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加速康复理念下的手术诊疗康复体系,我国的日间手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日间手术医疗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日间手术的围术期管理进行了阐述,从患者选择、手术麻醉选择、术中管理、术后镇痛、术后恶心呕吐管理和出院随访等方面探讨了日间手术的管理细节,旨在建立统一的日间手术麻醉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质量改进,为临床日间手术管理提供更恰当的日间手术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日间手术的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间手术具有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等众多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日间手术种类和涉及的麻醉方式也随之不断拓展。全身麻醉是日间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由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所以全身麻醉术后护理的复杂性、护理风险也相应增加。本文总结了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探讨如何对日间全麻术后的护理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韩刚  郑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052-5054
日间手术麻醉(anesthesia for dayease)(也称非住院手术麻醉ambulatory anesthesia或门诊麻醉outpatient anesthesia),在国际上现已成为一个亚麻醉专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门诊手术已占到择期手术的60%~70%,近年来我国日间手术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随着麻醉技术、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加上日间手术具有缩短住院等候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优势,已逐渐被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监护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技术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方法,可避免全麻常见的不良反应,减少术后护理,还有利于术后早期镇痛。  相似文献   

4.
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2024,(8):1031-1037
麻醉医师作为日间手术开展和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角色,在日间手术组织架构、运行管理和围术期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日间病房和手术室的桥梁,麻醉医师需加入院级层面日间手术管理委员会或者相关组织,参与整个医院日间手术的统一管理和质控。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术前麻醉评估制度,建设日间手术麻醉亚专业组,健全日间手术准入制度等措施,减少围术期麻醉相关风险,对优化全院手术资源配置与调度有重要意义。同时,制定日间手术麻醉质量控制指标,对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日间手术质控指标体系构建具有积极作用。微观层面,基于个体化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措施,围绕多模式镇痛、多联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ting, PONV)等管理策略,进一步落地和细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流程和具体实施方案,促进日间手术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在日归手术模式下,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消除医疗隐患、践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现舒适化诊疗,麻醉医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化麻醉管理流程是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关键。根据《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的原则性建议,结合国内外日归手术的麻醉经验,并通过实践反复修正,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逐渐探索出全面、严谨、规范的日归手术麻醉管理流程。该文从日归手术麻醉评估流程、术前准备、术中麻醉规范化管理、术后疼痛管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对该院的日归手术麻醉规范化管理流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吕子宁  刘洋  梁鹏 《华西医学》2022,(2):262-266
在日归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中,个体化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尤为重要。该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的经验,阐述了个体化ERAS理念对日间手术的推动作用,重点从麻醉门诊及术前宣教、不同类型患者的术前优化、共病管理、气道管理、麻醉技术、麻醉药物、术中麻醉管理、镇痛管理、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术后管理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个体化的ERAS理念保障日归手术患者当日出院。  相似文献   

7.
正自2020年2月以来,抗"疫"复工有序推进。各医院(主要是各非定点医院)在抓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的同时,正在逐步恢复常规医疗工作,常规手术随之逐步开展。为了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常规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和新冠肺炎感控工作,防止因恢复常规手术麻醉可能伴发的潜在感染风险,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根据部分恢复常规手术医院的管理经验,汇总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常规手术麻醉管理和防控流程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间膝关节镜手术的开展及麻醉方式的改进,麻醉医生不仅需要考虑麻醉效果、患者舒适度,还要考虑能否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达到最佳的成本-效益比。本研究拟用成本-效果分析(CEA)的方法,将13间膝关节镜术患者的麻醉成本进行收集和测算,并以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作为结果指标,对腰麻及喉罩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做出成本效益分析,为寻找更适用于日间膝关节镜术患者的麻醉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儿日间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与父母的分离,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降低医疗成本。然而,由于小儿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麻醉术后易发生疼痛、恶心呕吐和谵妄等并发症。因此,术后管理是小儿日间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规范化管理对于保障患儿安全,提高日间手术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儿日间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出院标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日间腹股沟疝手术局部麻醉的方法。方法对2007年6至10月48例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日间疝修补术。结果48例腹股沟疝患者局部麻醉下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对麻醉耐受性好,无不适感,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是成年人行可复性腹股沟疝手术较好的麻醉选择,此方法具有安全、简便、有效和经济的特点,且无麻醉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内镜杂志》2020,26(6):1-7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1 d(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的医疗模式,但是不包括在医疗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相比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膝、髋、踝、肩、肘和腕等关节各类损伤和疾病的关节镜手术,大多都适合在日间手术中心开展。随着国内许多医院逐步开设日间手术部或日间手术中心,关节镜日间手术的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和普及推广工作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日间手术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专家共识,旨在为关节镜日间手术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定义的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一日(24 h)内完成入、出院的手术或操作(不含门诊手术), 对于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患者, 住院最长时间不超过48 h。加速康复外科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 有助于减少手术应激与炎症反应,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舒适性。基于日间手术住院时间短、床位周转率高的特点,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麻醉管理为日间手术安全、舒适和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曼丽 《护理研究》2008,22(4):1100-1101
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管理,减少和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我院成立了麻醉恢复室,经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有力地保障了麻醉术后病人的安全恢复,加快了手术病人的周转,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临床麻醉的发展,喉罩在小儿麻醉中正逐步推广,特别是在一些日间短小手术中,喉罩通气有它独到的优点。本文是在明确全身麻醉下择期小儿下腹部手术,观察喉罩和气管插管两种气道控制设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选择喉罩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小儿择期下腹部手术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乳腺外科病房对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实施日间手术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抽取医院乳腺外科实施日间手术管理的1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并同期选配180例实施常规住院手术管理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的日间手术管理方法,患者术前检查、健康教育、麻醉咨询等医疗服务提前到门诊完成,专设医疗与护理小组,在手术室行日间手术,术后常规护理,评估满足出院标准后于术后第2天08:00出院。结果试验组手术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直接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6%)低于对照组(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外科病房对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实施日间手术管理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氯普鲁卡因与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日间肛肠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日间肛肠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5例,A组硬膜外腔用药为氯普鲁卡因,B组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观察麻醉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麻醉前后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情况、肌松程度、术后30分钟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B组痛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术后30分钟VAS评分低于A组;B组的肌松程度强于A组;给药后15分钟,A组的收缩压与麻醉前相比明显降低,而B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日间肛肠手术硬膜外麻醉时镇痛时间长于单纯氯普鲁卡因,而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日间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关日间手术后的疼痛管理研究日益增加。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麻醉恢复时的疼痛治疗上,且多以镇痛药物治疗为主,未能关注患者出院后疼痛情况以及其他镇痛方法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就日间手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镇痛方法、管理策略予以综述,并给出日间手术的疼痛治疗指南,希望能为日间手术后疼痛管理提供参考,缓解患者出院后疼痛,促进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军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97-3197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局部麻醉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腹股沟疝患者61例行腹股沟疝局麻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结果:61例患者局麻效果满意,手术完成顺利。术后2例发生阴囊血肿。随访2 a,无复发。结论:腹股沟疝局部麻醉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安全、经济、方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规范开展日间手术可显著提高医院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针对日间手术管理的难点和运行“堵点”,参考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日间手术收治模式,形成适合医院的“集中管理+分散收治”日间手术模式。该文详细介绍了该管理模式的管理架构、运行流程、延伸服务等,为日间手术诊疗流程优化和医疗服务效率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麻醉恢复室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1]。随着医院管理年的深入,围术期的麻醉护理逐步被护理领域和麻醉领域的医护人员所关注[2],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有效提高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2009年1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管理进行调研分析,了解麻醉恢复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和促进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