者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同时行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或椎间钛网支撑植骨,应用后路TSRH或Scofix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后7例脊髓功能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消失,未出现脊椎滑脱,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认为后方入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并通过椎体间钛网支撑或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对9例胸椎肿瘤患者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同时行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或椎间钛网支撑植骨.应用后路TSRH或Scofix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后7例脊髓功能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消失.未出现脊椎滑脱.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认为后方人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并通过椎体间钛网支撑或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入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的疗效。方法对9例中胸段脊椎肿瘤患者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术,同时进行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或椎间钛网支撑植骨,采用后路TSRH或Scofix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果7例脊柱功能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消失,未出现脊椎滑脱。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a后局部出现包块,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2个月后死亡。结论对胸椎肿瘤采用后入路权脊椎切除联合椎体同钛网支撑或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上腰椎(或胸腰段椎体)肿瘤经侧前方入路可同时完成病变切除、减压、植骨、固定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下腰椎手术因受腹主动脉、腔静脉影响,病椎切除后无法同时自侧前方固定脊柱而做到即刻稳定。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后路固定侧前方切除术治疗L3椎体肿瘤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 12例病例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结核合并有巨大寒性脓肿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对1999-01~2005-12间收治的22例胸腰椎结核合并有巨大寒性脓病例,采用同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22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治愈,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5~7个月,后凸矫正率达80%.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后路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与植骨可同期进行,能有效地稳定病椎,部分矫正畸形,消灭病灶,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重建技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行椎管扩大减压同时,切除一侧椎弓根,清理前柱骨折碎块,再用钛网重建椎体前中柱,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记录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管内径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4个月,骨折椎椎体高度恢复接近正常;椎管内占位完全解除,内径恢复正常,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恢复。结论经后侧入路行椎管扩大减压、用钛网重建脊柱前中柱技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充分、内固定牢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齐志亭 《山东医药》2010,50(26):97-9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间隙植骨、椎板间植骨,其中10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探查脊髓、椎管内骨块复位。术后对所有病例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从X线侧位片判断螺钉与椎体骺板的成角、进针的位置与深度,观察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后凸。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内固定失败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疗效良好,可早期恢复正常椎体序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及神经的压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前路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月通过一期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植骨融合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和ASIA分级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177.3±14 5)min,术中出血量为(492.5±170.1)ml。随访18~72(36.9±12.7)个月,所有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复发。植骨融合时间3~8(5.5±1.1)个月。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17.6°±6.4°)减小至术后的(2.5°±1.3°),末次随访为(3.8°±1.5°),没有显著的矫正角度的丢失(1.3°±0.6°),其中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中可以达到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李国顺  岳红卫 《山东医药》2005,45(27):72-72
2002~2004年,我们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椎体钛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抗结核治疗2周,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1 a.随访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无大血管及神经损伤,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时间1~3a.术后1个月ESR开始下降,术后3~6个月降至正常,植骨块术后6~7个月融合,无移位和吸收,全部骨性愈合,短期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无结核病灶复发.末次随访融合节段后凸角4°±2.5°,与术前比较,P< 0.05.6例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均达到E级.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林  段永壮  杨素敏 《山东医药》2009,49(22):61-6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62例。结果随访13~26个月,平均19个月,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达到植骨融合标准者59例,虽未达到标准者3例,但疼痛消失,植骨内固定稳定,恢复日常生活。术后早期感染1例,经及时处理愈合。脊柱Cobb角较术前后平均矫正17.7°,术后1aCobb角丢失0~11°,平均丢失2.4°。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 ,我们为 9例脊柱肿瘤患者行全脊椎肿瘤病椎切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以重建脊椎稳定性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5~ 4 2岁。肿瘤位于颈 5胸 4、胸 6、胸 9各 1例 ,腰 2、腰 4各 2例 ,腰 5 1例 ;因病理性骨折导致截瘫 2例。病程 2~ 6个月 ,平均 3个月。肿瘤节段以下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6例、部分丧失 1例 ,其肌力在 3级以下 ;2例局部疼痛、无神经症状。手术方法 :均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颈部肿瘤先取平卧位行前路手术切除受累椎体、间盘及上下软骨板。术中注意保护脊髓及椎动脉。彻…  相似文献   

15.
前路病椎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经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的同时植骨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及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8月采用脊柱前路病椎切除加植骨 ,并采用Orion或Z plate钢板进行椎体固定。共治疗 12例脊柱结核 ,观察植骨融合及矫正畸形情况和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 经平均 10个月的随访 ,1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 ,植骨与受骨区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为 5 8个月 ,后凸矫正角度平均 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可经脊柱前路作较彻底的病灶清除 ,并较好地进行脊柱矫形和椎管减压 ,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 ,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和脊柱结核治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对胸腰椎单脊椎脊柱转移癌的术后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5例均行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受压脊髓360°环形减压,人工椎体VBOSS椎体支持系统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及预后。结果均获得随访资料(3~18个月),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5.07±1.33)分下降到术后(2.13±1.30)分(P0.05)。1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0例大部分恢复,4例部分恢复,Frankel分级从术前的(3.60±0.83)上升到术后的(4.43±0.46)(P0.05)。随访过程中1例乳腺癌患者和1例肺癌患者死亡,余植骨融合良好,椎弓根螺钉无松动,病椎切除周围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转移癌累及脊柱胸腰椎单节段的患者,后路一期全脊椎病变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庆涛  徐光辉  侯斌  李涛  吕明 《山东医药》2006,46(18):68-69
对14例胸腰椎结核施行患者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逐渐恢复,脊柱后突畸形得以矫正。认为本术式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秦入结  宋波  李垠  盛路新  刘建  孙晓 《山东医药》2012,52(30):22-24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至少一侧椎弓根完整的胸腰椎骨折26例,予伤椎撬拨复位置钉、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据胸腰段正侧位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及Cobb’s角,并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28个月。患者术后即刻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占正常高度百分比及Cobb’s角优于术前(P均<0.05);伤椎外形恢复满意;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伴神经损伤者15例中,A级1例无恢复,余均改善1~3级(P均<0.05),内固定无失效,植骨皆融合。结论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01~2010-06收治的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1例病灶复发,经过第2次清创后,瘘口愈合,全部病例植骨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髂骨或钛笼植入、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28~76岁,平均36.8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8个月.随访观察植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1.5至5年,平均36个月.3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道,经换药后伤口均愈合.术后平均3.2个月ESR下降到正常.28例不全性截瘫患者中,27例于术后24 h至3个月感觉、肌力及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提高;仅1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无变化.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平均脊柱后凸度数Cobb角为41.2°,术后1周平均Cobb角为13.6°,平均矫正27.6°;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为15.8°,平均丢失2.2°.无脊柱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