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正>脑血管病是目前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形势严峻在我国,脑卒中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脑卒中年发病率平均为200/10万,死亡率约为130/10万,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目前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存活者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2]。循证医学证实[3],康复治疗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促使其回归社会的有效手段。康复治疗技术是广大康复医疗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事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涌现了一批新的治疗思路和技术。这些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肌痉挛为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卒中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其痉挛发生率甚至可超过40%。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项安全、无创、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目前,国内鲜有关于rTMS在脑卒中后肌痉挛中的康复应用的综述报道,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康复护理,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身体状况。结果 127例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之后,运动动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53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痊愈,有51例患者基本痊愈,有23例患者有效改善。有效率为1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率,促进身体状况的恢复与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结果康复组患者上肢平均运动功能评分和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内科治疗与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职康复护士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作用。方法本研究拟选择2017年8月1日—2019年6月30日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训练上主要由康复科技师遵医嘱进行;观察组康复训练有专职康复护士进行,对所有入组者随访3个月,比较干预后欧洲脑卒中评分(ESS)与整体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统计感觉与运动能力改变。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运动与感觉功能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烟饮酒、饮食油腻与辛辣和熬夜和(或)生活作息不规律等比例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康复情况主观指标中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专职护理康复干预,能有效的改善肢体神经功能,促进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10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75例患者可以做到生活自理,20例患者可以做到部分生活自理,剩余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使患者肢体残疾的程度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居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急剧增加。过去20年中,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各大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接纳脑卒中住院患者均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医疗费用和医疗  相似文献   

10.
胡露露  吴毅 《医药前沿》2022,(5):106-10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BS、FMA、Barthel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组以此为基础,行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康复训练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提升,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康复训练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幅度较好,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临床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实施规范的康复训练,在患者入组时和6个月后分别使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进行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5.52±14.36)分,显著高于入组时[(22.77±11.50)分],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4.25±21.25)分,显著高于入组时[(28.19±15.36)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0例脑卒中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5例,感染率为15.28%;标本来源以痰液最多;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30株,占54.55%;革兰阴性菌16株,占29.09%;真菌9株,占16.3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病季节、意识障碍程度、侵入性操作、血糖水平、低蛋白血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应用是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季节(OR=5.191)、意识障碍(OR=3.515)、侵入性操作(OR=7.478)、血糖水平(OR=16.64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4.836)是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且复杂,需充分重视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即应用氟西汀及心理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其HAMD评分下降更明显,BI评分及FMA评分上升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BI评分及FMA评分,有助于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1概述
  1.1现状与指导意义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其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从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历单双号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为(17.4±7.4)分,治疗后的评分为(57.9±15.4)分,观察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为(18.1±7.3)分,治疗后的评分为(71.3±15.2)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0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及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康复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NIHSS评分、FM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效果,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发生卒中,每年约600万人死于卒中。卒中是60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上下肢功能、生活品质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采用传统康复护理的常规组,与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上下肢力指标、神经功能损伤评估分值以及生活品质评估分值。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全部明显增加,并且研究组增加幅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估分值均显著降低,且常规组降低幅度低于研究组;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分值全部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肌肉能力以及生活品质,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