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疾病知识宣教及门诊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出院后每隔1个月随访一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知识宣教和门诊随访,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2.
谢秀钦  刘琴  李建秀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112-112,124
目的:评价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路径式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将1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出院时健康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治疗依从性的测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各项测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分析63例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的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与59例家属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作比较,分析其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家属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患者就诊时接受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知水平与患者康复效果的相互关系,为家属实施认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个体化认知干预,跟踪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病情复发情况,在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第12个月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损量表(SDSS)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APGAR分值逐步升高,SDSS分值逐步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个体化的认知干预,能改变他们对患者治疗的消极态度,使他们积极支持患者维持治疗,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胡海霞  虞晓兰  陈娜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75-1376
目的:探讨团体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住院满意度、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平均住院日。结果:研究组对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住院满意度调查、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健康教育可密切护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7.
张翠姣  陈蕾  李云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33-2734
目的:观察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健康教育组(研究组)和常规口头及书面宣教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常规的入院宣教.结果:6周未研究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及疾病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对自身也有了正确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了疾病复发率,对全面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精神科护理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的整体依从性以及其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92.00%)明显比对照组高;其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8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6例及对照组82例。对干预组实施个性电话随访、社区集体服药督导及健康教育等护理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干预组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与出院6个月时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综合干预可提高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效促进患者院外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分别于入组、健康教育12周及1年时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观察,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健康教育12周、1年时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1年内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单元,由病人、家属、护师共同参与的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对两组病人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住院期间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调查,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研究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入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对照组不实施干预。结果:电话回访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PR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明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91-192
目的:探讨定期门诊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0例经住院治疗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定期门诊健康教育,时间为2年,对照组不做上述要求.用自制的调查表了解两年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结果:①研究组2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6.605,P=0.010);②研究组患者服药的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467,P=0.000).结论:定期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治愈的2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并制定自我管理和教育训练处方,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再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入组及健康教育4周、12周、24周、1年时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健康教育12周、24周、1年时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P<0.01),1年内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9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自知力恢复得好,服药的依从性、生活能力提高,社会功能有良好改善。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地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国际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10版)》(ICD-10)的109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4例,研究组5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上予以我院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健康教育路径方式,展开健康知识测评表、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分,实现对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效果的测定。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社交技能、依从性等各方面较对照组都有更明显地提升。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治疗实效,能够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人。研究组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并对患者个体化管理,对照组只进行药物干预。所有患者均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12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焦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2月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病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门诊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为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复发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际完成研究组57例,对照组54例。干预24个月后,研究组PANSS、PSP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显示,患者PANSS、PSP量表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模式,对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具有积极作用,对疾病的远期疗效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CMD-3)的且没有严重躯体疾病的80例住院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单号组)和对照组(双号组).对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为观察组在疾病治疗、康复的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对照组则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康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康复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